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①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的时候,花青素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花青素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花。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途程中居于顶峰,最鲜艳,最耀眼。

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个时候来说吧,几十年功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1)、从上文看,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2)、请说说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材料中描述的内容与上文哪一段说明的内容相关联,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浦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迷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添加了新的品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③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学校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小文同学是活动志愿者,请阅读以下材料,帮助她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茶·源自中国

据考证,有文字记载的茶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就有“横(jiǎ)”字,称“横就是苦茶”(“茶”是古汉字,即今之“茶”)。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率南方八国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就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推论,至少在3000年前,我国就已有茶的栽培和制作技艺。 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有删改)

材料二

茶·征服世界

公元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过瓷器和丝绸,约占全国出口货物的90%。 那时欧洲人以茶为极品,尤其是英国人,他们饮茶都已自成一套茶文化。据说,茶叶是有史以来最先在伦敦做广告的商品,不仅贵族趋之若鹜,资产阶级也跟着大饱口福,就连英国工人也以茶点为饮食。在《傲慢与偏见》里,主人餐后必有茶席,饮的就是中国茶。

而今,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所以,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材料三

茶·饮之有道

红茶性温,有暖胃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冲泡时,适宜用壶或盖碗,茶水比为1:50,水温100℃,冲泡3次,时间为2—3分钟。

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 冲泡时,适宜用玻璃杯或盖碗,茶水比为1:50,水温80℃,冲泡3次,时间为2--3分钟。

白茶富含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还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冲泡时,适宜用壶或盖碗,茶水比为 1 : 20—1 : 25,水温100℃,冲泡4次,第一泡时间约1分钟,第二、三、四泡依次为1分15秒、1分40秒、2分15秒。

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 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冲泡时,适宜用壶或盖碗,茶水比为 1:15,水温100℃,冲泡4-5次,第一泡时间约1分钟,第二、三、四泡依次为 1分 15秒、1分40秒、2分15秒。

(摘编自网络)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

方案要求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府、学较、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力争到2030年,实现____。

材料二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疫情之下,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近视的早期症状是凑近看东西,如看电视时向前凑,看书写字趴得很近,很低;其次为爱眯眼,当远处目标看不清时,习惯性采取眯眼的方式来弥补;再次是喜欢腿眼,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序上可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还有是斜眼看事物,歪头或斜眼看东西,减少散射光,消除一部分像差,从而看得清楚一些;另外就是爱皱眉,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改变眼球形态和角膜,暂时改善视敏度。目前,需要家长重视并关注青少年近视情况,早发现早治疗。

材料三

防控近视需要减轻用眼负担,养成良好习惯。第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尽量保持在2小时以上。第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晚5-10分钟。第三,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频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其他措施还包括: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等。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公园热”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与历史的魅力

王臻儒

“公园热”复苏

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的话题逐渐升温,相关帖子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同城市、不同身份的创作者分享着他们在公园的愉悦心情。一时间,公园的草地上、长椅上“挤满”了年轻人,成为周末、假期的热门去处。

    “公园热”的复苏有其科学背景,近期《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不进行任何运动,仅在公园中度过20分钟,也能让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另有研究表明,当人们置身于树林之中,皮肤温度会下降1-2摄氏度,脉搏次数明显减少四到八次,呼吸变得慢而均匀,血流速度减慢,心脏负担减轻,有助于情绪稳定。

    逛公园的理由,因人而异,或是欣赏公园里的历史遗迹,感受城市变迁的脉络;或是与自然世界的动物近距离接触,感受返璞归真的气息;或是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聆听蝉鸣,放空自己。无论初衷为何,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时至今日,伴随社会发展进步,游园赏景成为大众钟爱的休闲方式,为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现代公园的缘起

 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引发一系列城市病,那时的公园不仅被作为现代市政规划的焦点,也被誉为“都市之肺”。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位于英国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公园,这座公园由英国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操刀,于1847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同时还设计了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等文化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身心得以净化的圣地。

    现代公园的雏形最早在欧洲出现,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于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启蒙者也渴望通过公园这一公共空间培育身心健康的公民。清政府在1907年把三贝子花园改建成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公园。从晚清到民国,都延续了在已有皇家园林基础上兴建公园的思路。因此,北京很多公园并不符合当时人们对于现代西式公园的想象,但这也是北京公园的特色。

    然而,清末民初时期,国内公园寥寥无几,且因为国民素质和阶级分化等原因,公园用各种所谓的“规矩”和高昂的收费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难以被称为“公”园。

公园的历史渊源

    北宋诗人吕陶曾创作了一组题为《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的诗篇,其中的“公园”便是指洋州政府所建的衙暑园林。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便出现了“公园”一词。唐代,大型风景区园林已遍布城市,如杭州西湖、桂林赏心亭等,都是那个时代的杰作。到了两宋时期,随着城市文明的演进,包含经济、文化在内的多方面发展,制度化的公园建设逐渐走向成熟。朝廷通过颁布诏令,将皇家林苑长期或定期向市民开放,使其成为一项制度。许多州县都建有此类衙暑园林,宋人称之为“郡圃”,有时也沿用“公园”的称谓。

    从北宋欧阳修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琅琊山之游,到晚清颐和园中的乐寿堂、谐趣园,中国园林艺术不断得到进步,游园活动日臻完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央公园里的“来今雨轩”常常高朋满座、名流云集,是当时北京首屈一指的公共文化空间。

百姓日常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面环绕着绿树红墙。”这首歌是无数人心中的童年回忆,它描绘的正是小朋友在北海公园划船的快乐场景。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组织去公园春游的传统形成,公园真正成为人民的公园、百姓的日常。如今,各地城市涌现出大量公园,以园圆、风景区、风景点等多种形式存在,游人如织,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场所。

    在公园里,最常见的一种姿势,是“躺”。园中的人或躺在草坪上,或倚靠在树下。这种“躺平”的姿态,不仅是内心状态的外化,也是让心中纷扰的尘埃得以缓缓沉淀的方式。新近流行的一种活动,则以抱树为主题。一个简单的抱树动作,让人开始关注一株藤蔓的生长过程,感受春天来临时树冠上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连接帮助他们探索外界的同时,也获得了向内探索的力量。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腾出一些时间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或许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很多,但逛公园无疑是短暂高密度生活中的一次轻松愉悦的小度假。它让我们有机会切断陀螺般不间断的生活节奏,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衡。无形中,人们逛公园的初心,正逐渐回归古人休闲之“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芯芯”之火,可以燎膜

胡伟武

①说到芯片,就不得不提芯片领城的珠穆朗玛峰——CPU。

②当代计算机都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是一个美国故学,他在上世纪40年代指出,计算机在逻辑上由 5 个部分组成:计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加起来,就被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

③那么 CPU和芯片是什么关系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CPU体现为一堆“柜子”;90年代以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出来了,于是 CPU 体现为一个芯片,比起早期的那些“大柜子”快多了;21 世纪以后,我们走进了手机移动端的“ARM 时代”;里面的 CPU体现为一个IP,我们做芯片可以购买 IP 来做。所以,CPU 不见得是直接体现为芯片的,它可以是一堆机柜,也可以是一个IP。

④我国的芯片研发起步较晚,道路也比较曲折。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成为了我国整个计算机事业的摇篮。那时候的计算机人,可以说是“从矿石造起,从沙子造起”做成芯片,然后做成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可以满足石油勘探、“两弹一星”研究的需求,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自主,但是没有市场化。

⑤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到本世纪的前十年,芯片研发的特点是“造不如买”——国外的东西确实又便宜又好用。虽然计算机的市场规模做得很大,但是我们丧失了自主性,相关研究工作从计算机两大核心(CPU 和操作系统)领城的竞争中退出。

⑥即使到了今天,我国的芯片技术也比较落后,我们第三代计算机人的使命,就是要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

⑦我们要走出一条“市场带技术”的道路——立足于科技的自立自强,通过自主研发把核心技术掌握了,然后在体制内市场的带动下发展起来,并且走向开放市场的竞争。当然,这条路走起来要辛苦一点、慢一点。有的新产品像“养猪”,确实一年就能出来;有产品像“养牛”,三年就可以犁地;而一些核心技术产品则像养孩子,谁家孩子五岁就能挣钱养父母?你要养他二三十年——核心技术产品包括“工业的心脏”发动机、“信息产业的心脏”CPU,这些都是需要花二三十年工夫,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掌握的。

⑧近年来,我国的芯片研发一直在快速发展。比如“龙芯”CPU,2015 年出货几方片,其间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2016—2019 年,每年能卖几十万片,又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

在过去的 2020 年,“龙芯”CPU 已经卖到上百万片了。我们相信,到2022 年,“龙芯”CPU有能力走向开放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龙芯”CPU 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性能也提高了 12倍。

⑨总之,只要我们坚定走“市场带技术”的道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 CPU 的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 IT 信息技术体系,未来我们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