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A)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 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B)。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C)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 , 回望如一(D)。

【注】①黄牛山: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宜昌境内。②色:景色,样子。③成就:形成。④分明:清晰逼真。⑤纡回:曲折,回环。⑥信宿:连宿两夜,这里引申为两三日。⑦纡深:回环幽深。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找字典法:①通“骧”。<名>驾车的马。②<动>漫上,冲上。③<动>上举,昂起。④<动>成就。⑤<动>除去,扫除。⑥<形>高。

夏水

⑴襄:(填序号)

联系常见成语(寻根底)

莫得

根据语境推断

御风

迁移课内字词(我之死,有子存焉)

途径信宿

(2)、请将“矣”“之”“故”“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B. C. D.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加 以 江 湍 纡 回 虽 途 迳 信 宿 犹 望 见 此 物

(4)、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特点。
(6)、两文的结尾都有引用歌谣,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天祥三过无锡

    宝祐四年,文天祥二十而举进士,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先朝故相李纲之隐所也。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慨然曰:“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乐其志。”是年,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年,元将伯颜举兵二十万南下,朝廷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泣涕,发郡中豪杰。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其友止之曰:“今贼兵势大,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势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之,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十月,天祥入平江 , 时北兵攻常州亟。天祥麾军至锡,遣朱华、尹玉、麻士龙援常,至虞桥,血战两日。士龙战死,朱华败绩,玉引残卒五百人夜战,旦皆没。

    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元军请和,天祥自分一死矣,与元将伯颜慷慨抗论,上下颇惊动。伯颜怒拘之,欲北解大都。及无锡,恐南人劫夺,幽黄埠墩。锡人闻文丞相过,持香跪送,哭声震天,之莫散。天祥感泣,口占《过无锡》。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 , 然北兵恐锡人势大,平明即悄然北遁。

    未几,行至京口,有骁勇之士慕义而阴从之,果取文丞相,夜亡入真州。

(据《宋史》辑录)

【注】①宝祐:南宋理宗年号。德祐为宋恭帝年号。②平江:地名,今苏州。京口:地名,今镇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