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综合性学习:“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哔哩哔哩网站)发布了《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演讲视频。本次视频演讲内容收集了来自全国各省市955位初中生的观点。摘选部分内容如下:

①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有预定的人设;没有闪光的才华,只有抛光的流量;没有精彩的作品,只有热闹的八卦。

②我不想做一个隐身的人。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他藏在人群里;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里。

③我不想做一个油腻的人。你吃亏的时候,他说吃亏是福;该较真的时候,他说难得糊涂。

(1)、请你以第②段为例,从重音、语调、感情把握等方面对演讲者进行指导。
(2)、如果B站邀请你就“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这个话题发表见解,请你仿照第②段或第③段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思考。
(3)、《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演讲视频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

少年如我:很接地气的演讲,说出了我们的真实心声!

一笑而过:难道你不想做这样的人就可以不做吗?真是白日做梦!

如果“一笑而过”是你的同学小明,你想针对他的看法发表见解,对他进行劝说,你会怎么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材料二】

【材料三】张国新(全国人大代表):除了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外,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设立两级欺凌治理委员会,完善相关处置程序。同时,建议通过立法把教育惩戒权赋予学校和老师,以起到防微杜渐的惩戒效果。

林夏(深圳阳光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公众场合。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态度越倾向于协同或沉默,班级的欺凌行为就越多,反之欺凌行为就越少。旁观者的态度是影响校园暴力发生的关键。

詹小彤(受访家长):我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是寄养在亲戚家。孩子其实是跟我们讲过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说不想去上学了。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天天工作拼命挣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再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自己不好。没想到真是我们错了。

阅读

材料一:

不如在学校建一所美术馆吧

李杰是一个在美术馆工作的“策展人”。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去帮助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做艺术疗愈,从那之后,孩子和学校进入了他的视野。站在孩子的立场,他发现传统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对孩子很不友好——到处都是“禁止触摸”甚至是“禁止入内”,因为孩子不喜欢仅仅做“观察者”“模仿者”,更喜欢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难道我们不能为儿童创造合适的空间和项目,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艺术?带着这个疑问,李杰走访了许多国外的儿童博物馆——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个儿童博物馆。100多年时间里,又诞生了许多儿童博物馆,它们致力于通过真实的情境、实物、体验等美育方式影响周边的社区与学校,为学校提供更好的课外学习空间、教师成长中心以及优质的专业资源。

沿着“如何让孩子们从观察者向创造者和行动者迈进”的方向,李杰和他的团队开创了iSTART儿童艺术节,第一个字母永远小写,寓意从每一个小“我”开始。在学校之外建立美术馆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但事实上孩子们很难拿出多少时间去美术馆。2019年,iSTART的聚焦点回到学校。

在此期间,李杰走访了许多学校,学生对于学校和艺术的认知与需求改变了他的原有认知。他越来越认识到,美育岂止是建一个美术馆或者美化校园那么简单?孩子们真实生活的点滴,他们经历的事件、场所、留下的痕迹都可以成为创造之物。美育,也不是技能的培养,更不是技能的比拼和天才的选拔,甚至不是“艺术”和“教育”,而是为孩子营造关于美、关于生活、关于学习的问题现场与实验场域——一个让他们怀着好奇心去探究、创造与表达的开放空间。多年的行动研究,凝结成了一本《童年美术馆》。李杰希望,美术馆不仅成为存储艺术瑰宝、展示艺术趋势的场域,也能成为承载与鼓励儿童创造的容器,连接生命起点,指向未来可能……

李杰:“艺术带我们到更开放的世界”

我在与一些孩子深入交流时发现,他们并非讨厌学校,他们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光。孩子们在成长中,对于学校的情感是割裂的:他们一方面喜欢有学识以及幽默、热忱的老师,一方面又厌恶和惧怕那些严厉刻板的老师;他们喜欢和同学做感兴趣的事,但又不得不与同学成为成绩单上的竞争对手;他们充满了彰显自己个性的冲动,但又不得不服从整齐划一的学校要求;他们逐渐坚信了自己的爱好并希望为之努力,但有可能因这些爱好无法成为他们升学的加分项而被迫放弃;他们希望在学校能有自由发声的地方,无奈空间被征用,兴趣课成了自习课……也许,在我们有限的走访中,我们听到的只是他们心声中一个小小的切面。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内心渴望冲破现实的围墙,奔赴更广阔的天地,又或者他们无奈地停留于此地,徘徊或者陷入迷失。

那么,如何通过艺术去回应这种危机呢?“不如我们在学校里建一座美术馆吧!”三年前的一天,成都天府七小的周宏燕校长对我说。在我们的沟通中,她认为一座学校美术馆也许能够帮助孩子进入更开放的世界。为此,我们与校长、教师以及专业建筑师一起展开讨论,一个迷你美术馆应该做什么样的展览?应该建在校门口、操场的旁边还是花园旁的空地上呢?就在我们一群大人抓耳挠腮、滔滔不绝争论时,孩子们通过老师反馈道:“如果建在你们希望的这些地方,我们课间休息甚至放学根本没有时间去美术馆。”我们恍然大悟:他们只有很有限的课间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如果六年级小朋友从教室走到一层,再返回教室,往往10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再有意思的展览放在那里也是没有意义的。

孩子们进而给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案:他们希望把学校的所有厕所都改造成“美术馆”。这让我们一下没了主意。这怎么能行呢?我心里正在嘀咕,老师向我们解释道:“孩子们说,他们虽然不喜欢学校的厕所,但是学生都会在课间去厕所,如果把这个大家不喜欢又必须去的地方变成大家喜欢的美术馆岂不是更好?”校长和我都觉得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太棒了。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头脑风暴,开始了把厕所改造成美术馆的“疯狂计划”。

学校最终决定把其中4个厕所拿来做“试点”。孩子们高兴坏了。当我去学校看他们的准备过程时,一群孩子正在自己班级楼层的厕所美术馆布展。他们在卫生间洗手台把自己做的剪贴画粘在玻璃上,上面是他们设计的各种形象与字体,有的作品是关于文明的向导,有的是关于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告诉我,洗手间入口处布帘也是他们自己做的,每个美术馆都有不同的主题。即使是在小便池的墙面上,也有不同孩子预定的展示位,可以定期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笑称外面属于“常设展”,里面的隔间属于“特展展厅”。孩子们在厕所里欢声笑语,这里将成为他们课间最乐意去的地方。

(选自2021年12月14日,____)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

婺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为了能让婺剧文化广泛传播,婺城区婺剧促进会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先后确立了金师附小、东市街小学、琅琊小学等16所学校为婺剧试点学校。各学校也陆续开展了学婺剧、唱婺剧的活动,并将婺剧基础知识、经典唱段纳入小学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演唱婺剧,提升其艺术修养,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自2023年12月27日,浙江政务服务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