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检测试卷

文学作品阅读

一车鸟鸣

杨帮立

    ①老刘终于被逼进城了——送孙子上学。把孙子送进学校,老刘没事了,到附近的公园里去打发他的时光。

    ②公园里有打牌的,他最看不起的就是赌博,不管大与小;有下象棋的,争得脸红脖子粗,他只知道马走日子象飞田;有唱戏的,他那嗓子只配吆喝牲口……唧唧啾啾喳喳,他竖了起耳朵,寻着鸟叫,到了公园西南角:这儿有一片树林,一棵棵树上挂满了鸟笼,一只只鸟儿比赛似的亮着歌喉。
    ③老刘只站在外围看。他想的是,城里的鸟,是让人玩的,乡下的鸟,是让人看的。
    ④家住白露河大湿地,天上飞的水中游的,树上垒巢草丛做窝,哪儿都是鸟。

    ⑤这儿的人收庄稼,落下的五谷杂粮,不拾不捡;这儿的人捕鱼,用的是四指眼(能插下四根手指头的大网眼)的网,只逮大的,漏掉小鱼……他们也不说,他们心里都有数,这些是留给鸟儿吃的。

    ⑥老刘院里西南角,扎着一个整体网箱,这网箱是鸟儿收容所。尼龙网破了再换钢丝网,他收养过多少鸟儿了?他曾在河边看见一只鸟,脚上缠着一团野蔴丝,哀鸣一声,翅膀无力的拍了几下。他把它抱回网箱,耐心呵护着。来个脖子上挂着长短镜头拍鸟的,来找水喝,认出是凤头鸊鷉,几张照片放在了朋友圈,很快来了记者。老刘却把着门不让进:别打扰它!鸟儿是有感情的,他救助过的那些鸟儿,还时常回来看他,在院里从容地踱着脚步,摇头晃脑地对着他鸣叫,他会抓出玉米或小麦,哗的一把撒出去。

    ⑦老刘给儿子提出一个请求:想养鸟。儿子知道爸做梦都有鸟儿的鸣叫声,只是在哪养呢?房子不大,楼层又高。老刘说他把鸟笼挂在窗外就行了。老刘开始养鸟了,老刘不是有钱的主,他买,只买那些生病的撞伤的衰老的鸟儿。

    ⑧这些鸟儿,一经老刘的手,咋就精神起来了?有人叹着气说,唉——我要知道它还能这样,我咋也舍不得出那个价钱就给你了。老刘说你是玩弄鸟,我是心疼鸟,那能一样吗?

    ⑨除了送孙子上学,养鸟,成了老刘生活的主题,他开始跑花鸟市场了。他去买鸟儿也买鸟食,他去买红药水也买其他药品,他把那些炸毛的勾头的瘸腿的鸟儿买回来,养着养着,翅膀有力的扑棱起来。

    ⑩若是再提到市场上去卖,真能卖个好价钱!这让公园里那一群玩鸟的人惊羡不已:凭这个本事,老刘以鸟养鸟是没问题的,还能赚大价钱呢。

    ⑪一位老哥缠他几天了,一心想买他的一只百舌。这鸟儿被老刘调教的通人性接人腔说人话,可爱极了。价钱出的也高,还说老伴去世了好找个叙话的。老刘不卖,旁边的鸟友也来劝他,他还不卖。老刘说,你们在哪见我老刘卖过鸟? 我只养鸟,不卖鸟!
    ⑫放着钱不知道挣,这老头,是倔还是傻啊。

    ⑬窗外挂满了鸟笼。天还要刮风,天还要下雨,还有楼下楼上左邻右舍也有提醒。这鸟儿一见光亮就开始叫,这是他们最后需要睡觉的最好时光。儿子也只得让老刘把鸟笼收捡到阳台内。

    ⑭趁国庆假期,老刘说我要回一趟老家了。这些鸟儿你们也不会养,我给它们都带上。怎么带呢?老刘早想好了。他找环卫工人,借来了一个大马力的三轮电动车,七八十里的路,电够用了。

    ⑮老刘拉了一车子鸟笼,各种颜色大大小小的鸟儿蹦蹦跳跳,一路上给他唱着歌,引来了无数的目光。他载着一车鸟儿,也可以说他载着一车鸟鸣回老家了。

    ⑯儿子可以肯定,村里的老老少少会把老家院子围得热热闹闹,老爸,此时,正该逗着这只鸟儿跳舞,逗着那只鸟儿唱歌;逗着鸟儿给这个叫“帅哥帅哥好”,给那个喊“姐姐真漂亮”了。儿子打心眼里支持,只要老爸开心,用鸟儿来显摆一下也是可以的。
    ⑰假期快结束了,老刘这才回来,拉了一车的空鸟笼子。
    ⑱爸,你只送鸟,不送笼子,人家搁哪养啊。
    ⑲没送人,放飞了。驯了几天,才飞走。怕它们一时半会觅不到食,半路上我又买些谷子送回去,撒在了屋檐下,从这吃了最后一口食走的,知道回这找。你没瞧,围着我舍不得走啊,给我心里弄得也不是个滋味……
    ⑳老刘说着,又逛花鸟市场去了。

(1)、下面对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老刘的情况,介绍了他的生活环境和爱好,为下文写他养鸟做铺垫。 B、“放着钱不知道挣,这老头,是倔还是傻啊”,表现了作者对老刘的不解和批评。 C、公园里其他养鸟的人与老刘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刘养鸟本领大,对鸟是真心热爱。 D、结尾“老刘说着,又逛花鸟市场去了”,叙事收束,简洁质朴,耐人寻味。
(2)、请按要求品析老刘的心理情感。

①老刘终于被进城了——送孙子上学。(分析加点词语)

②老刘说,你们在哪见我老刘卖过鸟? 我只养鸟,不卖鸟!(从句式的角度)

(3)、文中第④⑤⑥三段有何作用?
(4)、文中多次提到鸟鸣,请结合下列句子分析文章写“鸟鸣”的作用。

①这儿有一片树林,一棵棵树上挂满了鸟笼,一只只鸟儿比赛似的亮着歌喉。

②这鸟儿一见光亮就开始叫,这是他们最后需要睡觉的最好时光。

③老刘拉了一车子鸟笼,各种颜色大大小小的鸟儿蹦蹦跳跳,一路上给他唱着歌,引来了无数的目光。 

(5)、有人在阅读这篇文章后,觉得画线句子中“他想的是”这句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请说说你的意见并加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身后的眼睛
      ①那是一头野猪。
      ②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③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④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  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⑤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⑥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⑦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⑧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⑨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⑩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⑪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⑫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⑬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⑭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⑮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⑯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⑰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⑱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⑲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⑳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阅读《拔下钥匙》一文,回答问题。

拔下钥匙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80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20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

       ⑧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⑨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高架后的路是一条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⑪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⑫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⑬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⑭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⑮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选自新浪网纳兰泽芸博客 有删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且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l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琅琊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董家子女

殳 儆

有一天,鲍医生跟家属谈完话回来,对我长叹一声:“主任,这‘6床’,真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又来了一堆子女!谈完了不算,还要再进来看看。”正在电脑前打医嘱的赵医生和正在填写病历的金医生马上一起点头:“前天值班时就是这个样子,一遍一遍有亲戚按门铃来询问病情,他家的人真多!”

接着就看见,董家的老大带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批一批进来,在老董床前站立片刻。

6床老董,是个85岁的老爷子,两天前突发脑出血,脑内的出血量非常大,根本没有机会手术,人很快进入深度昏迷状态,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病人已享高寿,治疗过程中感知不到痛苦,病情又已成既定事实。此时,一般家庭都会很快接受现实,开始准备老人的后事。

董家子女却好像面临很大压力。一得知病情,就立刻提出要请上海的专家进行会诊,看看病人还有没有存活的可能。我的困惑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都知书达理,已经完全了解病情,态度也温和客气,并没有给我留下不信任医生的感觉。

既然董家强烈要求,我们就请了国内顶级脑外科专家来会诊。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简单而肯定:病人没有存活的可能,可以让老人安静地离开了。

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频频点头,接受专家的建议。但是旋即,又带了一堆子侄来看老董。董家的子侄都是扶老携幼来一大家子。一会儿是来自北京的夫妻俩,一会儿是来自广州的一家三口,第二天又是全家带着小孙子从加拿大特意回国的。

这些亲属都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面容疲倦,估计下了飞机都没有来得及梳洗。还有从南半球回来的,冬衣都未来得及准备好。病人的确时日无多,负责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不断地通融,放远道而来的亲属进来探视。董家的老大,总是点头哈腰,谦逊万分,就怕打扰护士和值班的阿姨,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老董那些远道而来的亲属,在探视完之后,会反复询问老董的主治医生,问病情,问预后,问到自己失望叹息为止。

一个星期没到,家属再次提出会诊,并且,一个“学医的女儿”借了CT片,电邮给自己广州的导师寻求帮助。

重症监护室门口的秩序,维持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家要求探视,其他病人的家属也会效仿,否则会质疑这个病人是不是特殊人物,享受特殊待遇。

鲍医生说老董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大家都非常认同。

一个星期以来,重症监护室门口人来人往,其中最多的就是董家的“亲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啊?

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出了口:“你们这么多人,真的都是老董的子女吗?”

老董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沉默地点点头,表示认可。那个“学医的女儿”开了口:“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富裕,一直行善积德,收养了很多穷孩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所有这些人,都是幼年时受他恩惠的苦孩子啊。”

老董的大儿子说:“由他养大的孩子,都像他的亲生子女,跟他特别亲。所以,我们弟兄俩根本不敢擅自做主,要等他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见见他,才能决定怎么办。”

年纪比董家老大还年长一些的高个儿男人说:“我是老大,老爸既然已经这样了,我来做主,我们兄弟姐妹一起给他过85岁的寿辰……”

这个“老大”是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还抱着自己的小孙子,天天在监护室门口停留很久,似乎只是为了离老董更近一点。

此时,老董的“孩子们”或沉默,或点头。

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瞬间,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原谅了这一个星期以来不胜其烦的谈话和探视。瞬间,不再有人视这一家子为“需要特殊对待的特殊病人家属”。令人敬仰的善行,让人无法割舍的养育之恩,已是最好的解释。

我们的重症监护室在角落里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贴的是类似家里的杏色壁纸,有碎花被褥和真皮沙发及接近日光的照明,温馨而安静。老董的85岁生日,就是在那里过的,他的十几个儿女,拿着香槟色的玫瑰,围在他的身边,祝他生日快乐。

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

(摘自2022年《读者》第11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