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同步练习

分析体会下面语句的妙处。

①由于景慕海姆佗的大名——我们早就从优美的德国民间故事里熟悉她了——中国作家代表团提前半小时到达贵市。

②我不管这许多,便开始求告他:“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

 ③我很同情德国人,喂,先生,您听明白了没有?我很同情德国人,先生,请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带走了,行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智慧的美丽

       ①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②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③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④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⑤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至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问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

       ⑥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⑦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⑧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了,电话断了。天啊,我一下子明白,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⑨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⑩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⑪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别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略有删改)

【注】卫宣利,女,河南洛阳人。生于七十年代末,河南省作协会员,《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17岁那年因车祸而双腿残疾,善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 各 题。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 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 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 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 吃完饭就拂袖离去; 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 , 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 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 陈吃完饭后, 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 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 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 嘱咐他立刻打车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之后, 陈重回餐馆吃饭。 他对父亲千恩万谢, 一定要送他一幅画。 父亲指着 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 “你看, 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 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 画了。 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 尽管来吃饭就是…… ”

陈恳切地说: “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 而是为了报恩。 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 气的时候, 最感谢的人就是你。 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 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 的感情, 就画了这幅油画。 您务必要收下, 否则我…… ”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 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 几 团大大的色块, 深浅不一, 形状莫名。 由于客厅、 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 所以父亲 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 于是, 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厕所靠东 , 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 色块隐隐浮动, 凹凸有致。 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 , 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 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 家乡, 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 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 父亲去世的时 候他无法送终, 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 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 的作品, 让我们这一家“粗人 ”都为之感动, 有朝一 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果然, 没过 10 年, 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 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据说 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 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 他早就不赊账 了, 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 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 不用太多的言语, 一颦 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 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 “这么多年来, 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   满意的作品。 ”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 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 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 抽象画的“粗人 ”。陈取下画,转过来, 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 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 “ 哪一天你缺钱了, 打电话给博物馆, 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 万谢的。 ”

父亲很认真地说: “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 看了这么多年, 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 “老哥, 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 这幅画在你手里, 真是值了。 ”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 颠倒过来的样子, 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 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 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 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 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刷子李

冯骥才

①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各行各业,皆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久了,名字反倒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③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不信;行内的生气,也愣说不信。

④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⑤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父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父派头十足。照师父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⑥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好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⑧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⑨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⑩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曹小三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⑪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⑫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选自《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类文本阅读

永远不要忘记 ,成长里的阵痛

董宇辉

①我一开始上大学的经历非常的痛苦 。我念的是西安的一所外国语大学 ,老师每次问 问题 ,我紧张地站起来 , 因为紧张就很磕绊 ,然后我越紧张越磕绊 ,越想把话说快 。我只要说 完 ,全班就哄堂大笑 。老师当时评价说 :“ 董宇辉 ,我能清楚地从你的英语中 , 听出来你的老 家在哪里。”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从小要强 ,无法接受自己在课堂上连老师的问题都回答 不出来 ,很焦虑很羞愧 ,这让我难以忍受。

②好多年后 ,我当了老师 ,上课经常给学生们说 ,痛苦是对的 , 焦虑也是对的 ,痛苦的本 质来源于你对现状的不满 , 焦虑的本质来源于你成长速度太慢 。不开心的诗人会写出流颂 千年的诗篇 ,不开心的作家会写出获得大家好评的作品 。如果在一段时间里 ,你总是感觉闷 闷不乐 ,你要暗示自己会成为一个人才—我当时就是这样骗自己的 。每天苦练英语 ,有时 候也很沮丧 ,我的口语方言味怎么如此浓重? 但是我后来发现世界各地的英语都有它的口 音 。每个人说话都有每个人的方式 ,重点是流畅且准确地表达你的思想 。我想通了 ,就逐渐 自如 ,越来越进入状态 。练着练着 ,我就能完整通顺地表达了。

③在很长时间地苦练英语之后 ,我终于得到了一 次机会 ,被认可 。有一 次上口语课 ,老 师让我回答问题 。我 回答完 ,老师说 ,没想到你的口语还挺好的 。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付出 被看见了 , 虽然它小到不值 一提 ,但却是我人生曲线里的 一 个转折点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 了 ,如果你依然默默无闻 ,但你还 一 直持续专注 ,请你要不断地暗示自己 ,你做的是对的事 情 ,这是一个人的定力 。一个人的定力最终能决定他走多远 ,它跟聪明没有太大关系。

④不久之后 ,老师的同学从国外来西安旅游 ,让我帮忙当个导游 ,我爽快答应了 。那天 , 我带着这个嘉宾去西安的景点打卡 ,像什么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 。 当时我很兴奋 ,我把他 带到了大雁塔下 ,看唐僧那个铜像 。据说唐僧当年不是被皇帝送出去的 ,他是带着一种巨大 的使命和宗教般的热情偷偷跑出去的 ,很有可能回不来 。我想象他在回 来的那一刻 ,遥望长 安城时 , 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我想象他晚年坐在慈恩寺 ,银杏树叶落下 ,晨钟暮鼓 ,他在那里 给徒子徒孙们讲经的时候 , 内心是怎样的一种豪迈。

⑤记得那天晚上 ,我看着唐僧铜像的时候 , 突然就理解了这样一种使命感 , 然后想到了 罗素 ,想到了他的一个演讲—《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  其实先贤给出了非 常准确的答案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 。我说出这些 话的时候 ,非常激动 ,甚至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然后我回头看那个外国嘉宾 ,他的脸上也有 泪水 ,很激动 。那是一个农村出身、一直很自卑、尝试在大学里寻找自我、探清人生未来方向 的年轻人 ,第一次用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外部的认可 。那是我人生的一    个转折点 , 因为从那 次之后 ,一发不可收 。那个外国嘉宾专门给我们学校老师发了一 个短信 ,表扬我具有诗一般 的语言和非常饱满的激情 。之后老师所有的朋友来西安都联系我 。那 一年我去了兵马俑 17 次。

⑥我在上高中或者一开始上大学的时候 , 只要女同学和我说话 ,我就脸红 , 当时我特别 害怕上课 , 因为每次上课 , 所有人都看着我 。直到连续完成导游、翻译、接待外宾的任务之 后 ,我发现 ,我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 ,我甚至可以很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日程 ,我 还能够比较熟练地跟陌生人打交道。

⑦其中有一个夜晚 ,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时候已经很晚了 , 外宾的飞机延点了 ,我打车 去机场接人 ,那个司机在车费上骗了我 。我把外宾送到酒店入住后只剩下的 50 块钱 , 已经不够我再打车回 学校了 ,我只能走回 学校 。到学校的时候 , 已经凌晨 2 点多了 。寒冬腊月 ,星光抖擞 ,繁星漫天 , 学校院子里荒无人烟 , 因为大家都放假了。我特别疲惫 , 回到学校院子敲门 ,太晚了 ,宿管阿姨没有给我开门。我当时特别饿 ,又特别冷 ,从书包里拿出白天买的面包 酸奶 ,开始吃。吃完了之后 ,特别想嚎啕大哭一场 ,但是我又一想 ,连人都没有 ,哭给谁看啊。

⑧好多年后 ,我在给学生讲课时提到这个故事 ,他们问我 , 那一 天晚上是否感觉到了孤 单与漫长 。我还特别美化地、诗意般地重绘了这个画面 ,说 :“ 恰恰相反 ,我看到的是漫天的 星光和一路的歌唱。”

⑨这是我在大学成长中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哑巴画家

①我曾在水碾河住了三年,据说这里是成都最老的小区。房子修了一茬又一茬,居民换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年老的,中国的,外国的。唯有火锅味和麻将声,年年岁岁总相似。这里像一个传了几代人的卤水坛子,各种食材丢进去卤一卤,浸一浸,便会染上那股子陈年香气,卤水也因此变得更厚,更醇。

我家楼下住着一位哑巴爷爷,不知年龄几何,须发灰白,身材敦实,笑起来嘴角咧到人梢,露出两排粉白的牙花。哑巴爷爷平日依靠低保和给人刮脸、剃头为生。制头摊在楼门前的大枇杷树下,一盆,一桌,一椅。刮脸三块,剃头五块。

③这哑巴爷爷除了剃头,还揣着两手绝活——爱画画,一卷废报纸经他手没多久,留白便画满了芳草美人,线条灵动,飘然欲仙;善雕刻,一块破木头被他摆弄几天,便成了一尊小的观音坐像,低眉垂目,仿佛看尽世间悲苦。除了吃饭睡觉,哑巴爷爷平日里只做四事——画画、雕刻、剃头、喝酒。没有顾客时,他就趴在那张窄窄的石桌上,从裤兜里摸出未完成的木雕,捏着刻刀的手指一颤一抖,人物的眉眼就显出了轮廓;再轻点几下,美人的双眼就有了顾盼的神采。刻累了,他就掏出怀里的小酒壶,喝上几口,假寐一会儿,等酒气从腹部升起,冲破喉咙,打出一个长长的酒嗝,这场午睡便结束了,哑巴爷爷又回到他的创作中。

④哑巴爷爷不是生来就哑的。他年轻时耳膜震坏了,聋了几年后,他的语言能力也渐渐退化了,讲话嗓门很大,吐字却不清,舌头似短了一截,心里想的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咿咿呀呀的声音。旁人听不懂他说什么,他一着急,伸手去拉人家,脖子上鼓起青筋,嘴巴张得更大,嗓子里滚出一串含混不清的音节。街坊邻居有时路过他的剃头摊都绕着走,生怕他拽着人聊天,讲一堆听不懂的东西。

⑤小区里的娃娃们倒是喜欢找他玩,拿着纸和笔求他画画。哑巴爷爷随手勾出几条线娃娃的脸就跃然纸上。他喜欢教娃娃们画画,不收钱,教得还很用心。但小孩子三分钟度,没多久就被别的事物拐走了心思。再加上他耳聋,只会点头傻笑,渐渐地,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剃头摊又冷清下来。

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哑巴爷爷的老伴儿听得懂他的语言。他的老伴儿看上去年轻些,脸圆圆的,笑起来眉毛、眼睛、嘴巴像贴在面皮上的五条细弧线。她常跟在哑巴爷爷身后,旁人露出困惑神情时就出来充当翻译。有时,我们在楼道里相遇,寒暄几句,哑巴爷爷拉着我好一顿叽里呱啦,我求助般地望向他身边的老伴儿。他的老伴儿笑眯眯地说:“他说树上的枇杷熟了,再不采摘就要被鸟儿吃光了。”我点点头,贴着他耳朵问:“爷爷近来又有新作品啦?”哑巴爷爷眼里闪出两道光,又是一阵叽里呱啦。他的老伴儿说:“有啊,天天都在画,闲不住。”我说:“您这能耐是跟谁学的啊?”他的老伴儿翻译道:“没学过。从小就喜欢画,画啥像啥,可惜不能当饭吃;不画,又像没吃饭一样难受。

⑦水碾河在一环内,是成都生活的浓缩,是市井的万花筒。它像地球那样自转着,有人跌出去,也总有人被卷进来。几年前,小区搬进来一位艺术生,二十多岁,扎小辫子,留小胡子,看着颓废,人却挺热情。大概是带着惺惺相惜的情绪,他和哑巴爷爷成了忘年交。他听不懂哑巴爷爷说的话,哑巴爷爷也听不见他说的话。但是,没关系,搞艺术嘛,就用艺术来交流。那段时间,哑巴爷爷常去艺术生家,帮忙修理漏风漏水的窗框,完事后两人就一起翻翻画册,临摹名画,喝点儿小酒,交往甚欢。

⑧一天,艺术生从旧货市场淘到一本敦煌画册,带回来同哑巴爷爷一起欣赏。哑巴爷爷看得如痴如醉,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画面,又突然停住,手往衣襟上蹭了又蹭,仿佛怕弄脏了仙女的衣裙;喉咙激动得一颤一颤,另一只手里握着酒壶,却忘记了喝。他把封面封底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指着“敦煌”两个字,铆足劲发音,连试几次,终于听起来像样了。之后,他常从艺术生那里借来画册,潜心临摹,却总不满意。他提着衣摆,手舞足蹈地比划了一番,艺术生明白了,哑巴爷爷说,仙女飞天的状态不好画,他不知道该怎么让仙女飞起来。

⑨大概住了两年,艺术生搬走了。临走前他找哑巴爷爷剪了小辫子,刮了胡子,看上去和那些找工作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哑巴爷爷不肯收钱,于是艺术生就将那本敦煌画册留在了剃头摊上。

⑩哑巴爷爷手捧画册回了家,把餐桌收拾干净,铺上毛毡,再铺上宣纸,洗了手,摘一支狼毫笔,浸足墨汁,长吸一口气,然后笔落纸上。先起稿,接着勾勒衣服头发,笔随纸走,手随笔走,线条轻盈流畅,似乘着风一般。老伴儿抱怨他占了吃饭的地儿,他也不理,不眠不休,从傍晚到天黑,从天黑到天亮,终于画毕,额头津津冒汗,推窗通风,阳光射入,落在画上。

⑪后来,听说哑巴爷爷常在河边的公园里放风筝。风筝上是一位手持长笛的飞天玄女,衣袂飘飘,如行云流水。风起,风筝扶摇直上,仙女身上的飘带在空中浮了起来。阳光洒落,风筝如鼓起的蝉翼,轻盈透明,裙摆上的褶皱波浪般随风摆动。公园里的人驻足仰头观看屏息凝神,生怕一出声,就惊扰得仙女飞远了。

(作者:李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