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材料一
2023年11月24日,第十批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国人用“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志愿军烈士,祖国接你回家了”的标语欢迎烈士回家。73年前,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了保卫和平、抵抗侵略,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然跨过鸭绿江,打响了抗美援朝正义之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和尊严。
材料二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问卷调查结论
材料三
下面是幸福社区民众观看电影《长津湖》后在微信群里的对话:
幸福社区微信群(500人) |
漫卷诗书:太感人啦!和平稳定来之不易!面对强权,低头是永远得不到尊重和自由独立,唯有敢于斗争才能站立起来。 雪狼:是呀,一个个最可爱的人,用热血与生命汇聚成新中国最珍贵的记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动力。 智者:新时代也有最可爱的人新冠疫情期间,一群群逆行而战的年轻的白衣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 山河:@雪狼@漫卷诗书@智者 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让孩子们都去真正了解历史,心怀感恩,珍惜当下。 |
“寻访桂花之旅”采访活动
◊ 初拟提纲
时间 | 2023.10.20—10.28 | 地点 | 杭州市 |
采访单位 | 新闻小组 | 采访对象 | 工作人员,网友,热心市民 |
采访目的 | 了解桂花在杭州人心里的地位,了解与桂花有关的活动,了解桂花对杭城经济发展的作用 | ||
采访方式 | 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现场釆访 |
[现场采访·赏桂]
◊ 整理素材
在“了解桂花在杭州人心里的地位”现场采访中,同学们采访了工作人员、街头市民等,记录了以下素材。
材料一:
今年9月4日,杭州第一缕桂香花落杭州少年儿童公园,明星桂首开,全树15%的开花量,香气馥郁。明星桂被视为杭州桂花的先头兵,只要它一开,杭州人便知道秋天快来了。
近年来,杭州少儿公园这株“明星桂”的首次开花时间都被整理成了时间表——2022年第一次开花是9月3日,2021年第一次开花是8月20日……2013年,桂花首次开放是9月8日。
材料二:
2500年前,中国就开始种桂花,到了唐宋,桂花已经是“网红”了。古人赏桂的打开模式之一,是将桂花写入诗词之中。“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桂花被杭州人喜爱,后来成为杭州的市花,这段缘分也许从白居易的这首诗就已经开始了。
[资料搜索·摇桂]
在“寻找与桂花相关的趣味活动”资料搜索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三: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我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选自琦君《桂花雨》,有删减)
[问卷调查·评桂]
在“评点杭城桂花”问卷调查中,同学们收到了以下评论——
材料四:
网友“觉陇桂雨”:啊呀呀,我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了!桂花一开,财神就来。今天光是“桂花藕粉”“桂花糖”“桂花糕”三样,就让我口袋满满。赞赞赞!
网友“豫南客”:今天在外面吃了大餐,胃胀得难受。喝了朋友送的杭州特产桂花茶“九曲红梅”,立马舒服了很多。看来这茶叶的确有解渴养胃、消食除腻的功效。
网友“小招喵”:这几天桂花开得真热烈啊!“桂花”,“桂子”“贵子”,希望我家孩子明年中考也能蟾宫折桂。
【材料一】
分餐制是指由厨师、服务人员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莱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独自享用的就餐方式。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种:厨师分餐,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服务员分餐,餐厅服务人员在分餐台或台面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过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属于分餐制。
【材料二】
“合餐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习俗礼仪,然而,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也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合餐制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用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分餐的记载,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是一种礼制。《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事实上,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从人类社会初期,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出现了分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形成了合餐制。如今,面对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分餐制需要“再出江湖",
【材料三】
合餐制是中国农业生产模式、伦理道德观念、饮食审美情趣、勤俭持家传统、烹调工艺体系和宴宾待客礼仪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必然古今一线贯穿,始终是中华民族进餐方式的主流。至于《周礼》《史记》记载的史料,虽然也有一点“分餐“的意味,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宗法礼制下的生活等级待遇,仅局限于社会上层;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战国时代,科学地实行全民分餐难以想象。
【材料四】
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调查数据:
认可 | 顾虑 | 抵触 | 沉默 | 其他 | |
分餐制 | 39.05% | 27.92% | 12.91% | 12.25% | 7.87% |
公筷公 | 53.18% | 22.34% | 8.46% | 8.50% | 7.52% |
【材料五】
行业协会人士:中国人过日子希望团团圆圆,对“分”比较忌讳。喜欢热热闹闹围坐一桌,其乐融融的氛围。此外,中餐有很多整鸡整鱼的莱式菜品,也不好分。
餐饮业经营者: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是典型的分餐制。但和食堂就餐不一样,上餐厅下馆子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有社交属性。在重庆,麻辣红汤九宫格是传统,也是主流。本地也有一人一锅的小火锅餐厅。这样很好,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餐饮业创投人: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投入产出比。分餐制对餐饮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行之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分餐制带来的价格提升,消费者能否承担?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