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营养液

张德华

①李薇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家花店橱窗里摆着的漂亮水培植物吸引了,她迈步走了进去。嗬,店里的植物真不少,雪白的马蹄莲、淡紫的风信子,粉红的长寿花、碧绿的滴水观音……争奇斗艳 , 让李薇爱不释手。

②老板娘热情地过来招呼,最后李薇把目光集中在一盆翠绿的富贵竹上。她问老板娘:“富贵竹平时怎么养?”

③老板娘淡淡一笑,说:“清水就可以,但要经常换水。”

④于是李薇把富贵竹抱回了家。虽然她经常更换洁净的水,但是没多久,富贵竹的叶子却开始慢慢变黄。后来,竹茎也枯萎了。李薇无奈地把这把富贵竹扔进垃圾箱,可她又觉得书桌上立刻显得空荡荡的。于是在下班后便又到那家花店重新买了一把。

⑤过了没多久,新买的这把富贵竹竟又渐渐开始枯萎了……

⑥李薇再次走进那家花店时,一个十七八岁的陌生女孩热情地过来跟她打招呼,声音如银铃般清脆:“您想要点什么?”

⑦“我怎么没见过你?”李薇笑着问。

⑧“我是今天新来的。”女孩说。

⑨“你们店里养的富贵竹都枝叶繁茂、生机盎然的,为什么我一买回家,它们就慢慢枯萎变黄了,你们养竹有什么窍门吗?”

⑩女孩脱口而出:“用营养液呀。水培植物都要加营养液!”

⑪“营养液?你们店里卖吗”李薇问。

⑫女孩刚要回答,却发现老板娘正在柜台后面一脸不高兴地盯着她。

⑬老板娘一招手,把女孩叫了过去,小声地跟地说了几句话,女孩点了点头,又回到了李薇面前。

⑭这时,一位顾客走进店门,看中了一盆水培的绿萝,他问:“这盆花平时怎么养呀?”女孩不假思索地改了口:“用清水就可以。”

⑮顾客付了钱,把那盆绿萝搬走了。

⑯十几天过去了,李薇新买的富贵竹在加了营养液后,生机盎然。可她一直记挂着那个善良的女孩因告诉她真相而可能挨骂了,甚至猜测那个女孩会不会现在已经被解雇了……于是她忐忑地又走进那家花店。

⑰一推门,一眼便看到那女孩甜美的笑脸。李薇悄悄地问:“上次我来时你告诉了我真相,老板娘把你叫过去,是不是骂了你一顿?”

⑱女孩想了一会,记起来了,说:“没有啊。”

⑲李薇见女孩受了委屈还在隐瞒真相,心里更加过意不去了,说:“不用怕,如果老板娘为难你,我替你讨回公道。”

⑳女孩看了一眼李薇认真的样子,笑了:“没呢,老板娘对我可好了。那天,她叫我过去,只对我说了一句:‘从现在起,除底薪外,每卖出一盆花,你就提成5块钱。’”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6月7日,有删改)

(1)、小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店里的植物的?有什么作用?
(2)、文章如何塑造老板娘的形象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小说第⑭段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⑯段中画线的句子。
(5)、小说标题“营养液”意蕴丰富,请阅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⑥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⑨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⑩《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⑪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⑫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最近,我常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约莫十个月大时,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门口,看到余妈妈摆弄了一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她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催促我“走、走,赶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中庭,你必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花了一段时间,才能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

    ③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准备晚餐。我发现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在地上,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而你独自坐在客厅,灯光稀微处。你的模样和我伤心时的模样如出一辙。我轻轻敲了敲门。你看见了,先是一愣,接着,你如一头奔驰的豹,迅猛地朝我爬了过来。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哒哒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④我推开虚掩的门,向前,一把将你捞起。

    ⑤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我更好奇,若你回过头来找我,会看到我的哪一种背影?这让我想到我母亲。孩子,你渐长之后,是否会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了。

    ⑥孩子,我很少与你说,我曾跟你一样,搜寻妈妈离开时的背影。一回是小时候,妈妈带我进城,探访开冰果店的堂姐。我沉溺于吃刨冰,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堂姐捉弄我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我张皇复张皇,竟相信堂姐所言,凶猛地哭了。

    ⑦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  

    ⑧下一回,张望妈妈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高中毕业前,老师公开询问谁愿意提前服役,全班四、五十个人,几乎都高举着手。到了体检报到,只我一个人。虽一人,我仍独往,深信能够当个好军人。

    ⑨新兵训练,“500米障碍”是我最大的考验。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以及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我虽努力,却总不能完成,最终需要加入集训。

    ⑩那段时间,每逢假日,妈妈总会舟车劳顿来受训中心看我。她带来零食,看我狼吞虎咽,是否感慨我竟饿得如此厉害?看我的体魄渐渐壮硕,对我的成长,又感到欣慰?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欣喜我长大,又担忧我忘了她;高兴我能独立,又忧心我的独立,剥夺她照顾我的习惯。

    ⑪会客时间不长,我目送妈妈,走上停在操场旁的交通车。车子开动了,我仍看见妈妈,几步一回头,频频挥手,那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又像在说,别担心,妈妈跟你都会好好的。  

    ⑫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回到五百米障碍场。我福至心灵般省悟到妈妈不能是永远的靠山。我独自持装备爬竿,臂力耗费殆尽,再战矮墙。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它、冲击它、挑战它。几天后的测验,我不仅克服了,还成绩出色。当时我,气力已然耗尽,气喘连连,我望向妈妈上车的地方,淡淡地笑了,跟她说,我做到了。

    ⑬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爬向我——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诺七十载

杨辉素

①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杨爱公就下了床。他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出了门。他今年九十二岁,身子骨还算硬朗,耳不聋眼不花。

②七十年,两万五千多天,他义务为左权将军守墓,每天风雨无阻地从邯郸涉县石门村的家里,步行五里地走过去。打扫墓园,守护墓园,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③左权,一个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闪亮名字!他在长征中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残酷“扫荡”。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为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七岁。

④1950年,左权将军和其他几位烈士的遗骨迁往烈士陵园;但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原墓区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一年,杨爱公二十一岁,他复员还乡回到石门村。也就是从这时起,杨爱公立下誓言:他要义务守护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把将军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⑤这一诺,就是七十年。

⑥经常有游客来参观,他就给大家讲左权将军如何用生命掩护同志们突出重围。在一次次讲述中,他的心被震撼着,激荡着,常常湿了眼眶。

⑦用坏多少扫帚了,他数不清。走坏多少双布鞋了,他记不清。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他的信念,他的誓言,从来没有改变过。那时他还年轻,每天踏着晨曦走进这墓园里。墓园面积很大,一圈扫下来,从早到晚,要用两天时间。宽阔的地方他用大扫帚扫,窄小的边边角角和台阶,他用小笤帚扫。【甲】墓碑上落了树叶,他就用手一叶一叶拾起。墓上的石缝里长出了小草,他就一根根的薅掉。每次打扫完,杨爱公都要习惯性地围着左权将军墓前的两棵大树走一圈。

⑧这是两棵柏树,是杨爱公亲手栽下的。大树上端的枝叶相互交错,像两个肩并肩的士兵。他拍拍树干,像跟两个老战友打招呼:“嗨,好好守着将军啊。”

⑨风过,树枝摇啊摇,仿佛听懂了他的话。【乙】杨爱公很欣慰,又转身望向这满山的青翠,笑容把脸上的沟壑都填满了。

⑩当年,墓园周围的山坡一片荒芜,荆棘杂草长满乱石间。杨爱公决心把这一带山坡都种上树。山上都是硬石,胳膊抡圆了一镐一镐刨,抡得胳膊都酸了,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老伴拿针把水泡挑了,再贴一块胶布,继续刨。山上没有水,他借钱买三轮车,每天上山时就灌满两个大塑料桶,浇水用完了,再回去拉。

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山坡上竟也有了上万棵树,有柏树、松树、木槿树,郁郁葱葱。杨爱公喜欢坐在墓前看这些树,看它们长大、繁茂,他觉得这满眼的高大苍翠才配得上将军的英名。

⑫杨爱公爱这里胜过爱自己家。他平时待人宽和,可谁要做损伤莲花山、损伤墓园的事,他绝不同意。曾有人赶着羊来这儿放牧,杨爱公急得大喊:“快把羊赶走,快快快。”他追着轰着,把羊撵下山。一说起这些他就来气,什么焚烧秸秆啦,乱砍滥伐啦,绝对不行。

⑬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人的青春、健康和活力。杨爱公的背从哪天开始伛偻的?双脚从哪天开始像踩着棉花的?干活从哪天开始气喘的?他开始不时放下扫帚望天,望啊望,天上的云里仿佛藏着左权将军的脸。

⑭很多时候,杨爱公都坐在墓碑前回忆过去,看看现在,把村里的事情都跟左权将军说说。

⑮“左权将军,咱村年轻人结婚、小孩过满月,村里人去世,都有了章法,没人攀比了。这叫什么?对,叫文明乡风。”

⑯“左权将军,咱村后的山背渠改造完成了,地里都能浇上水了,庄稼长势好着呢。”

⑰“左权将军,咱村里修了路,还给装上了路灯。村里还建了高标准的学校,娃娃们都开心得不得了。”

⑱“左权将军,党和政府搞脱贫攻坚,咱们村家家户户都脱贫啦。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大家脸上都乐开了花。”

⑲“左权将军,现在咱们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的人可多了,娃娃们会把您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⑳在杨爱公动情的讲述中,时代的列车正轰隆隆飞速奔跑。跑向富裕,跑向美好,跑向幸福光明的未来。杨爱公相信,泉下的将军一定会听到,也一定很高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春雪润秦岭

徐祯霞

①朋友将我从陕西商州送上去西安的大巴,车很快便启程了。几天的忙碌和奔波,精神一放松,立时睡意袭来。睡意中,忽然听到有人说“好美的雪啊!”当“雪”这个字像电波一样闪过我的脑际时,我立刻清醒了。

②我睁开眼,振奋精神,坐直了身子,眼睛急急地向车窗外扫去,车已行至秦岭,外面是一片白茫茫雪色无垠的世界了,似乎只有严寒的冬天才有,或者是东北才常常有,我不禁欣喜万分。没想到初春一个意外的出行,会遇见雪,而且是这样的一场绵厚无垠的白雪,真是意外中有意外,惊喜中有惊喜。

③由于雾气遮挡,影响我的视线,让我不能尽兴,我用手掌擦去车玻璃上那些迷迷的水雾,让雪景能够在我眼前呈现得更加清晰一些。而这时的玻璃已经变得冰凉,它是玻璃,似乎又是冰块,凉得浸人,凉得入骨。在秦岭这座大山中,气候常常是多变和善变的,在山脚下是一个温度,在山上又是一个温度,也因此有了“一日历四季”之说。窗户擦净,外面的雪景顿时清晰起来。

④秦岭的雪是层次分明的,尤其是在高高的山岭之上,植被繁茂的地方,造物主会将雪分配得各色各样,让人的视觉无限丰富,即使是赏雪,也不单调。

道路两边,是厚厚的绵软如绒被的雪,可在道路两边的矮坡边,尽是绒绒的白絮,像是春天的柳絮,像是老人雪白的胡须,像是蔑工手下洁白的竹绒。它们被那些苍劲的草和蒿杆撑起,形成蓬蓬地带着空隙的一丛一丛的雾白色,似乎里面还藏着一只只雪白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甚至可能还会藏着一只美丽的锦鸡,冷不丁地跳出来,给人带来惊喜。

⑥稍高一点的,是那些挺起的灌木,它们的叶子全已落尽,只留下光光的树干,叉叉丫丫地立着。雪落在上面,堆积在树干和枝头,这些灌木立刻变得晶莹剔透,变得水灵灵可爱起来。在东北,这样的景观被叫做“雾凇”,而在秦岭,这样的美丽,在每一年的冬天也会呈现几次,有缘人也总有机会遇上。当然,须得是在高高的秦岭山上,在低矮的地方和城市里,大抵是见不到的。

⑦再往高处,便是挺拔的乔木。秦岭上的树,向来高大,有几年的,有几十年的,也有几百年的,它们站在秦岭之上,尽管傲岸,却也形容清瘦。雪的到来,为它们披上圣洁的外衣,粗壮的杆和枝,顿时变得丰满和厚实起来,像是人穿上了洁白的羽绒服,丰腴而雍容华贵起来。它们站在高处,自成一景,将天地分隔,让世界变得高远空旷。

⑧这么走了一程,车似乎在下坡了,慢慢地,雪变得稀薄,山渐渐地能看见全貌了,有很多树的叶子还没落下,那是橡树,在春天,它们的叶子是自然而然地替换,就像是鸟儿换羽毛一样。在橡树中间,还有好多松树和四季青以及毛竹,黄黄青青的颜色间杂着,透着春的气息。雪轻轻地覆在它们的上面,像是披着一件迷离的雾纱,朦朦胧胧,忽隐忽现,所有的黄与绿皆变得柔和缥缈起来,有了一种如烟似雾、扑朔迷离的美。路边,也有了一些淡淡的绿,那是小草冒出地面的新芽。

⑨在踏雪无痕间,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而这场雪,会是春天来临时大自然最绵厚最深情的馈赠吗?一场雪,让大地温润,让地面酥软,让万物舒展。似乎一切的一切,都由内到外释放出了生机,在迎接着一个全新的到来。

【巧用思维导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