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看不见的叶
                                                                                                  刘小芳
       像所有的清晨一样,醒来时,眼角发梢还粘着梦的碎片。对面墙上那串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发暗,采回来已经一周了。我发现那瘦成一线的叶脉,牢牢地抓住藤蔓,只是藤蔓,再也抓不稳岁月的墙了。我轻轻触及,便能听到生命的歌唱,像时间一样飘落下来。爬山虎与墙有缘,我将它们从一面墙移到另一面墙,只是想扩伸一份美。 
       空气中弥漫着漉漉湿气,下雨了,很多东西沉了下来。我撕掉墙上又一张日历,崭新的一天站在面前。手里握着的昨天,已远去,躺着的只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蜷缩成一个句号,没有任何的暗示。倒是这雨,将久旱的日子浸出几分重;干瘪的想象,也泡出几分饱满。可我不能驰骋我的想象,我得去找父亲,城市还没有醒,他会到哪里去呢? 
       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我放慢脚步,放逐目光。烟雾迷蒙中,有很多年轻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很多声音从我身边淌过。远处的高楼静立,有几盏惺惺忪忪的灯在等着与白天交班,世界还在一片硕大的静中。前方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那金属的尖锐将这宁静撕开一条口子,很多东西漏了出来。父亲?!我加快脚步,走到他的身边。我的靠近并没引起父亲的注意,就像世上很多事他都不在意一样。 
       自从父亲被火车震下来,脑子里就被震掉了很多东西。那是上世纪70年代,正是父亲岁月青葱的时代,他凭着一身的力气走出大山,走向远方。据说是修路,铁路。那横枕的齿轮吃掉父亲很多时光,很多精力,只留下枯瘦的形骸。路通了,没有领到一分工钱。一无所有的父亲只剩下家乡的春节在等他,四张嘴在等他。失去回乡能力的父亲爬上自己修通的铁路上的火车,以为向前就可以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却被震了下来。那一震,就震掉了很多记忆,那些记忆就再也没能回到他的身体里,世界似乎也再没能走进他的眼里。  
       最后,父亲只认得土地。他一身的力气没被震掉,那是大山赐予他的,他日复一日地还给大山。他在锄头上,扁担上,铁犁上,一点一点地播洒自己的力气,收获一个又一个秋天。直到我们姐妹仨如庄稼一样成长,收割。然而,离开土地后的父亲,目光时而飘忽,时而痴凝,世界似乎离他更远了。 
现在,从剧烈咳嗽中平息下来的父亲,依然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向远处,那是我日日走过的一面墙,采爬山虎的那面墙。现在,满墙的爬山虎的叶都凋零了,堆在墙根,叶叶相依,层层相抱,就在一夜之间。我深深地震撼着,为生命繁华后的凋零! 
       几天前,它们还如火一样燃烧,那熊熊的火焰,将秋日烧得透熟,将寒流煮得沸腾。蔓延的温度,驱走了很多寒冷。可以说,在有关生命力的书写中,爬山虎是添上了重重的一笔的。只要有一寸薄土,一块秃墙,它们就能攀墙越壁,奋勇向前,将生命演绎成一片葱茏。这总让我想到眼前的父亲,想起曾经那些干瘦的日子怎样被父亲的力气喂养得茁壮,想起那被我分离出来的一串爬山虎的命运。他们都被时间吸掉生命的所有色彩,一列地褪成褐色,褪成泥土的颜色,只有筋骨钢丝般布在时间的墙上。 
       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清晨,这里的叶会选择集体安息呢?我俯下身子,握起一把湿漉漉的软叶,是雨?!我陡然一惊,经受过那么多风雨的爬山虎,在生命的最后,却承受不了这本来属于滋润生命的雨的重?抑或这本是造化的特意安排,在这片水泥地上,为了不让那些叶飘零成孤独的无根可回的魂,便慈悲地将它们召唤在一起,度化成泥? 
       那片片被雨水浸透的蝉翼,在我眼前幻化成纷飞的冥币,它们在采用另一种方式燃烧自己,悼念从身体里流淌过的日子。那墙根,倒映在我泪眼里的,分明是春,也是秋。在这样一份肃然里,我屏住呼吸,生怕惊动挤在墙根那密密麻麻的灵魂。
       “冷,我们回去吧?”我轻轻地挽着父亲往回走,内心惴惴。将父亲从乡村移到城市,本是想给他渐将枯竭的生命带去些许的润泽。可离开生命熟悉的那面墙,父亲的腰深深地弯向地面,似乎要形成一个句号了。   
       一个激灵,我听到他身体里有水的声响,很多叶子飘落下来,铺满岁月的墙根。我的文字跪下,拾起一片又一片的叶,湿漉漉的,很重。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4年第5期)

(1)、文章以“看不见的叶”为题,有什么含义?

(2)、本文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回答: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3)、阅读全文,概述父亲一生的经历。

(4)、结尾写道:“我的文字跪下,拾起一片又一片的叶,湿漉漉的,很重。”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5)、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按要求加以赏析。
①我发现那瘦成一线的叶脉,牢牢地抓住藤蔓,只是藤蔓,再也抓不稳岁月的墙了。(从词语角度)

②可离开生命熟悉的那面墙,父亲的腰深深地弯向地面,似乎要形成一个句号了。(从修辞角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搜救马航MH370失联飞机
【搜救背景】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3月8日00:42从吉隆坡起飞,并于当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
——摘自《百度百科》
【搜救进展】
①3月8日马航空管人员在飞机失联四个小时之后开始展开搜救行动。
②3月8日在获悉事件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请驻在国政府全力搜寻失联客机和乘客。当日中国海军在马来西亚东部海域执行搜救任务。
③3月11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透露,雷达记录显示,失联航班可能曾折返。后来又披露,失联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前的最后踪迹在马六甲海峡北部、即马来西亚西部海域上空,而不是多国海空力量连日来重点搜寻的马来西亚东部海域。
④3月16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确定南北两条“走廊”: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境至泰国北部地区的“北部走廊”,一条大致从印度尼西亚向南至南印度洋的“南部走廊”。
⑤3月17日参与马航失联航班搜救工作的国家已经从14个增加到26个.
⑥3月24日晚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根据最新收到的卫星分析数据,可以判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海域“ended”,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与任何可能降落的地点距离都很遥远。
⑦5月14日澳大利亚“海洋之盾”号军舰返回到搜寻水域,将继续对马航370航班展开搜寻。且澳方还要将继续拨款9000万澳元(约合5.24亿元人民币),用于对马航MH370客机的搜寻行动。 ——据新华社
【搜救投入】
针对马航失联飞机开展的搜救已持续数日,多国参与其中,这是从事发日到3月26日的一些国家搜救的投入情况图。

—来自搜狐网
【各方声音】
世界上最扑朔迷离的航空谜团让马来西亚政府饱受质疑,马来西亚领导层面临着国际社会关于其信息发布混乱和缺乏透明度的批评。 ——路透社
家属在抵达马来西亚后,得到马航工作人员、志愿者、慈济义工及中国驻马使馆和中方工作组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存在遭马航隔离监视的情况,也没有被限制与外界接触。
——中国乘客家属
在没有搜寻到飞机残骸和乘客遗体等物理证据的情况下,仅仅依据数据分析得出MH370的最后位置以及坠毁南印度洋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 ——《新闻晨报》
没有残骸,没有黑匣子,没有经纬度。苦等了17天,239条生命就这样草率的被马国化成尘埃。还我154条同胞生命,还我真相! ——网友冰翼
在搜寻行动中,各方密切合作,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 ——安格斯·休斯敦
如果说空难是难以避免的灾难,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的问题,那么各国只有以积极态度抛弃私利,携手应对,才有可能受住文明底线,维护国家利益。 ——人民日报评论员
时间不断推移, MH370的黑匣子还在发射着微弱的信号,争分夺秒的搜寻仍在持续,愿不放弃的努力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给生命更多的尊重,给家属更完整的交代。
——人民日报评论员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心事

王伟锋

    老太太这次住院,是因为对窗的两只猫。

    两只小猫,相互依偎,趴卧在对面六楼的窗沿上。

    老太太揉揉眼睛,没错儿,是两只小猫,猫耳朵支楞着,像是在倾听楼下的什么动静。几个小时过去,它们依然趴在窗沿上,一动不动。这让老太太感到好奇。

    老太太是早上在客厅看电视时偶然望见这两只小猫的。说是在看电视,其实差不多只是听了。老太太守寡多年,将儿子拉扯大,常年累月的操劳,眼睛早早就不行了,看东西总像隔了层什么。用老太太的话说是:我与这个世界,隔着一层毛玻璃。幽默归幽默,毛玻璃之外的现实世界依然是坚硬的。

    中午,外面起风了。风很大,在楼宇间穿梭,发出时而低沉时而尖利的呜呜声。老太太赶紧上阳台收拾衣物,把窗子都关严实。

    这么大的风,两只小猫怎么样了?老太太不时朝对窗张望。两只小猫仍然趴在窗沿上,几乎半个身子探了出来。万一,风把猫刮下楼——老太太心里不由打了个寒战。

    她甚至感觉听到了猫的叫声,在风声中微弱、凄然而又无助,一声一声,如百爪挠心,挠得老太太站起来又坐下去。终于,她下决心给儿子打个电话。

    电话接通,儿子觉得意外,母亲很少在上班时给他打电话,他警觉地问出了什么事。老太太怕儿子担心,装作很随意的样子说起了对窗的两只猫。

    几番对话下来,儿子释然了,又觉得莫名其妙:“什么猫啊狗的,我一上午忙得够呛,资料还没整理完呢。老妈,你真没其他事?有事你别瞒着我。”

    老太太无语,挂断了电话。但她越想越坐不住,打开防盗门下楼——得想办法提醒一下对窗。

    就是在下楼时,一心想着猫的老太太不慎滑倒,摔了下去……

    好在伤得不重,右腿轻度骨折。

    儿子赶到医院时,老太太已经被邻居送进医院,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和绷带,躺在病床上哼哼。

    看着匆匆赶来的儿子,老太太满心的歉意。但还是忍不住说了猫的事,坚持要儿子回去一趟,提醒一下对窗。

    儿子了解母亲,母亲善良,见不得别人受难,今天要不把这件事了了,老太太怕是要睡不着觉了。

    儿子叹了口气,让母亲放心,打车回家,爬上对面的六楼敲响了厚重的防盗门。

    很长时间,不见开门。对门倒是有人出来,儿子硬着头皮说出事情原委,那人说,里面住着一位老人,是自己一个人住,平常这个时间肯定在家的。

    儿子心里突然有不好的预感。他下楼找到物业,给老人打电话,但电话始终没人接。

    还好,物业有老人女儿的电话,女儿一听也急了,但人在外地,就在电话里千恩万谢地拜托物业报警,说自己尽快赶来。

    警察打开门进去,众人这才发现,老人倒在卫生间里。白瓷砖上是一滩暗红的血迹。人已昏迷,所幸尚有呼吸。

    老人被送上救护车后,儿子忽然记起两只猫的事,走进阳台,一望不禁哑然失笑。

    哪里是两只猫,分明是一双鞋子。包着卫生纸的鞋帮高高竖起,可不就是像猫的两只耳朵嘛!

    回到医院已是夜半时分,儿子轻手轻脚走进母亲病房,替她掖了下被角。老太太忽地睁开眼睛,盯着儿子。

    儿子将手机伸到老太太面前,屏幕上,是两只雪白的猫在沙发上嬉戏,亲密无间。

    老太太满意地笑了,顿觉困意来袭,忘却腿上的疼痛,打了个大哈欠,很快便响起了均匀的鼾声。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24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娣

①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②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③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④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菠萝蜜,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⑤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⑥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⑦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⑧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瓦的声音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梦最香甜。

⑨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