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材料一: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该亭三面环山,旁有红枫翠竹,下有假山池沼,古朴典雅,别致精巧。时任湖广总督毕沅和罗典交好,认为“红叶亭”名字过俗,选用晚唐诗人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为“爱晚亭”。此名一改,惊诧世人,成就了一段山水佳话。
1952年,爱晚亭重建,时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请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三字。
亭前石柱上刻有程颂万所撰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天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内悬饰匾额,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字体刚劲飘逸,与古亭相衬辉映。
2013年,爱晚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材料二: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风景区内,最初在北宋时期由潭州太守朱洞创立。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书院建筑群,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和瑰宝。书院内植物葱郁、山墙连绵,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神采互发。以大成殿为典型代表的重檐歇山宫殿式建筑和以屈子祠为首的卷棚文人风景建筑,既有红墙黄瓦的宫殿色调,又有粉墙黛瓦的雅致色彩。一前一后,在串联起书院建筑群空间架构的基础上,双双表现出儒家思想和道家观点的交汇共融。
南宋时,岳麓书院山长张栻主持教事。其间理学家朱熹自闽来访,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首开书院会讲先河。为纪念这段佳话,清代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修了一座“赫曦台”(取名源于朱熹与张栻合写诗句《登岳麓赫曦台联句》)。元明时期,书院屡有兴废。至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和明代实学相继兴起,书院亦成其光大之所。
岳麓书院大门前,悬挂着那副名闻天下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撰于清嘉庆年间,上下联分别集《左传》《论语》名句而成,表意为“楚地人才辈出,在这里尤其兴盛。”岳麓书院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开放自由的治学精神得以彰显,先后涌现出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杨昌济、蔡和森、邓中夏、李达、毛泽东等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
材料三:
“屈贾之乡”是长沙的美称。在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有一条古朴幽深的小巷——太傅里,因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居住于此而得名。相传屈原也曾在这一区域住过,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汉武帝时,西汉皇帝特向长沙颁《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立于贾谊故居内,宅内至今仍保留有贾谊手植柑树及太傅石床和井。历代上至当朝宰相,社会名流,下至普通儒生,均以到贾谊故居凭吊为荣,杜牧、刘长卿、韩愈、王安石等都亲临故居凭吊。光绪元年,湖南巡抚王文韶大修祠宅,在实地增修清湘别墅,内包括大观楼、怀忠书屋、小沧浪馆、佩秋亭等,占地约15亩。1938年11月13日凌晨,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史称“文夕大火”。“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近90%地面文物建筑,大量文物、古籍被焚毁,3万人葬身于火海。近2000年历史的贾谊故居被付之一炬。文夕大火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文夕大火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近年来,在市政府重点打造的老长沙核心区——五一商圈及坡子街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贾谊故居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拟在原址按历史记载进行恢复。故居共分四大部分:贾太傅祠、清湘别墅、贾太傅故宅及办公区。园林主体“清湘别墅”的主要建筑有佩秋亭(原为置贾谊独脚石床处,同时亦是后世学子聚会谈事之处)、寻秋草堂(此为纪念贾谊的建筑,因唐代诗人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句“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而得名)、小沧浪馆(此为纪念屈原的建筑,其名源于屈原《楚辞·渔夫》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太傅碑廊(将各建筑用长廊连接,内陈列雕刻及历代名家歌咏之作)等。
贾谊故居修复完成之后,又会成为长沙新的网红打卡景点。
爱晚亭 岳麓书院 贾谊故居
调查内容 | 数据统计 |
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 | 57% |
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 | 83% |
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 | 79%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