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自主高效练】语文八年级下册主题三自然美景

拓展阅读

石渠记

〔唐〕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修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②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③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翻④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有改动)

〔注释〕 ①渴:溪水的名字。②庥:同“休”,休息。③翳:遮蔽。④(shī):分流疏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其上:

石而往:

小潭:

之其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长可十许步。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3)、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 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描写其幽深、静穆的?
(4)、本文和《小石潭记》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5)、本文与《小石潭记》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注】①蚤:通“早”。②昧爽:拂晓。③直:通“值”,价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