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君不见”
贺虎林
这老头很怪,偏偏在每天的上下午两个黄金时段,来跟大家抢地盘。这是小区里最优雅的一块小广场,四面是草坪和绿树,中间有一个大花坛。每天早饭、午睡后,儿孙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了,大家正好来跳跳舞、轻松轻松。可他也偏要在这两个时段,提着那只水壶,握着那支塑料海绵笔在这里写字,搞得大家,撵他也不是,不撵也不是。
叫人寒碜的,是他那副行头和行。他身高不高,顶多四尺半,还欠着房,再倾下头,更显得矮小。他外罩一身宽大迷彩服,像站着钻进一只大睡袋,衬托得那皱巴巴的小脸、细眯眯的眼睛越发地萎缩了,却摆出一副高做样子和一副家财亿贯、诗书满腹的清高样。他与人无话,一个人在那里闷头写。问他贵姓,高寿,他也不回答,顶多抬起头,淡淡一笑,然后继续龙飞凤舞。不管你怎么评头论足,他概不理会,抿一抿没有一点髭须的瘪嘴唇,或是摘下那顶一尘不染的灰礼帽,挠挠雪白的短发。以至几年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便用他每天涂在大理石上打头的那三个字,来指代他。
不错,他每天写得最多的,就是那几行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要么就是《沁园春·雪》,也不觉得腻。八栋的老戴说:“老先生功夫了得,一手的书圣行草,疾风劲草,铁马金戈。”我们却不以为,睃着脚下湿漉漉的横竖撇捺,说些不咸不淡甚至带刺的话:“君不见,你酒量如何?是不是每天一瓶酒啊……”他却仿佛没听见,只抿嘴笑笑,继续在我们周边,或者在散而不去的人堆旮旯里,旁若无人地写。
一天,我们的头儿老A忽然神秘兮兮地说:“最近我跟踪他几天了,见他每天写完字,就去周围转悠,看哪家超市、药店赠送鸡蛋,然后排上队领。”大家惊讶:“是吗?没看错吧?”老A说错不了,说着回头很张扬地朝老头高声问:“君不见,那天在超市领鸡蛋的是你吧?”老头抬起头,仍只眯起小眼睛瞧瞧他,说明认可了。大家就说:“看那身打扮,能是个豪侠之人?”
老A过去开煤矿,现在煤矿交给儿女了,自己在家享清福,时不时给大家搞点小福利。
过了几天,他又告诉大家一则更具爆炸性的新闻:“君不见每天夜里八九点,都到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拣纸箱和塑料瓶!”
“真的吗?”大家又是一片惊呼。老A说:“这还有假?不信你们去问他。”还真有人凑到老头跟前问:“老先生,都这岁数了,还攒这钱干吗?儿女们不管你呀?还是都跑国外了?”
老A说:“在国外还用这么穷酸?”然后做出一副怜悯的样子说,“君不见,你不用三更半夜辛苦了,我叫大家每天把纸箱和饮料瓶都拿到这里来,或者送到你家去,你住哪栋啊?”
老头这回抬起头,轻蔑地瞅了他一眼。
一个丽日当空的上午,来了两位扛摄像机的记者,大家以为是采访我们跳广场舞,没想到他们却径直走到老头面前。女记者俯下身,亲切地问:
“老前辈,我们又来叨扰您啦。”
大家听了一愣。
老头抬起头,面带微笑说:“小朱啊,你们好。”
女记者说:‘“我们想再补几个镜头。”说者和老头并肩站者,对着摄像机说:“这位就是我们的英雄,红军老战士殷雪松老前辈。在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再对他做个采访。殷老前辈,请问您是多大年龄参加的红军?长征的时候,您是怎么走过雪山草地的?”
“我十四岁参加红军,过雪山时候,冻掉两个脚趾……”
我们听了大惊,个个脸上都像泼了漆。
女记者接着问:“殷老,听说您把自己的房子等财产,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以资助革命老区的贫困儿童,自己却租房住,并且房子越租越小。请问您为何要这么做?您是人民的功臣啊。”
“我参加红军,就是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革命老区到现在还有贫困儿童,我感到惭愧,我有责任帮助他们。”
老前辈说着,用手蹭一下自己细细的眼睛。我简直不敢再看他了。记者又继续问:“您这么做,孩子们同意吗?您为何不留给子孙呢?”
“这是我的权利,他们自己有双手。”
女记者说:“老前辈您说得真好。”然后突然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说:“我们来做个随机采访吧,你们每天和殷老在一起,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大家一听,面面相觑,慌忙地往边上躲。女记者说:“没关系的,你们怎么想就怎么说。”大家越发尴尬地往后退,老A早不见了踪影。女记者把话筒伸向我,我的血管霎时要爆裂了,嘴唇哆嗦得一个字也吐不出。泪光里,只看见老英雄和他身后那个花坛,仿佛地壳隆起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像莲台上的那尊佛,笑眯眯地瞅着大家……
(有删改)
在小说分享会上,启智小组向同学们分享了《“君不见”》这篇小说。
“君不见”像一尊佛,感化着身边每一个人。
红军老战士的精神处处闪耀着光芒。
欲扬先抑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