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寻脉安阳·文字之都】行走在“文字之都”安阳,小豫搜集到一则关于甲骨文故乡的材料,请你根据下面导图的内容,帮他提取各馆的用途并填在对应的横线处。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主馆“宣文馆”和附属的字坊、甲骨碑林主题广场于2009年11 月建成开放,主要满足文物收藏和展示需求。续建工程的东馆“徽文馆”和西馆“博文馆”,则主要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需求。新馆新增“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侧重文字应用体验,与基本陈列共同构建起更为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①孔子名丘, 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 贫寒失势, 才流落到鲁国去。 他自己做了一  个儒士, 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 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 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  的地方, 就是“有教无类”。 他大招学生, 不问身家, 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 收来的学生, 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 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 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  才能够享受的, 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②他又带着学生, 周游列国, 游说当世的君主; 这也是从前没有的。 他一个人开了讲学    和游说的风气, 是“ 士 ”阶级的老祖宗。 他是旧文化、 旧制度的辩护人, 以这种姿态创始了   所谓儒家。 所谓旧文化、 旧制度, 主要的是西周的文化和制度, 孔子相信是文王、 周公创造   的。 继续文王、 周公的事业, 便是他给他自己的使命。 他自己说,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所述的, 所信所好的, 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 《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 ,  所以他拿来作学生的必修科目。 这些原是共同的遗产, 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 不讲   这些; 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 的儒家。 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   的专有品了。

③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 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 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 ”, 养成 为国家服务的人, 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他教学生读各种书, 学各种功课之外, 更注    重人格的修养。 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 要有同情心, 能够推己及人, 这所谓“直 ”“仁 ”“忠 ” “ 恕 ”; 一面还得合乎礼, 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 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 不必问有用无用;

只重义,, 不计利。 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 为国家服务。 孔子的政治学说, 是“正名主义”。 他想着当时制度的崩坏, 阶级的紊乱, 都是名不正的缘故。 君没有君道, 臣没有臣道, 父没   有父道, 子没有子道, 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 天下自然乱了。 救时之道, 便是“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正名定分, 社会的秩序, 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 他是给封建制度找了一个   理论的根据。 这个正名主义, 又是从《春秋》和古史官的种种书法归纳得来的。 他所谓“述   而不作”, 其实是以述为作, 就是理论化旧文化、 旧制度, 要将那些维持下去。 他对于中国   文化的贡献, 便在这里。

④孔子以后, 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 孟子和荀子。 孟子名轲, 邹人; 荀子名况, 赵人 。   这两位大师代表儒家的两派。 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 但更进一步的加以理论化和   理想化。 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人都有恻隐心, 羞恶心, 辞让心, 是非心; 这便是仁义礼智等   善端, 只要能够加以扩充, 便成善人。 这些善端, 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 圣王本于“不   忍人之心”, 发为“不忍人之政”, 便是“仁政”“ 王政”。 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   民设的, 君也是为民设的——这却已经不是封建制度的精神了。 和王政相对的是霸政。 霸主   的种种制作设施, 有时也似乎为民, 其实不过是达到好名好利好尊荣的手段罢了。 荀子说人   性是恶的。 性是生之本然, 里面不但没有善端, 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 但是人有相当聪明才   力, 可以渐渐改善学好; 积久了, 习惯自然, 再加上专一的工夫, 可以到圣人的地步。 所以   善是人为的。 孟子反对功利, 他却注重它。 他论王霸的分别, 也从功利着眼。 孟子注重圣王   的道德, 他却注重圣王的威权。 他说生民之初, 纵欲相争, 乱得一团糟; 圣王建立社会国家, 是为明分息争的。 礼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作用便在明分; 乐是调和情感的, 作用便在息争。 他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 给一切文化和制度找到了理论的根据。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材料二】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 他是河南巩县人。 安禄山陷长安, 肃宗在灵武即位, 他从长安逃到灵武, 作了“左拾遗” 的官, 因为谏救房瑁, 被放了出去。 那时很乱, 又是荒  年, 他辗转流落到成都, 依靠故人严武, 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 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 。  他在蜀中住了很久。 严武死后, 他避难到湖南, 就死在那里。 他是儒家的信徒: “致君尧舜  上, 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 又身经乱离, 亲见了民间疾苦。 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 发抒自己的感想。

唐代以诗取士,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 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 意儿。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 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 诗的领域扩大了, 价值也增高 了。 而杜甫写“ 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 国家的实在状况, 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 (胡适《白话文学史》), 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