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 , 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

(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小记》)

【注释】①匌匒(gédá):重叠的样子。②缀发:映衬。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蹇(jiǎn):这里指劣马或跛驴。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为底 残年余力 B、潭中鱼百许头 十余里 C、不可久 佛印 D、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佩环之音写水声,其声清越,侧面烘托了山林的幽僻静谧。 B、甲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由近及远,细致描绘小石潭及周边景物。 C、乙文写作者游西山所见秀丽风光,文笔清新明丽,语言简洁生动。 D、乙文用“零乱”“翩翻”等词,勾勒出了一幅充满野趣的湖景图。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澄湖百顷,一望渺然。

(4)、 甲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一“乐”一“忧”的原因是什么?
(5)、 柳宗元与李流芳在面对美景时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①。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②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③ ,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又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④输赢为上下,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 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⑤ 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 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 谓功罪半之矣。

(有删改)

【注释】①秾华: 繁盛、娇艳。②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 号花朝节, 又称花朝。③榼:古时盛酒的器具。④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⑤陶征君:陶渊明。

小河推介《童区寄传》

童区寄传

(唐)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芫牧儿也。行牧且,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柔,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何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曰:“为两郎值,若为一郎值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回:“与其杀是佳,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回:“我区氏儿也,不当为使。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放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释】①节选自《柳宗元集》。童,童子。区(ōu),姓。寄,名。②芜(ráo)牧儿:打柴放牛的孩子。③虚所:集市。④易:轻视。⑤彼不我恩:他不以恩德待我。⑥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待我好,随你怎么使唤都可以。⑦幼愿:年幼而质朴。愿,质朴。⑧秦武阳:战国时燕国的亡命之徒,十三岁杀人。是旧时所谓的“勇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