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孝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秋渐深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哪个刁钻的人取这样的名字,并推断一定是宝玉。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书中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地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近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的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的声响,仿若石子落地一般,其实是山中松子掉落。枝桠上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我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不仅分外悦目,而且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深秋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文字的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境,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取材于李娟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文章依次描摹了盛开的桂花、、田野里的稻草、等秋天特有的景象;题目中的“渐”字,意思是“慢慢的”“逐步”,由此可见,文章中的描摹是能彰显时令特征的:从开始的“秋风一过”,到“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从“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到“”,从“艾草枯黄了”再到“所有的树木木渐渐落尽繁华”,写出了秋意渐渐变深的过程。
A.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 , 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B.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 , 驶向秋的深处。
C.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