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自主高效练】语文八年级下册主题三自然美景

柳宗元诗文联读

〔甲〕溪 居①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选自《柳宗元集》)

〔注释〕 ①本诗是诗人贬官永州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榜(bàng):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

〔乙〕始得西山宴游记①

〔唐〕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②,居是州,恒惴栗③。其隙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⑤榛莽,焚茅花,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⑥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祇⑦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然洼然,若堙⑨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楼⑩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集》,有改动)

〔注释〕 ①本文是作者贬官永州时所作,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②僇(lù)人:当加刑罚或受过刑罚的人。泛指罪人。③惴栗:恐惧战栗。④施施:行走舒缓的样子。⑤斫(zhuó):击,砍。⑥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分开,如簸箕形。⑦衽(rèn):席子。⑧ (xiā):深邃的样子。⑨堙(dié):土堆,小丘。⑩培搂(pǒu lǒu):小土山。暗喻卑劣的小人。

(1)、甲诗描绘了哪些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文言

词句

方法

释义

到则草而坐

查阅词典法:①散开;②剖露,表露;③分开,劈开;④翻开,翻阅;⑤穿着,覆衣于肩背

①(填序号)

始指

课内迁移法: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山之高而止

成语迁移法:山水尽

蹙累积

古今联系法: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4)、小绍在读“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一句时有疑问:这里的“醉”与“倾壶而醉”的“醉”是否一样? 为什么?
(5)、小初发现两篇古诗文都是作者被贬永州时所作,但是他对两篇古诗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不能确定。请你结合诗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看不见的叶
                                                                                                  刘小芳
       像所有的清晨一样,醒来时,眼角发梢还粘着梦的碎片。对面墙上那串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发暗,采回来已经一周了。我发现那瘦成一线的叶脉,牢牢地抓住藤蔓,只是藤蔓,再也抓不稳岁月的墙了。我轻轻触及,便能听到生命的歌唱,像时间一样飘落下来。爬山虎与墙有缘,我将它们从一面墙移到另一面墙,只是想扩伸一份美。 
       空气中弥漫着漉漉湿气,下雨了,很多东西沉了下来。我撕掉墙上又一张日历,崭新的一天站在面前。手里握着的昨天,已远去,躺着的只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蜷缩成一个句号,没有任何的暗示。倒是这雨,将久旱的日子浸出几分重;干瘪的想象,也泡出几分饱满。可我不能驰骋我的想象,我得去找父亲,城市还没有醒,他会到哪里去呢? 
       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我放慢脚步,放逐目光。烟雾迷蒙中,有很多年轻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很多声音从我身边淌过。远处的高楼静立,有几盏惺惺忪忪的灯在等着与白天交班,世界还在一片硕大的静中。前方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那金属的尖锐将这宁静撕开一条口子,很多东西漏了出来。父亲?!我加快脚步,走到他的身边。我的靠近并没引起父亲的注意,就像世上很多事他都不在意一样。 
       自从父亲被火车震下来,脑子里就被震掉了很多东西。那是上世纪70年代,正是父亲岁月青葱的时代,他凭着一身的力气走出大山,走向远方。据说是修路,铁路。那横枕的齿轮吃掉父亲很多时光,很多精力,只留下枯瘦的形骸。路通了,没有领到一分工钱。一无所有的父亲只剩下家乡的春节在等他,四张嘴在等他。失去回乡能力的父亲爬上自己修通的铁路上的火车,以为向前就可以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却被震了下来。那一震,就震掉了很多记忆,那些记忆就再也没能回到他的身体里,世界似乎也再没能走进他的眼里。  
       最后,父亲只认得土地。他一身的力气没被震掉,那是大山赐予他的,他日复一日地还给大山。他在锄头上,扁担上,铁犁上,一点一点地播洒自己的力气,收获一个又一个秋天。直到我们姐妹仨如庄稼一样成长,收割。然而,离开土地后的父亲,目光时而飘忽,时而痴凝,世界似乎离他更远了。 
现在,从剧烈咳嗽中平息下来的父亲,依然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向远处,那是我日日走过的一面墙,采爬山虎的那面墙。现在,满墙的爬山虎的叶都凋零了,堆在墙根,叶叶相依,层层相抱,就在一夜之间。我深深地震撼着,为生命繁华后的凋零! 
       几天前,它们还如火一样燃烧,那熊熊的火焰,将秋日烧得透熟,将寒流煮得沸腾。蔓延的温度,驱走了很多寒冷。可以说,在有关生命力的书写中,爬山虎是添上了重重的一笔的。只要有一寸薄土,一块秃墙,它们就能攀墙越壁,奋勇向前,将生命演绎成一片葱茏。这总让我想到眼前的父亲,想起曾经那些干瘦的日子怎样被父亲的力气喂养得茁壮,想起那被我分离出来的一串爬山虎的命运。他们都被时间吸掉生命的所有色彩,一列地褪成褐色,褪成泥土的颜色,只有筋骨钢丝般布在时间的墙上。 
       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清晨,这里的叶会选择集体安息呢?我俯下身子,握起一把湿漉漉的软叶,是雨?!我陡然一惊,经受过那么多风雨的爬山虎,在生命的最后,却承受不了这本来属于滋润生命的雨的重?抑或这本是造化的特意安排,在这片水泥地上,为了不让那些叶飘零成孤独的无根可回的魂,便慈悲地将它们召唤在一起,度化成泥? 
       那片片被雨水浸透的蝉翼,在我眼前幻化成纷飞的冥币,它们在采用另一种方式燃烧自己,悼念从身体里流淌过的日子。那墙根,倒映在我泪眼里的,分明是春,也是秋。在这样一份肃然里,我屏住呼吸,生怕惊动挤在墙根那密密麻麻的灵魂。
       “冷,我们回去吧?”我轻轻地挽着父亲往回走,内心惴惴。将父亲从乡村移到城市,本是想给他渐将枯竭的生命带去些许的润泽。可离开生命熟悉的那面墙,父亲的腰深深地弯向地面,似乎要形成一个句号了。   
       一个激灵,我听到他身体里有水的声响,很多叶子飘落下来,铺满岁月的墙根。我的文字跪下,拾起一片又一片的叶,湿漉漉的,很重。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4年第5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恶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惠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惠,死于安乐》)

      【乙】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②,未可以语道也。敌不班白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④。”(节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色:指气色、血气。②奋:此处为恃力强干。③班白:班,通“斑”。即“斑白”。指老年头发花白。自贤:自以为贤。意即恃仗一己的聪明和才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