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世界都白茫茫的

李娟

①总是白茫茫的。整个世界无限耐心地白着。回家的路穿过全世界的白,也无限耐心地延伸着。倒了两趟车,一路上走了将近十个小时。

②家里也白白的,院子和房子快要被雪埋没了。妈妈的伤势好了很多。小狗赛虎的伤也快好了,整天把脑袋温柔地抵靠在外婆的膝盖上。

③这场雪灾中死了很多牛羊。牲畜们几乎一点儿吃的也没有了,堆积过玉米麻袋的雪地上撒落了不少玉米粒,于是附近的村民纷纷把自家的羊赶到那里。羊们埋着头努力地寻找陷落在雪地中的金黄粮食,又刨又啃。等羊群离开时,玉米粒儿一颗也没有了,只剩一地的羊粪粒儿。

阿克哈拉再也没有玉米了,再也没有草料了,再也没有煤了。连路都没有了,路深深地埋在重重大雪之下。但是我们还是得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

⑤这次回家,一口气帮家里蒸了八大锅馍馍,共两百多个。蒸熟后全冻在室外雪地里,够家人吃一个多月。好在前不久刚刚挖好了压井,从此再也不用每天去两公里外的河边破冰挑水。然而压井太硬,我用尽全力才能压下去。真想整个人骑在压杆上压啊。我边压边想象着水在地底的黑暗中缓缓地上升,涌动着明亮。

⑥端一碗剩饭去喂大狗琼瑶,离开时,它抱着我的腰不让我走。琼瑶很寂寞,因为老乱咬人,只好拴在院子里,不让它乱跑。

⑦小狗赛虎爱吃大白菜。兔子最爱吃我蒸的馍馍。鸡实在没啥吃的,只好什么都爱吃。我们给鸡窝也生了一只小炉子,鸡们整天紧紧地偎着炉子挤在一起。因为鸡窝有这么一小团温暖,我们的鸡便能够天天下蛋,一天可以捡八个鸡蛋。在整个阿克哈拉,只有我们家的鸡到了冬天还在下蛋。而其他人家的鸡都深深卧在寒冷深处,脑袋缩在肚皮下,深深地封闭了。

⑧戈壁滩上风真大。每次回到家都那么悲伤。

⑨为了能赶上回阿勒泰市的班车,四点钟我就摸索着起床了。家里今年刚盖的房子,还没牵电,四下漆黑。点起蜡烛,劈柴,生炉子。炉火熊熊燃烧,冰凉的房间却仍然冰冰凉凉。小狗赛虎卧在黑暗中静静地看着我做这一切。刚刚回到家就得离开,永远都是这样。家太远,太远太远。赛虎的宝宝晓晓夏天在公路上玩耍时,被过往汽车撞死。身边突然少了一个陪伴,赛虎会不会觉得空空落落?狗是如何理解“离别”的?

⑩把泡菜坛子的坛沿水续一续。想喂鸡,但有些太早了。天还没亮,鸡视力弱,什么也看不见,鸡食放在外面,会先被老鼠们吃掉。在冬天,老鼠们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它们也正在忍耐着寒冷与饥饿。

⑪昨天一回到家,还没顾上说几句话,妈妈就顶着风雪出门办事了。夜里只有我、外婆和妹妹守着房子。不知为何,心里总是感觉不祥。但又担心误了班车,于是又焦虑。两种情绪糅在一起,就成了悲伤。

⑫结果一直等到下午三点,班车才缓缓出现在大雪茫茫的公路上。然而妈妈还没回家,为了不错过唯一的这趟车,为了不耽误上班,我还是上路了,怀着悲伤。

⑬又想到了琼瑶。天还没亮,村庄远远近近的狗都开始叫了的时候,琼瑶却没有叫。我出去铲土和煤时,看到星光下琼瑶大大地睁着明亮的眼睛。其实它什么都知道。

【甲】我若是说:我爱阿克哈拉——其实多么心虚啊……我怎么会爱它呢?我远离家庭和责任,和阿克哈拉一点边也不沾地生活在别处。只是会在某些双休日坐长途班车回家一趟,住一个晚上。这算是什么爱呢?

⑮我到了富蕴县,继续等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妈妈回家没有。明明应该在家里度过,应该以这些时间来坐在家中,继续等待妈妈回来。并在等待的时候,喂鸡,生火,抚摸赛虎。

⑯又想起班车独自行进在白色大地上,永无止境……想起班车经过的每一棵树都是不平凡的树——这些旷野中的树,一棵望不见另一棵的树。以前说过:在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

⑰还说过:它们不是“生长”在大地上这般简单,它们是凌驾在这片大地上的……

⑱——说这些话的时候,多么轻率、轻浮啊。【乙】不过我想,其实我还是爱着阿克哈拉的。

——(《视野》杂志,2023年第1期)

(1)、小妍同学不明白“我”什么“每次回到家都那么悲伤”,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解释,写出两点。
(2)、妍同学不知道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解答;并帮助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阿克哈拉再也没有玉米了,再也没有草料了,再也没有煤了。

(3)、文中写妈妈内容不多,但小妍同学读完后觉得妈妈的形象深入人心。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一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的妈妈?请写出两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过程中,小妍同学圈画出下面的两个句子,认为作者的说法前后矛盾。你同意她的观点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甲:我若是说:我爱阿克哈拉——其实多么心虚啊……我怎么会爱它呢?

乙:不过我想,其实我还是爱着阿克哈拉的。

(5)、小妍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本文选自李娟作品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原标题为“回家”,选入杂志时编者改为“整个世界都白茫茫的”,你认为更改后的标题有哪些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好吧,就明天。”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我与地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②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③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习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途中,难免会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④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⑤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⑦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⑧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⑨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有改动)

下列片段都写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阅读后完成题目

(一)

       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八年级•下册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选段,有删减)

(二)

       1855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周旋于圣彼得堡的文人中间,他对于他们感到一种憎恶与轻蔑,他们的一切于他都显得是卑劣的、虚伪的。

       远远看去,这些人似乎有艺术家的桂冠。如屠格涅夫,起初,他佩服并欣赏他,近看却使他非常失望。1856年时代的一幅肖像,正是他处于这个团体时的留影: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别人那种自然的态度旁边,只有托尔斯泰神态严肃,他瘦削的脸庞,深凹的腮帮,僵直地交叉着的手臂,显得非常碍眼。托尔斯泰穿着军服,立在这些文学家后面,正如苏亚雷斯所写:“他不像其中一员,倒像是个看守,随时准备把他们押送到监狱中去。”

       可大家都恭维这初来的年轻同道。屠格涅夫亲密地向他伸着手,但托尔斯泰的犀利眼神,加上二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词句,常常让屠格涅夫感到很难堪。“他永远不相信别人的真诚,一切道德情怀他觉得是虚伪的,他爱用逼人的目光逼视他所认为的骗子……”时间使托尔斯泰和其他文学团体离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

(选自《名人传》,有删减)

(三)

       在莫斯科过了一冬,1882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参加了调查人口的工作,也因此亲眼目睹了大都市的贫困状况。印象非常凄惨,他第一次看到这文明隐藏着的毒瘤。那天晚上,他向一个朋友讲述他的所见时,“他叫喊,号哭,挥动着拳头”。

       “人们不能这样生活!”他号啕着说,“这绝不允许!绝不能……”几个月之久,他又堕入悲痛的绝望中。

       ……

       他正面坐着,手臂交叉,穿着农夫的衣服,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是黑的,但唇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含着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你那么透彻。它们不过是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坚强,随时准备战斗。

(选自《名人传》,有删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素锦旧年不负卿

张凌云

    ①从前都是自家写春联。有一年爷爷写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总觉得迎新的氛围中带着什么残字旧字不太吉利,但爷爷在村里被尊为先生,这么写自有道理,也就不多说什么。

    ②后来知道这两句诗出自王湾有名的《次北固山下》,并不是爷爷的创造,虽然用作春联并不太适合,但就是这么一写,却在我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多少年过去,许多写过的春联都没了印象,唯独这副对联还时常在眼前飘荡,它那在风中很快褪了颜色的身影,让我感慨时光的步履太匆匆,转眼间,新年已成昨天。

    ③这么想来,不免唏嘘沮丧,写什么样的春联都一样,再鲜活的文字都会日晒风吹褪色变形,更深一层,改变不了被时间滤旧的命运,既然如此,每年写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④其实,某种程度上,写春联也就是写成长,写经历,写人生。自小学到大学,每次寒假,写春联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自家要写,更多的是帮亲戚邻居写。裁纸、叠方、酝酿、挥笔,再到摊齐晾干,收拢待取,早已了然于胸,并不觉得是难事。不同的是,渐渐的,春联写得越来越少,长年在外,街坊邻居不再巴望着替他们写春联,赠送的成品春联又越来越多,那种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感觉越来越寻不到了,常常只是动笔寥寥,便大功告成,空望着还留着大半的墨汁发呆。

    ⑤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自己从懵懂孩童到步入中年,亲人们也一天天老去。春联还是要写,但竟找不到发挥的空间,父母亲搬到镇上的公寓,除了大门,没什么可以张贴的地方,村里的老屋已无人居住,虽然仍需贴春联,但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如今回家,不需我动笔,习练书法的父亲早把所有的春联全部写完。

    ⑥看着年逾古稀的父亲日臻纯熟的书艺,我的眼里除了欣慰,更常常想起乡下老屋呆过的日子。世事如棋,我们顺着每一步程式走过自己的印迹,蓦然回首,发现还是那些最迷茫抑或最艰难的时光最值得回味。有人说,旧时光如同窗棂上雕刻的花纹,慢慢褪色却异常迷离,隔了光阴的路再望过去,觉得好美。信然。那时候,也曾抱怨过天气太冷,敞风的堂屋里冻得浑身发抖,手都快僵了握不住笔;也曾抱怨过事情太多,除了写春联,还得扫地除尘、置办年货,光骑自行车去镇上就得几个来回;也曾抱怨物质不丰,一年添不了几件新衣,上大学前都没穿过皮鞋……

    ⑦所有的足迹与过往,正如我们写过的春联,洇旧了,就重新贴上一遍。那些被撕掉的被盖住的表面看不见,却永远沉淀在我们的心里。我怀念那个屋檐矮小、到处灌风的老屋,就像怀念我经得住风雨摔打的青春往事,怀念那个呆在粗鄙简陋的生存环境里,却抱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乡下少年。

    ⑧那一幅幅叠加上去的素锦旧年,正是我们无法改变而又无限怀恋的昔日时光。我们当年饱含真情写下的各种故事,可能稚拙,也许天真,但不会辜负我们的内心灵魂,那些原初的简单的轨迹,却凝聚着我们最清晰美好的记忆。

(摘自《思维与智》2018年第5期)

【注】①:叹息、感慨。②懵懂:迷糊、不明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