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抱。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⑥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⑦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⑧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⑨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⑩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⑪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⑫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⑬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⑭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⑮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⑯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⑰他深深内疚。

⑱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⑲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⑳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㉑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㉒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8月3日,有删改)

(1)、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一分为二,引发了“他”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陵园地块的变动”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地块变动情况

“他”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没有划开时

行为:时常过来,绕墙走,从家中看  心理:平静

开始建公园时

行为:①

心理:②

公园建成后

行为:③

心理:④

(2)、“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多次写到松柏、雨天,有何象征意义?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第1段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4)、下列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小说反复写“他”的“来”与“坐”,体现了“他”执着守望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B、小说写“他”把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体现了“他”的内疚心理和“他”对战斗岁月难以忘怀,点明了“他”守望的原因。 C、结尾句的含义是:活着的人们在守望英烈;英烈在守望活着的人们,守望人们的幸福生活。 D、标题“守望”点明了人物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守望的痛苦和绝望。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你不喜欢读书

    记得在补习班任教的时候,曾教过这么一名学生,他桀骜不驯,不服管教。当他母亲带他来班上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他聪明,却不用功,白白浪费了人生,希望老师能好好教导他。

    他在教室里,不言不语;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不回答问题,不做功课,却也不吵闹。一遇测验,交了白卷就走人,相当洒脱。

    有一天,他又交了白卷,就想离去。我怒不可遏,留下了他。学生都回去后,我与他单独在教室会谈,我说尽了好话,劝他要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他仍默默垂首,不辩不争,毫无回应。这时候,我忍不住哭了出来。他见我流泪,便掏出了张纸巾递给我。一抬头,我看到他眼眶也已泛红,他随后低声说道:“我不喜欢念书!”说着,他起身就离去,头也不回。

    第二天起,他再也没来上课。过了好几年,我已忘了这个学生。

    前不久,开车经过一个洗车店,想想也该洗车了。停好车,问清了价钱,便到邻近的卖场逛着,估量着洗完车的时间,才又回到洗车店,准备取车。当看到我的车时,吃了一惊,因为整辆车光亮洁净,宛如新车出厂。这不只是洗车,已是镜面美容的工程了。我心中不免暗自发怒这洗车店为了做生意,不择手段,先斩后奏造成事实,硬要我做冤大头!镜面美容收费可不菲呀!

    当我怒气冲冲地想找老板理论时,却见老板堆着一脸笑容走过来,腼腆地说:“老师!你还认得我吗?”听完他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年那名不喜欢读书的学生。

    他说,那一天,我留下他长谈后,他大受感动,也意识到不该再浪费生命,可是他确实不喜爱读书。回家后,他便与父母开诚布公地说明,终于说服了父母,让他放弃继续升学的计划,到修车厂做学徒,学技术。

    学会了修车后,他又去学洗车,经过几年的磨炼,他终于开了家洗车店。他说洗车虽然辛苦,但总算是自己的事业。他把每辆车都当成自己的儿女,用心对待,认真清洗;再加上他懂得修车,如果车子有些小毛病,他也会随手调整;如果修不好的,他也会叮嘱客户,尽早送厂维修。

    由于他待人诚恳和气,收费公道,又有额外服务,所以生意不错,平时没预约是不受理的。

    他说当我把车子开进来时,他本想过来拒绝,一看到是我,不但接了下来,还亲自为我的车子做了全套的美容。他说,当年我那忍不住的哭泣,让他感受到被爱与关怀,促使他从自我放弃中重新站起来。多年来,他一直想表达谢意,却苦无机会。今天总算能够回赠给我“一件干净的礼物”!

    我非常欣慰地接受了他的好意。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擦亮了我的车,而是他那颗肯上进的心。

    “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读书才有出息,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荒废功课、浪费人生;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读书,就应该尽早规划未来的路。他的成就,不正是一个最好的启示吗?

——2012年10月《读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家

徐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阅读秦俑的《榜样》,完成后面小题。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

    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那怎么回咱这破村?”“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独立日

(美)米歇尔·西格

    一九七六年,随着独立日的临近,我越来越兴奋。不过,我的兴奋和独立日可没有什么关系,我就要满15岁了。按照法律规定,在这个年龄,我有资格领取受限驾照。所谓受限,就是我开车的时候,我的监护人必须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独立日前几天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照。我开始幻想自己像电影里的帅哥一样潇洒飙车。不过,母亲的话打断了我的幻想:“祝贺你,儿子。我为你骄傲。但是要记住,一定要安全驾驶。”有点扫兴,但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我就要亲自开车了。

    很快,我就亲手握方向盘了。当然,妈妈就坐在我旁边副驾驶的位置上。我的耳根果然没有清净的时候。从坐上副驾驶的位置,妈妈就一直对我说:“不管怎样,一定要记住,不要超过警车。”一路上,她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为了能开车,我只能忍受她的唠叨。

    独立日那天,像以往一样,我开车时妈妈坐在我身边。我把车子开上街道的时候,前面大约十码的距离,正好是一辆警车也开上街道。看到警车,妈妈的唠叨变成了大声命令:“麦克,慢一点,不要超过警车。”

    按照妈妈的要求,我把车速从35英里降到30英里。让我奇怪的是,那辆警车把速度降得更慢。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又重复了她的警告。于是,我又把速度降到了26英里。那辆警车也又一次降低了速度,好像有意和我的车比谁的速度更慢,显然,警车胜利了。我听见妈妈在我耳边不停地喊:“不管怎样,一定记住不要超过警车。”

    我实在是不明白警察为什么要和我比降速。在脑子里把交通规则过了一遍后,我确信除了妈妈的话,没有哪条规则要求我必须以龟速前进。我决定不再听妈妈的话,马上加大了油门,超过了警车。妈妈看着被甩在了后面的警车,绝望地喊道:“天哪,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是告诉过你,永远不要超过警车吗?”

    几乎与此同时,警铃大作。我从后视镜看到了警车也加速跟了上来。警察来到我的窗前,说:“先生,我可以看看你的驾照吗?”我把我的临时驾照给他,他翻来覆去看着驾照,我妈妈试图向他解释;但是,警察打断她,问我:“你学过交通规则,那为什么刚才你开得那么慢?”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有偷偷指了指我身边的妈妈。警察看着妈妈说:“夫人,小伙子能把车开得不错,前提是没有你的错误指导。”

    25年后,我回顾我的驾驶经历,发现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被警察逼到路边停车。25年前,整个美国都在庆祝独立的时候,我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庆祝了我的独立。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老猴摘桃

李子舟

①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小猴和野兔在家门前的桃树下玩得正欢。有只啄木鸟在桃树上捉虫,一阵微风吹来,啄木鸟挪动身子,无意间碰落一粒将熟的大桃子,正巧砸在小猴脑门上,瞬间起了一个包。小猴疼得连蹦带跳嚎啕痛哭,还大声叫喊着:“起风啦!把桃子都吹落了!”

②野兔一听顾不得再玩耍,急忙回头往家里跑,半路上遇见山羊。山羊觉得纳闷,问:“你大白天慌里慌张的出啥事了,又开始玩龟兔赛跑游戏是吗?”

③野兔忙不更迭地回答:“哪里还有这份闲心情!马上要刮大风,把小猴家桃树上的桃子都吹落了,小猴正被砸中疼得直哭。我要赶紧回去收拾晾晒的衣物。”说完一溜烟似的跑得不见了踪影。

④山羊听了也连忙往回跑,迎面遇上黄牛,黄牛好生奇怪,问:“你这么心急火燎的发啥羊癜风,莫非是家里失火了?”

⑤“你有所不知,马上就要刮台风了,风势还挺猛呢。”山羊加油添醋地说:“那猴家桃子被吹落满地,小猴心疼不已正哭着呢。这不,野兔已经赶回家收拾晾晒物,我也要回去做好防台风的准备了。”说完顾不得再与黄牛说啥,径自往回赶。

⑥黄牛听了心想:刮台风这事非同小可,自己准备过冬的干草还在场地上晒着呢。台风一刮岂不是干草漫天飞,这冬天还怎么过呀?于是也急忙赶回家收干草。

⑦就这样,马上就要刮台风、猴家桃子被刮落、小猴被砸伤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下子就传到了老猴耳里。老猴听说家中出事了惊惧不已,匆忙猴急猴急地往家里赶,看见家门前的桃树依旧,桃子也依然挂在树上。正犹疑间,却见小猴坐在桃树下一手拿桃一手揉脑门哭得正伤心。

⑧老猴顿时相信台风果然就要来了。事不宜迟,老猴马上进行家庭总动员,大猴小猴齐上阵,上树摘桃的,抬筐拾桃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终于把将熟未熟的挑子一股脑儿全部摘下来,装了满满两大筐。

⑨邻家猿猴见了大感惊讶,问,“你们都疯了?再过几天才能成熟的桃子,怎么提前全给摘了呢?”

⑩老猴说:“马上就要刮台风,再迟就来不及了。你家的桃子也要快点去摘,不然你会后悔的。”

⑪猿猴抬头远望,万里晴空毫无起风的征兆,觉得莫名其妙,说:“你这是哪来的道听途说,没见到风就说雨,该不是神经过敏了吧?”

⑫“你没听见刮台风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常言道‘无风不起浪’,况且我是尊重事实的。”老猴表现得挺自信,指着坐在桃树下小猴手中的桃子说:“你看,这桃子就是被风刮落的,我现在是未雨绸缪早作准备,一切防患于未然嘛!”

⑬看着两筐青桃,猿猴感到惋惜,说:“这半生不熟的桃子如何能吃,如此糟蹋岂不浪费!”

⑭“这你就更说错了。”老猴自作聪明,似乎它已考虑得非常周到,“这桃子虽青些,熬段时间总会变熟,即使口感欠佳还总能用以充饥;如果被台风刮落摔成烂桃,那就成了垃圾。岂不更加可惜?”

⑮猿猴觉得老猴不可理喻,不再与其言论,摇头叹息离去。

⑯此后几天,老猴有空就盯着空中看,心想台风怎么还不来呀?它还等着看邻居猿猴的笑话呢!

⑰可是台风终究没来。邻居猿猴家的桃子成熟了,摘下来粒粒红中透紫香甜可口。而老猴先前摘下的桃子没放几天有的已经腐烂,剩下的也苦涩难咽,更别说用以充饥了。

⑱老猴欲哭无泪连声自责着:“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南瓜花

沈轶伦

①青瓦屋前种着桑树和桂树,沿着竹篱笆是石榴树,正结着一个青红色圆球。院子里铺着平整的灰色水泥坪,中央一口井。

②那年我大约八岁或者更小些,暑假里第一次到祖父农村老家,第一次在超市的禽蛋生鲜铺之外看到肉的前世:猪圈里的猪、兔笼里的兔和满地自由走的鸡,也是第一次在真实世界里看到井。当看到亲戚家的女人们摇动辘轳,变魔法一样,空桶落下,满桶升起,只觉得是个玩具,这天屋里既然来了(我们这批)远客,大人们都在进进出出切配备餐,一时有人到井边要打水洗菜、杀鸡杀鱼洗地,我都霸着井,说我来我来。多么好玩。我一次次打水,不亦乐乎——直忙到太阳升到正中,直等到祖父呼唤我进堂屋吃饭。

③因为新奇,所以只觉得一切都似游戏。亲戚又好客,大家宠着我,更让我觉得怎么样任性地玩都可以。从鸡窝里掏蛋出来,可以,抓着兔耳朵提起那团毛球摸,可以,摘下树上的石榴玩,可以。大约就是抱着这样的自得,所以那天在乡间午餐之后,当大人们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闲聊时,我独自绕到堂屋后面,发现地面上铺着绿油油的叶子,叶片的间隙结着几朵黄灿灿的花时,想也没想就摘了一朵最大的。

④A这花挺好看,五瓣小手张开,如同海星一样,“像《海绵宝宝》里的派大星。”我举着它走进堂屋给祖父看,似乎没有留意其他人是什么神色。晚间坐车回上海,我大约还捏着那朵花,长途汽车令我瞌睡,而花瓣早蔫了,下车时我随手哪里一搁,便浑忘了。

⑤回上海后,亲戚打来电话确认平安,同时不经意提了一句:小姑娘摘了南瓜藤上的花!挂了电话,爷爷转述了一下,并无苛责的意思,却叫我面子上挂不住。同时,我也觉得不理解,并不是从花园花圃里摘了一朵名花,只是从匍匐满地的叶片间摘了一朵野花而已,看起来无甚贵重,有必要特意提吗?于是赌气回学校上学。

⑥暑尽秋来,中秋节后就是国庆,假期的晚上,我随父母去祖父母家吃饭。他们说节前乡下的亲戚托人送来一篓螃蟹、鸡蛋和鸡,还有糕饼。随车同来的,是一只大南瓜。然后祖父说,B亲戚又说起我,本来应该送来一个更大的瓜,可惜了,“要是小姑娘没摘藤上的那朵大花。”

⑦对我来说,那只是一朵花,和绿化带里的一朵蒲公英差不多,我喜欢,就摘了把玩一下,有什么大不了呢。但对农人来说,花的本质是果的前提。那次为招待我们去吃饭,亲戚杀猪宰鸡,买鱼买虾,他们不心疼食物被客人吃掉,那是劳动成果应该的去处。但他们心疼一只期待中的南瓜的夭折,因为那不是劳动成果应该的去处。它被淘气鬼无缘无故摘掉。她摘掉它,仅仅是为了玩。因为这份不应该,他们耿耿于怀。

⑧我盯着厨房里那只南瓜。

⑨一朵巴掌大的花原来会变成那么大的果实。

⑩我想起我拼命在水井边打完水的时刻,我记得自己汗流浃背,直起身来能望到不远处的一片农田,样样东西与城里不同。

⑪平日里我也常随母亲去城市的农贸市场里买菜,我能辨认它们作为商品被陈列出来待售的样子。我能分清大米和小米,青菜和菠菜,番茄和茄子,但它们还“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我完全不认识。

⑫我完全不认识种在田里面的绿色植物究竟是什么庄稼,也不认识攀援着藤条升起来的是什么菜蔬,但风吹过那片绿色,传来有节奏的声浪,真真切切,不是为了被称重,不是为了被烹饪。其间,也夹杂着无数昆虫的声音,它们正在急促地交谈。低低飞过的蜻蜓,后面跟着身形灵巧的燕子。溽暑蒸腾中,天地辽阔,云朵那么大,每一种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热闹。

⑬那一个刹那,那朵南瓜花尚没被我摘下,还在堂屋后面的空地吐着它的蕊。它是匍匐满地的藤叶中最灿烂的星,本来做了一个长长的倦梦,梦见自己即将结成农家今夏最大的瓜。

(选自《新民晚报》2024年10月9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