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麓赫曦台联句

[南宋]朱熹 张栻

泛舟长沙渚 , 振策湘山岑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寄言尘中客 , 莽苍谁能寻?

【注】①乾道三年(1167)十一月,朱子携弟子林择之等人前往湖南与张栻会面。朱子与张栻两位理学大家,携手同游湖湘,讲学于岳麓书院,这首诗就是两人登顶岳麓山后合作的“联句”。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台,后明代为纪念朱熹,在岳麓书院门前建了赫熹台。②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张栻,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在学术思想与书院教育上,以长沙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等为基地。培养了大批学者,使湖湘学派闻名全国。③渚,古水名,这里泛指水。④岑,小而高的山,引申为山顶的意思。⑤尘中客,指滚滚红尘中的过客。⑥莽苍,指高远苍茫的境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联句是古代作诗的一种方式,是指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本诗即为朱熹与张栻联合创作。 B、首联和颔联描写的都是景物。前者描写的是眼前山下的实景,交代了游览过程;而后者写的是登高望远的山上之景,完全借助想象,侧重表现景色变幻,眼界阔远的感受。 C、颔联和颈联由景入情,用风云变化、天空高远之景映衬壮士和君子的情怀与境界。 D、尾联以问句结尾,表达对世人也是对自己的劝勉,表达对天地间深奥难测的高远境界的仰慕与追寻。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颈联“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并据此说说朱熹和张栻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怎样的共同期望。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