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困难

【中考真题】湖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科技进步,生态文明。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表
电池最大剩余容量回收利用领域
60%-80%电动叉车、两轮电动车、大型储能电站等
20%-60%小型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太阳能储能系统等
20%以下报废、专业拆解,提取有价值金属循环利用

材料三
    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的数量领先,部分电池回收技术也已居世界前列,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拆解工艺。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6日)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023 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表明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很不成熟。 B、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均设有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C、动力电池回收后,按它的最大剩余容量进行梯次利用,可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 D、我国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拆解工艺,极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
(2)、如果你作为记者采访有关专家,请根据材料,结合语境,补全采访内容。

记者:

专家:按照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最大容量如果衰减到低于70%至80%,可能就需要更换电池了。

记者:据了解,动力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学物质,

专家:在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共同促进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模式,正规的回收服务网点数破万,同时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大大降低了污染风险。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关于“诗词大会”的报道阅读

【新闻报道】

    最近,杭州与诗词的缘分不浅。一周前,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而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之一的方笑一,带着他的新书《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来到杭州,与读者分享如何成为一名诗词达人。

    昨天的现场很是热闹,互动环节甚至一度出现抢话筒的场面,讲座结束时,方笑一被妈妈们团团围住,询问如何教小朋友背诗。

    《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第二季中的武亦姝,第三季中的雷海为,都是大热的选手。

【记者采访】

    方笑一是第二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海选面试的评审,他告诉记者,大多数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水平每况愈下,可报名《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水平却一届比一届高,一些选手水平高到令专家都震惊。

    比如第三季决赛“诗词接龙”环节中,12岁的上海小朋友钱子昂用五代蜀后主王衍的《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破解了第三季亚军彭敏的“必杀技”“后不见来者”,赢得专家们一片掌声。

    据方笑一的了解,熟记诗词并不是所有选手的“童子功”。不少人是看了节目之后,才被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能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诗词之所以能在当下形成热潮,主要原因是,这种短小精练的文本,相较于其他的文学样式,更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方笑一举了刚刚拿下第三季《中国诗调大会》总冠军的雷海为的例子,他认为,这位外卖小哥1000多首的诗词储备。正是充分利用了工作间隙中大量的碎片时间。

    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会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方笑一告诉记者:“其实,古诗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它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你的心,你的人生,你的世界,息息相通。”

    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出题方向,就是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他举了一道自己挺喜欢的题目:宋代朱敦儒《朝中措》词中“汤饼如丝”中的“汤饼”,是今天哪种面食的前身?A.汤面;B.汤包;C.汤圆。

    方笑一说,这道题的思考方式有很多,有知识储备的人可能会知道,汤饼类似于今天的汤面,还会想到魏明帝请何晏吃热汤饼的典故。假如不知道的话,从后面“如丝”的形容里可以推断出所描述的食物形状是细长的,就能得出汤面的答案。

    “我们总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饮食医药,而诗词正是打开中华文化这座宝库的钥匙。”方笑一说。

【专家支招】

    想要成为“诗词达人”,你要学会下面几招。

    第一招:图。

    相比文字、图像更有助于加深记忆。明朝时,就出过《唐诗画谱》。在读到一些描写景致的诗句时,可以去网上搜搜图片,就算不能还原诗句中的意境,但能在脑海里形成场景,帮助你记忆。

    第二招:唱。

    很多人都有课文记不住,但歌词却忘不掉的体验,这就是音乐旋律的功劳。诗词本身就有格律,诵读时朗朗上口,如果配上旋律,更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第三招:用。

    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我们也不妨在合适的情境下,在朋友圈甩一两句古诗表达时下的感受。比如天冷下雪想喝酒,可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情有趣,心有灵犀的朋友自会来点个赞。

    教孩子背诗,可以将诗带入到现实情境中。比如出去玩看见色彩缤纷的小鸟,就可以背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愉悦感。

    第四招:脑补。

    如果说前三招是加深记忆的辅助之法,那么最后这招是成为诗词达人的根本,那就是读。读是有技巧的,可以大开脑洞,展开想象——比如跟随王维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他看过的风景,走他走过的路,眼前是山涧涓涓细流,坐下抬头看到远处的云蒸霞蔚。这些只属于你想象的画面,会成为诵读诗词时最好的伴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官方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各种途径成功促成了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目前文物返还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其他方式还包括法律诉讼、双边谈判协商、第三方国际组织斡旋、商业回购、民间捐赠等。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海外。据中国文物学会数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战争掠夺、走私等,共有超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面临文物背景调查复杂性、国际公约局限性、西方为非法文物“洗白”流程化等挑战,文物追索工作仍任重道远。

追索文物是一个世界难题,其中包括法律方面的阻碍。比如国际条约约束力弱、无溯及力,不能适用于成为缔约国之前的文物追索。且国际公约只对缔约国有效,而西方的文物流入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大多不加入文物返还公约。此外,国际条约有追诉期,超过期限的文物无法回归,这些都对提起法律诉讼、追索文物形成阻碍。而且,一些流失文物还会在黑市上流通,想要完全掌握证据也很困难。未来,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更需多国强化合作,协力推动文物返还领域的国际规则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选自《环球时报》2024年4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情况统计

不同时期的文物

不同类型的文物

时期

数量(单位:件)

类型

数量(单位:件)

史前时代

2460

货币

21688

新石器时代

256

容器

12995

商周时期

2336

雕塑

3112

春秋时期

2513

绘画

2447

魏晋南北朝

307

服装

1534

唐五代时期

3939

珠宝

932

宋元时期

6156

武器

550

明代

4811

乐器

258

清代

15116

料三 2007年9月,澳门爱国商人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表示会将马首捐赠祖国,希望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国文物的工作。2019年11月,何鸿燊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午马兽首在清乾隆二十四年制成,是十二生肖兽首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头顶上云朵一般的造型和卷曲的毛发,显示这是一个典型的欧式白马王子,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

2023年3月至6月,7根圆明园流失的汉白玉石柱顺利入境,并于当年10月13日在北京圆明园进行展出。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这7件石柱文物于1860年流失海外,后被挪威一家博物馆收藏。政府、高校、机构、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历经十年,(最终促成挪威收藏机构向中方捐赠这批石柱文物。

(选自长城网2024年4 月19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