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阅读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件

女儿的心理

女儿小时候

非常骄傲

女儿五年级

感到无地自容,恨父亲没出息。

女儿上初中时

父亲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父亲的长笛

女儿的儿子初一时

儿子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道歉。

(2)、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她赶紧一把泪,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4)、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羊蹄甲
                                                                                                                 席慕蓉
        羊蹄甲是一种很难画好的花。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可是,你如果真的要靠近了来观察它的话,它那一朵一朵细致如兰花的花朵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和远看时完全不同,你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假如一朵一朵地画起来,怎么样也不像原来的那棵树,但是,假如只用深深浅浅的色点来表现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花朵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
        我们师专校园里有几棵很老的羊蹄甲树,长在堤边,一到开花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近也不对,远也不行,不断地变换着位置,一边观察一边嘴里埋怨着,手底下却又不肯停止地画了起来。
        我坐在树下观察他们的表情,觉得他们和年轻时候的我并没有两样,不禁微微地笑了。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没,是那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  轻柔柔地落了下来,有几瓣落在男孩子的肩膀上,有几瓣落在我的速写簿里,似乎还带着一阵淡淡的幽香。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
        不是吗?在整个人生的长路上,不是都开着像羊蹄甲一样迷迷蒙蒙的花树吗?往前看过去的时候,总是看不真切,总是觉得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等到真的走到树下了,却又只能看到一朵一朵与远看时完全不同的单薄细润的花朵。只要稍微迟疑,风就吹过来,把它们一瓣一瓣的吹散,轻柔地拂过你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的一棵迷蒙的花树走去。
        等你回过头再望回来的时候,在暮色里,它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迷蒙的记忆,深深浅浅、粉粉紫紫地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走过去的,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最后的风景   陈绍龙
       ①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②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③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④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⑤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⑥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⑦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
       ⑧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
       ⑨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
       ⑩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⑪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整理衣物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⑫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
       ⑬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
                                                                                                                                  (2005年7期《读者》)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有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撤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都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一一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一一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吃在春天

徐名印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一来, 山慢青 ,水慢绿, 草长莺飞, 花 红柳绿, 千红万紫 。 一个美得让人眼花潦乱的春, 就来到了人们的面前。

②这是视觉中的春 。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 用味觉品一 下春, 则又有另一番滋味。

③立春已过, 大地从沉睡中醒来, 地气上升, 暖意涌动, 万物萌发 。 我们这里有立春 剜荠菜 、 吃荠菜的习俗 。这时荠菜的叶子刚刚泛绿 ,叶小 ,无味 ,主要吃荠菜的根 。荠菜的 根像银参 ,黄白色 ,又胖又大又长, 吃起来软脆 、清香 、味甘 ,有嚼头 。荠菜的根是一 味中 药,有解毒清热 、降脂 、利便的功效 。可与大白菜放在一起作馅包饺子吃 ,也可用鸡蛋炒着 吃 。再过半个来月,荠菜的根渐小 ,叶渐大,这时就主要吃荠菜的叶子了 。把剜来的荠菜用 清水洗净,把根摘掉,用酱蘸着吃,也可与酱 、葱 (蒜薹) 一起包在煎饼里吃,荠菜的甜味、 涩味与酱味 、 辣味合在一起, 是难得的美味, 吃得让人感叹 ,让人酣畅。

④雨水前后 ,熬过了一冬的葱 ,长出了像羊角一样绿绿的叶子----“羊角葱”,正是好吃 的时候 。刚刨出来的葱 ,葱白像弯曲的白 玉, 晶莹剔透 ,湿滑柔嫩,还滴着生命的浆液,让 人不忍下 口 。尝 一 下 ,滑腻可 口 ,清脆微辣 ,用牙一碰就咽下去了 ,完全没有了夏天 、秋天 和冬天的辛辣 。这个时候 ,黄卿鱼来了 ,海虾来了 ,用“羊角葱”就着它们吃 ,是绝妙的搭 配 。仅是煎饼卷大葱 ,也是美味一绝 。“羊角葱”得抓紧时间吃,再过半个月 ,等长出薹子, 秀出穗子, 葱就老了 。 与“羊角葱”同时拥向餐桌的还有苔菜 、菠菜 、茼蒿 、油菜 ,用它们 包饺子, 做渣腐, 炒着吃, 熬着吃, 人们变着法儿大展厨艺, 用味蕾品尝着春天。

⑤雨水之后, 就是惊蛰 、 春分 、 清明了, 先后登场的就是茵陈 、榆钱 、 韭菜 、 蒜薹和 香椿了 。 在我们当地, 茵陈有二种身份, 有“三月茵陈四月蒿, 再过几个月当柴烧”说法。 茵陈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月长出为茵陈---- 我们这叫白蒿, 四月长高称为蒿 。 茵陈是 一 味中药,有清热解毒 、降脂降压等作用 。从野地里挖来的白蒿,用面一和 ,可用花生油炸 着吃,脆而香;也可当茶喝 ,利胆护肝 。榆钱是榆树开出的花 。小时候常常爬树摘着吃 。读 刘绍棠的《榆钱饭》后,才知道可以用榆钱做饭吃 。今年做了一次榆钱粥 ,味美淡甜 。在三 月, 白蒿和榆钱是酒店最具时令 、 最吸引顾客的两道菜。

⑥“最美不过头刀韭”。吃韭菜要吃第一茬长出的韭菜 。刚割下来的韭菜,嫩绿 ,味鲜。 吃饭时 ,切上一碗, 用酱油 、香醋一拌, 是最好的下饭菜 。 用煎饼包上一 小把, 就着咸菜, 也能吃上两三个煎饼 。 如果用它做馅包水饺吃, 能让人留恋好几天。

⑦清明过后, 农家的菜园里蒜薹和香椿就长出来了 。 蒜薹 自不待说, 单是香椿就能吃 上 一个月 。 先是吃香椿的芽儿, 红红的香椿芽既可生吃, 也可用鸡蛋炒着吃 。 待天气暖了, 香椿叶由红变绿 ,长得快了,人们便把香椿叶掰下来,切碎,用盐淹着吃;也可把整个香椿 叶子用盐稍微一淹 ,放在冰箱里, 一年都有香椿吃。

⑧谷雨以后, 春就走了, 夏就来了。

⑨春的味道, 是稍纵即逝的 。 若留不住, 品不足, 只能在味的记忆中去寻找, 或期待 明年春天了。

⑩春的味道, 是具体而微的, 是凝聚在荠菜 、“羊角葱”、茵陈 、榆钱 、 韭菜 、 蒜薹和 香椿上的。

⑾春天的味道, 是有脚的 。 她从严冬走来, 从太阳走来, 从大地走来, 走向 自然中的 万事万物 。 然后借万事万物, 幻化成不同味道,走向百姓的餐桌 。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沙岛上抗风桐

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②然而,三沙之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碧海蓝天,也不是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抗风桐。

③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也叫麻枫桐,它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

⑤抗风桐?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片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

⑥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棘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⑦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礁;正是以这样巨大的树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自身的倔强与从容。

⑧第二天早晨,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升起,我们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刚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⑨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帮助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⑩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⑪旁边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他表现突出,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⑫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赵述岛上,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⑬离开三沙时,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那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我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无比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⑭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选自《人民日报》2021.5.6)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