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浙北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古文阅读。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也。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自《宋史》)

【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选自《论语·子罕》,有删改)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o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⑤还:同“旋”,掉转身。⑥故:特意。

(1)、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字词。

释义方法

释义

【课内迁移】不亦

 “王生不”中的“说”

【成语联结】精求精

 “王生愠”中的“益”

【语境推断】

“王生惊觉,曰”中的“谢”

【查字典】“厌”字有如下解释:①同“餍”,满足;②讨厌,厌恶;③同“餍”,(食物)吃饱。

“莫逾自”中的言“厌”(填序号)

(2)、请用“/”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横线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4)、围绕学习这个话题,【乙】【丙】两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黑匣子”》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到“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有删改)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越心未平 , 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 , 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 , 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 , 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明年,越入吴。

(选自罗隐《馋书》)

      【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日之:夏历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