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议论文《决定成功的利器》,完成下列各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谓之“圣人”;[乙]谓之“愚人”;[丙]谓之“君子”;[丁]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丁]处应填: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有一个年轻人,生性胆怯。虽然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是他每当站到舞台上时就会控制不住怯场。因此,他错过了许多可以发展的机会。为此,他感到很痛苦。
        ②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他去拜访一位成功的长者。他把内心的苦恼倾诉给了那位长者,然后恳求道:“您在我认识的人中是最有才智的一位您可以给我指明一条成功的路子吗?”
        ③长者微笑地听着,并没有立即给他答复。而后,长者起身,让年轻人一起陪他到外面去散步。当他们走到一个建筑工地前时,长者指着那些在数十米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问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④年轻人摇了摇头。
        ⑤长者说:“那他们也是有才智的人呀。”
        ⑥之后,他们又走到一个汽车大修厂前,长者指着正在忙碌的维修工人,问那个年轻人道:“现在,让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行吗?”
        ⑦年轻人又摇了摇头。
        ⑧长者说:“那他们也是非常有才智的人。”
        ⑨就这样,他们一路走,长者问了年轻人一路。年轻人感到很奇怪,便不解的问:“您为什么要带我看这些呢?”
        ⑩那位长者意味深长的解释道:“其实,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智者啊。只要你相信自己,努力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在别人眼里也会是一个充满才智的人。”
        ⑪“每一个人都是智者”这句话里包含着一个多么深刻的哲理啊!它所要体现的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在无知下所表现出来的“无畏”。而是要我们对自己时时刻刻充满自信和求知的欲望,并且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才智和潜能的人。

阅读小小说《主角》,完成下列各题。

主角

【美】安•古德里斯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言。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言(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丹言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言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丹言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阅读下文,回答下题。

“忙”的错觉

       “忙”会给人一种错觉,误导你的生活甚至人生。

        “忙”的人往往让人感觉他的重要性非同常人。在生活中,影响力大的人才会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或者风风火火。许多人都要找他,许多事都等着他来办,这样的人难道不重要玛?他自己这么想,别人也这么看。

       而在人们的感觉中,重要的人往往就是成功人士,起码已接近成功。有一种说法是,忙碌已经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忙”成了成功的一种派头,一种符号。我们在捧人的时候,常以“忙”作为恭维:“你可真是个大忙人!”不管忙不忙,这话总是爱听的。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爱摆一副“忙”态,爱作“忙碌秀”。好像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演过这么一个小品,说有人借了一部BP机,请邻居每天呼他几遍,以示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显得自己朋友多、人头熟、事业火。

       “忙”除了会给人带来轰轰烈烈的假象,也会给人带来思维上的错觉。例如,很少有人会把瞎忙当作“碌碌无为”,也很少有人会把浮躁、虚张声势,看做是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浪费。也有许多人以为,这辈子“忙”过了,就是努力了。不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努力不努力在人,成功不成功在天。于是,回首往事,从“忙”中得到安慰,因为“忙”而无怨无悔。

       “忙”会有一种充实感,但这种充实感也会欺骗你。这种充实感会让你忘掉烦恼,忘掉心中的不快,起到一种麻醉作用。有的人甚至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忙碌虽可以缓解你的痛苦,但坏处是,它并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逃避的结果是你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小的烦恼与痛苦过去了,可能会有大的烦恼与痛苦等着你。这和听相声找乐一样,出了剧场,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这话点到了头脑的作用。忙与闲这两头,哪一头沉了都可能会出问题,两者必须协调、平衡。(选文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品味生命

曲艳

       ①在绿叶与绿叶之间,你可以看到生命流逝的脚步;在欢笑与欢笑之间,你可以看到生命愉悦的笑靥;在颓废与颓废之间,你可以听到生命由衰的叹息,就这样,生命不断地从我们的指间,我们眼前,我们耳边匆匆溜走!

       ②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生命,感悟生命,品味生命。

       ③生命就像一个容器,它的容积是事先确定好了的,容器里无意义的东西多了,有意义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

       ④生命是一条路,这条路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砖石铺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一路闪光。生命在于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有辉煌的结局。

       ⑤生命是五线谱,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志者,即使在黄昏中,心灵也会洋溢着希望的晨曲。

       ⑥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在天水之间,航行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会迎接朝阳彩霞的拥抱。

       ⑦生命,根本就是一连串的战斗,没有这战斗,就不会有胜利!

       ⑧生命最苛刻之处,在于它会死亡。只要有死亡,再长久的生命也显得短暂,辉煌尽头终归是永恒的黑暗。我们每天享受生命,却又每天丧失它。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只好追求它的高度。一切伟大的创造,实际上都暗含着祈祷生命永恒的意图,一切伟大的创造在生命意义上也是呈现出矛盾状态:忠于生命又想战胜生命。

       ⑨扬帆于生命之河,难免会遇到暗礁;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静静地聆听,静静地品味生命之舟行驶过每一个港湾所发生的故事,有喜有悲,有甜有苦。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某种微妙的情绪,而生命之舟也惟乎渐行渐远,风帆更加鼓满,只是作为船长的我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好航行的方向,勇敢地冲向大洋彼岸,到达另一个新的起点。

       ⑩还记得冰心老人说过:“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我已经满足了。”

       ⑥把握生命,品读生命,珍爱生命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审美苦旅

姬中宪

    ①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审美观是由导游决定的,导游说:这儿是景点!我们就拍照;导游说:这个背景最漂亮!我们就留影。结果,大家拍出的照片都一个样,同样的画面,同样的角度,前面站着一个不同   的人,却举着同样的两根手指头,一看就是一个导游带出来的。导游又是旅游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学校   和所有的中国学校一样,致力于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才,于是,所有的导游也都是一个样,于是必然的,   所有中国游客的审美也都是一个样。就这样,人与自然,不可思议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高度的和谐。

    ②你发现了一处被导游忽略的景致?你兴奋地举起相机,还没按下快门,导游就过来了——导游和导师一样,喜欢关心后进同学,绝不让任何一个同学落下——导游说:别拍这个,这个不是景点。你说:可我觉得这儿也挺漂亮啊。导游说:我做导游十年了,十年里每天带团来一次这里,你了解还是我了解?你说:也许正因为你天天来,所以忽略了它,正因为我第一次来,所以发现了它。导游不高兴了,说:全团三十个人,等你一个人, 结果不能准时赶到下一个景点,全天的行程都打乱了,好意思吗你?你不好意思了,不能为了自己那点另类的审美破坏了大伙公认的审美,于是你收起相机加入团伙,奔赴下一个景点。

    ③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具像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处海角,必须得像个什么东西,才能称得上景点,   景点才有了卖点,否则一文不值;像的这个东西,还必须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越具体越家常越好, 咱们的想象力就那么方圆几平方,太偏太远太抽象太唯美了不行。于是,导游最常用的语言就是比喻句, 导游说:看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乌龟?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乌龟拍照。导游说:看那个山头上面还长了一棵树的像什么?像不像手机?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手机合影。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个高一个低一个抬头一个回头的像什么?像不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大伙一起说:像!然后拥上去和癞蛤蟆以及天鹅肉拍照。导游说:看那两块石头一块大一块小一块胖一块瘦的像什么?像不像……团里一个小朋友很不懂事,插话说:像地球围着太阳转。导游说:不对!小朋友再想一想,正确答案是什么? 小朋友说:还像我的名字,小明的“明”字,我写的“ 明”字就是这样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胖一个瘦。导游说:错误!告诉你正确答案吧,正确答案应该是像——猪八戒背媳妇!大伙一起说:噢!像!然后拥上去和猪八戒以及他媳妇合影,只剩下小明他妈在教育小明:小明,知道正确答案了吧,下次不要再说错哦。

    ④中国人的审美观,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又传给了下一代。

    ⑤中国人的审美观,还必须得跟权钱勾结起来,这才有了现实的意义,才算不虚此行,否则光给他们讲像这个像那个,全是白费。还是那两块石头,导游说:左边那块石头,想当官的赶紧摸一摸,保你官运亨通,右边那块石头,想发财的赶紧摸一摸,保你财源滚滚。于是我们就拥上去,各摸各的,也有那贪心的,两块都摸,其实没必要,官运和财运,说到底是一回事。导游又说:如果你已经当官了还想当大官,或者已经发财了还想发大财,就从上到下顺着摸,如果你还没当官还没发财盼着当官发财的,要从下到上反着摸。好吧,大家都怪导游不早说,害他们刚才白摸了,赶紧擦擦手,排起队,一个一个重新摸,边摸边举着两根手指头让人拍照,好留下证据,日后万一没当官发财,好回来找石头算账。

    ⑥两块石头油亮油亮的,光可鉴人,见证了无数中国人的审美之旅。

(选自《杂文选刊》)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话多少有点令人沮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微羽五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糖需要花钱购买,而草秫、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嚼着玩儿。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庶几都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觉做梦都要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筲水,我趴到筲边便喝,妇人欲制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后舌头还打皱。我龇牙咧嘴,拧着眉头。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都是苦的。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那年我生病煎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不是所有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有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泻。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苦……汇成一句悠长的嗟叹:苦——哇!其实,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果。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⑪对酸的最早体验是吃青杏。 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更要命的是,酸倒了牙,整个腮帮子木木的,那牙不能沾任何食物,酸疼,得好久才能恢复。尽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许多水果在未成熟时都是青色的,亦青涩,除了青杏,还有青枣、青葡萄、青苹果、李子等,熟了之后由青变红(黄、紫),由酸变甜。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⑫把辣归到五味中实在是一种误读,辣是一种作用于舌头的痛觉,而非味道。葱、姜、蒜、辣椒是常见的辣味蔬菜,其中最辣的是辣椒。《通俗文》云:“辛甚曰辣。” 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由辣的词性本意而生发引申与人有关的譬喻,做事老辣、作风泼辣等。《红楼梦》中那个被贾母谑称“凤辣子”的王熙凤,从性情到手腕,从口齿到心肠,都最生动诠释了“辣”的品性。

⑬少小家贫,常吃腌制的萝卜、芥菜疙瘩、韭菜花、大蒜等咸菜,积习至今难改,馒头、粥加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北方人爱吃咸,口味重。咸味不仅是调味,更是生理生命的必需。

⑭盐同样来自大地。旧时农村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土壤贫瘠,寸草不生。土地表层有一层松软的盐土,农人将之用铲子刮了,放到一个专门砌成的盐池用清水反复浸泡导引,流出的盐水经太阳晒或用大锅煮,白色的晶体盐就产生了。这个过程被称为“淋小盐”。而今这些早已尘封于泛黄的记忆中了。但是,盐依然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⑮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谓好像略有消极颓唐之意,其实在我看来是盈满,是丰厚,是自足,是上苍的赐予。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只是,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任,咸了别过度,要以它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苏东坡尝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善于知味于口深味于心,才会不负大地,不负人生。

(选自《 202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