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春天里的油菜花

①春天里的油菜花,金色耀眼,让人心生灿烂,感到欣喜。每次站在田间地头,看着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片片地铺展开来,我总会觉得,这才是土地美丽富足的样子,才是春天应有的打扮。

②我喜欢待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地里。置身花丛中,先是由近到远地看,随着视野的快速扩展,会感到春天是如此绚烂和辽阔;然后,将视线由远及近地往回移,会发现所有的色彩和芬芳几乎是扑面而来,无限的美好顷刻间向内心灌注,澎湃的心潮随着花海跌宕起伏。

③油菜花的茎秆虽柔软,但站姿笔挺,精神抖擞。它的花形简单,四片鹅黄色的花瓣,两两相对,呈十字形排列。有风的时候,那薄如宣纸的花瓣会在风中轻轻地颤动。中间的花蕊清楚可见,颜色与花瓣相近,十分协调。

④朴素、纯粹是油菜花的品性,它们总是这般阳光、开朗,透着一股庄稼人的大方和豪气。油菜花的花瓣虽小,但开得爽快,开得尽兴。如果说一朵花就是一张笑脸,那么油菜花应该是开怀大笑的表情,笑起来无拘无束、天真烂漫。

⑤记忆里,儿时在油菜花田间玩耍,算是我人生中最早的“赏花”经历。我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南部一个小镇,常跟着父母到农村亲戚家。如果正值油菜花开的时节,亲戚家的孩子就会带我去油菜花地。有一次,我们在田埂上玩耍,跑了一会儿,发现身边的油菜花也像是在和我们做游戏,我们越是跑得快,两边的油菜花就会越来越快地“跑”向我们。有时,它们“跑”得跌跌撞撞,几乎要摔倒,但从来没有倒过地。倒是我们偶尔会摔一跤,爬起来后,看到每一株油菜花都站得稳稳当当,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⑥等稍稍长大一点,我们对油菜花的了解更多了些。油菜花的盛花期约一个月,不同地区的开花时间不同。在我家乡,2月底到3月初长出花苞,很快进入初花期;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成片盛放;4月下旬花落,开始结籽;一个月后,油菜籽成熟,迎来收获期。这成熟的油菜籽就是庄稼人期待的果实,榨出来的油便是菜籽油。我从小吃菜籽油,那一股特有的清香早已萦绕于心,现在家里做菜还是习惯用菜籽油。

⑦油菜花的实用价值无需多言,近年来,油菜花还成为备受青睐的观光资源。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发展,很多地方的油菜花地被打造成一道道亮眼的田园景观。前段时间,我去近郊的一个村子看油菜花,发现前来踏青赏花的人真不少。花丛中有专注写生的学生,有精心选景的摄影爱好者,有细细赏花的游客,这些爱花人成为这幅乡村画卷中又一道美丽的景致。

⑧景区的油菜花似乎比别处的油菜花更爱热闹,它们怒放的姿态,仿佛是在大声歌唱。如果说一朵油菜花是兴高采烈地独唱,那么眼前这千千万万朵花,则是齐刷刷地列队,然后一起扯开嗓子,开始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

⑨油菜花没有惊艳的姿容,就是一种简单的美,却足以动人心魄。我坐在田埂上,四周的油菜花便围了过来,像是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感到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这遍地的油菜花,不只是一场盛大的花事,更是一场不负春光的农事,是记忆深处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情。

(文/郝俊,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油菜花有哪些特点?
(2)、文中第⑤段写“我”儿时在油菜花田间玩耍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4)、第⑨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轻放》一文,完成小题。
                                                                    轻  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现代文阅读。

“张骞优选”和“郑和海淘”

①公元前139年,张骞带着100多人从甘肃,向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出发。没过几年,他便带着团队再度出访,随身携带的还有无数丝绸铜器。

②张骞的两次出访,让西域各国直至中亚腹地都了解了大汉王朝的存在,沿线各国百姓也基于这两次出访,开始了延续千年的商贸交流。19世纪末,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为这条基于张骞探访而打开的商贸交易通道取名“丝绸之路”,这便是“张骞优选”的来源。

③时间线往后再拨1000多年,来到1405年,明成祖让郑和率领240艘庞大海船和2.4万多名海员,走海路对其他国进行拜访。

④郑和领命出访各国,自然不是贩卖蔬菜,他的目标是建立友好邦交,让尽可能多的国家认识遥远东方了不得的大明王朝。

⑤16世纪初,葡萄牙船只来到广州。他们带着做生意的目的,将从各大陆新收集的瓜果蔬菜、金银财宝与本地港口商人进行交换。随后的几百年,荷兰、英国、德国、美国的船只陆续到达。因为他们的“生活驻扎”,中国土地上第一次种上了花生、土豆、红薯、番茄、辣椒等原产于美洲大陆的食物。这些食物一开始只是满足他们自己的日常口腹需求,但渐渐地,中国人也看到了这些食物的价值,并伴随着迁徙传播开来……“郑和海淘”由此而来。

⑥显然,张骞和郑和并不是海淘代购菜贩子,他们甚至很可能没有参与过食物优中选精的选品过程,只是在自己跋山涉水的漫长旅途中,创造了一种中西方物种交换的可能。但历史上是否有人为我们的餐桌做过甄选?

⑦应该是有的。

⑧早在1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懂得用味蕾为喜欢的生活方式投票。

⑨比起阿拉伯人最爱的椰枣和地中海人喜欢的莳萝,被德国人带到山东的苹果、番茄,以及由荷兰人带到中国的土豆等作物,则在短短300年里火速占领全中国人的餐桌,成为再看不出原产地的“本土食材”。

⑩你或许发现了,甄选出能够持续稳定进入我们餐桌食材的,既不是张骞,也不是郑和,而是与土地相依相伴五千年的中国老百姓。任何食物,只要被中国老百姓的嘴巴认可,大部分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⑪来自北美的蓝莓,a____,营养丰富,便携,还不脏手,于是我国用了不到20年,成为世界上蓝莓种植面积以及产量最大的国家;来自墨西哥的牛油果b____,脂肪丰富,可“荤”可素,于是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本土牛油果产量超过12万吨,配合秘鲁进口的牛油果,这种几年前大家还不熟悉的水果,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东南亚的榴莲c____,仿佛天然乳酪,于是2020年起,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地区已经开启大面积榴莲推广种植,预估不出十年,本土榴莲产量品质就可以媲美越南、马来西亚……

⑫公元前139年出发的那天,张骞大概没想到自己开启的竟是这样一场持续两千多年的饮食交流。中华大地赋予中国人的味蕾经验,不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食材冲撞、撕扯、擦出火花。从芝麻、大蒜,到榴莲、牛油果,中国人的味蕾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扩充。只要给中国人足够多的时间,我们大概率能把世界放上餐桌。

(刊载于《意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吃在春天

徐名印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一来, 山慢青 ,水慢绿, 草长莺飞, 花 红柳绿, 千红万紫 。 一个美得让人眼花潦乱的春, 就来到了人们的面前。

②这是视觉中的春 。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 用味觉品一 下春, 则又有另一番滋味。

③立春已过, 大地从沉睡中醒来, 地气上升, 暖意涌动, 万物萌发 。 我们这里有立春 剜荠菜 、 吃荠菜的习俗 。这时荠菜的叶子刚刚泛绿 ,叶小 ,无味 ,主要吃荠菜的根 。荠菜的 根像银参 ,黄白色 ,又胖又大又长, 吃起来软脆 、清香 、味甘 ,有嚼头 。荠菜的根是一 味中 药,有解毒清热 、降脂 、利便的功效 。可与大白菜放在一起作馅包饺子吃 ,也可用鸡蛋炒着 吃 。再过半个来月,荠菜的根渐小 ,叶渐大,这时就主要吃荠菜的叶子了 。把剜来的荠菜用 清水洗净,把根摘掉,用酱蘸着吃,也可与酱 、葱 (蒜薹) 一起包在煎饼里吃,荠菜的甜味、 涩味与酱味 、 辣味合在一起, 是难得的美味, 吃得让人感叹 ,让人酣畅。

④雨水前后 ,熬过了一冬的葱 ,长出了像羊角一样绿绿的叶子----“羊角葱”,正是好吃 的时候 。刚刨出来的葱 ,葱白像弯曲的白 玉, 晶莹剔透 ,湿滑柔嫩,还滴着生命的浆液,让 人不忍下 口 。尝 一 下 ,滑腻可 口 ,清脆微辣 ,用牙一碰就咽下去了 ,完全没有了夏天 、秋天 和冬天的辛辣 。这个时候 ,黄卿鱼来了 ,海虾来了 ,用“羊角葱”就着它们吃 ,是绝妙的搭 配 。仅是煎饼卷大葱 ,也是美味一绝 。“羊角葱”得抓紧时间吃,再过半个月 ,等长出薹子, 秀出穗子, 葱就老了 。 与“羊角葱”同时拥向餐桌的还有苔菜 、菠菜 、茼蒿 、油菜 ,用它们 包饺子, 做渣腐, 炒着吃, 熬着吃, 人们变着法儿大展厨艺, 用味蕾品尝着春天。

⑤雨水之后, 就是惊蛰 、 春分 、 清明了, 先后登场的就是茵陈 、榆钱 、 韭菜 、 蒜薹和 香椿了 。 在我们当地, 茵陈有二种身份, 有“三月茵陈四月蒿, 再过几个月当柴烧”说法。 茵陈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月长出为茵陈---- 我们这叫白蒿, 四月长高称为蒿 。 茵陈是 一 味中药,有清热解毒 、降脂降压等作用 。从野地里挖来的白蒿,用面一和 ,可用花生油炸 着吃,脆而香;也可当茶喝 ,利胆护肝 。榆钱是榆树开出的花 。小时候常常爬树摘着吃 。读 刘绍棠的《榆钱饭》后,才知道可以用榆钱做饭吃 。今年做了一次榆钱粥 ,味美淡甜 。在三 月, 白蒿和榆钱是酒店最具时令 、 最吸引顾客的两道菜。

⑥“最美不过头刀韭”。吃韭菜要吃第一茬长出的韭菜 。刚割下来的韭菜,嫩绿 ,味鲜。 吃饭时 ,切上一碗, 用酱油 、香醋一拌, 是最好的下饭菜 。 用煎饼包上一 小把, 就着咸菜, 也能吃上两三个煎饼 。 如果用它做馅包水饺吃, 能让人留恋好几天。

⑦清明过后, 农家的菜园里蒜薹和香椿就长出来了 。 蒜薹 自不待说, 单是香椿就能吃 上 一个月 。 先是吃香椿的芽儿, 红红的香椿芽既可生吃, 也可用鸡蛋炒着吃 。 待天气暖了, 香椿叶由红变绿 ,长得快了,人们便把香椿叶掰下来,切碎,用盐淹着吃;也可把整个香椿 叶子用盐稍微一淹 ,放在冰箱里, 一年都有香椿吃。

⑧谷雨以后, 春就走了, 夏就来了。

⑨春的味道, 是稍纵即逝的 。 若留不住, 品不足, 只能在味的记忆中去寻找, 或期待 明年春天了。

⑩春的味道, 是具体而微的, 是凝聚在荠菜 、“羊角葱”、茵陈 、榆钱 、 韭菜 、 蒜薹和 香椿上的。

⑾春天的味道, 是有脚的 。 她从严冬走来, 从太阳走来, 从大地走来, 走向 自然中的 万事万物 。 然后借万事万物, 幻化成不同味道,走向百姓的餐桌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外公的菜园子

邓宗良

①外公的菜园子在镇子西北边缘,一个池塘围堰的后面。它北边是镇子的屠宰场。西边是荒坡,十天半个月不下雨,那些高高的野草就开始枯黄。这样的周边环境里,菜园子看上去,就像一小片绿洲。

②外公肩膀上挑着浇菜水桶,水桶斜插着两个用竹筒做的喷头,水桶往下倾斜,水像雨点一样喷洒出来,逆光看过去,两扇水雾都挂着小小的彩虹。田垄上长的菜,沾上水,忽然鲜艳起来,活跃起来,好像两个小小的喷头洒下的不仅仅是水。外公的菜园子,像一个巨大的调色板,韭菜的苍翠,盖菜的幽蓝,青菜花的嫩黄,长茄子的紫黑,旱黄瓜的乳白,在屠宰场灰暗沉闷墙壁的衬托下,是一片跳动着的、洋溢出来的色彩。这个调色板像一池春水,一年四季不干枯。当然,并不适宜把这想象成外公在地里作的画,外公只是个农民。

③外公总是穿着一身黑衫裤,一年到头都是如此。他看上去大大咧咧,实际上心思缜密。他把这块菜园子收拾得井然有序,时下种什么菜应季好卖,他了然于心。大家都种同样的菜,他的第一个上市。他的菜从种下到收割,周期比别人短一些。他比别人能吃苦,更重要的是他凡事都爱琢磨。他早上割了这茬菜,下午新的菜苗就栽上了。其间的翻地、耙地、备苗等等,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外公的菜园子,不能比喻为时髦橱窗,却引领着时蔬的上市。

④在广州读大学时,校后门有一片菜地。一个个陶土做的酒瓶大小的圆管,套在里面的应该是一丛丛的韭菜,到了收割时,出来的不是绿油油的韭菜,而是嫩黄可爱的韭黄。寒假回家,跟外公讲起,他好像发现新大陆,兴趣十足。他推断,琢磨,怎么让韭黄不见太阳还能长得那么好。外公后来一定试种过吧。他遇到问题,会自言自语,又像对菜园子说,对土地说,谁都能听出来,这是对老朋友说话的口吻。

⑤菜园子只是外公的自留地。他更大的本事不在这儿。他是生产队的田间管理的“总工程师”,生产队什么时候小田育种,什么时候大田插秧,什么时候灌溉或者排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开镰,都是外公说了算。他心里有一本账,但不是死账。他要考虑变量因素,比如天气,要看冷暖的变化,雨水的多少。看眼前的,想先前的,预见之后的。那些农谚,那些节气,在他心里是鲜活的。

⑥他还是镇子里最有口碑的牛市中间人。外公深得买卖双方的信任,在外公的撮合下,买卖双方都觉得合算,自己不是吃亏的一方,这实在不是件易事。外公对每头牛特点的把握令人叫绝,好像掀开牛皮看透了牛的一切。千百年来,农民跟耕牛相依为命,对耕牛的了解,胜于对自己的了解。外公对行情心中有数,他说的价格八九不离十,对于预先算过账的买卖双方来说,完全契合心理预期。外公能拿捏卖家和买家的心态,不太了解农民的人也许觉得外公身上有农民的狡黠。说句公道话,这种常理范围内有点小技巧的交易,更多地体现了农民的纯朴、真诚、善良和实在,没有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坦诚相见,与人为善。

⑦外公的粗犷外形,与种地能人、走南闯北的副业经营能人的形象很是吻合。结结实实的高个子,酱色的脸庞像石头般坚硬,鼻梁高高的,目光不时习惯性的投向远处。那双大手,皮肤粗糙黝黑,血管凸起,骨节粗大而柔韧。外公不去人多的地方,不玩牌九,不约人喝酒,不凑婚丧嫁娶的热闹,甚至也不听歌看戏。他是生产队里的顶梁柱,大家信任他。尽管他游刃有余,责任却让他有些压力。

⑧在菜园子,外公找到了乐趣,这里是他排解压力的好去处。在菜园子里,外公想种什么,怎么种,想改变什么,怎么改变,都随心所欲,好与坏自己承担就是了。他不开心时,到菜园子里走走,心底会舒坦起来。他的菜园子,就没有不中看的时候。他有时抓一把泥土,摊开在手心看一看,皱着眉头对它说,伙计,你瘦了,该给你补点儿好的了。他将一片菜叶翻过来瞅一眼,便知道什么虫儿来过。菜园子顺着他的脾气,但有时也给他出些难题,闹点小别扭,好在外公有的是办法应对和化解。这时,他就当菜园子像小孩子那样调皮了一回。

⑨外公是农民户口,是绑在土地上的老农民。他的菜园子,使他与土地有了一条更紧的纽带,这不是约束的纽带,而是甜美的纽带。在菜园子里,常常看到外公弯腰在那里细心播下种子,看到他左手抱着装着肥料的粪箕,右手洒脱地抛洒着,看到他挑着水桶,水桶的喷头洒出一团水雾。晨光里,夕阳下,斜斜照过来的阳光里,有外公移动的剪影,水桶里洒出的水花,在阴影中是雪白的,在阳光里是金黄的。外公长长的影子落到地.上,似乎要与菜园子融为一体。小时候,每当看到这个情景,总觉得外公离土地那么近,离我们那么远。

⑩外公这一代农民,跟土地,跟耕牛,跟他种过的每一种作物,跟传统的耕作,水乳交融,构成那个年代农村的经典风光。他们对土地专注倾心,他们对土地温情脉脉,他们像土地的主人,又像土地的仆人。他们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交给了土地,将心糅进了田间劳作。我作为农民的子弟,常常为之感慨,为之动容。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9日16版 有删改)

阅读《挂在冬雾下的春天》,回答各题。

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朦胧,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朦胧,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⑪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寻找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有删改)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 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____。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 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 “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⑪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 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⑫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