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观书有合意处,书其衣,以记其事。同学者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B)!”

(节选自《拾遗记》)

【注释】①笈:书箱。②庵:茅草小屋。③荆:一种有刺的灌木。④蒿:野草。

(1)、请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字。

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色愈恭,礼愈

语境推测法

笈不远险阻

成语推断法:笈从师

观书有合意处,其衣

结构推断法

常以净衣

迁移课内字词: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请将“耳”“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编 茅 为 庵 削 荆 为 笔 刻 树 汁 为 墨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5)、甲文段中作者宋濂写同舍生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谈谈?
(6)、甲乙文段中的宋濂和任末有什么相同的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梦想永远是宝贵的》,完成小题。
       在英国一个小镇,有一个女孩子,与别的女孩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出色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家庭,就连后来上的大学也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她有一个说不上优点的优点,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上了大学后,她经常去图书馆看一些童话书,每天晚上都是在图书馆快闭馆的时候才回到宿舍。
       大学宽松的环境和广泛的阅读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想像,在她的脑海中常会出现童话中的情景:穿着漂亮裙子的公主,蔚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巫婆和魔鬼……
       在她快乐读书和想像的日子里,她也碰上了自己的白马王子杰克。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也很爱她,可是后来杰克再也受不了她天天缠着他给她讲那些在他看来不切实际的童话故事。杰克对她说:“你已经23岁了,但你看来永远都长不大。”
      失恋的打击并没有停止她的想像,她继续想像着这些在她看来是美好的童话故事,甚至把它们写了下来。25岁的时候,她毕业了,去了她向往的具有童话色彩的葡萄牙。在那里,她很快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业余时间继续想像着她的童话世界。
       在当教师的日子里,一位青年记者很快走进了她的生活,青年记者幽默、风趣,两个人相见恨晚,很快就走进了婚姻世界。但是她的奇思异想还是让他苦不堪言,他开始和其他姑娘来往。不久,他们的婚姻生活走到了尽头,他留给她的只有一个女儿。她经受了生命中最沉重的一击。
祸不单行的是离婚不久,她又被学校解聘了,无法在葡萄牙生活的她只能回到故乡,领着政府的救济金生活。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的梦想,她依然很喜欢童话。
      有一次,她去领取救济金的时候,她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等着地铁,突然一个她想像中的童话人物造型涌上心头。回到家,她铺开了随身带的稿纸,多年的积累让她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一个星期后,她的第一部长篇童话《哈利·波特》问世了,在找了好多家出版社后,终于在一个小出版社出版了。没有想到的是,书一上市就畅销全国,销量达到了几百万,让出版商都吃惊。后来她又陆续创作出了一系列童话作品,而书的稿费也让她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
      她叫乔安娜·凯瑟琳·罗琳,她被评为“英国在职妇女收入榜”之首,被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列入“100名全球最有权力名人”的第25位。
每一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可是不同的是当遭遇挫折时,好多人的梦想都放弃了,可是乔安娜•凯瑟琳•罗琳却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即使在遭受人生的重大挫折时也没有放弃,坚持梦想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梦想永远是最宝贵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轼:苏轼自称。②总角:指童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带上灵魂去旅行

       ①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 . 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

       ②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

       ③第一,a。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其实,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

       ④第二,b。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缕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

       ⑤第三,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生命奔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⑥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比如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⑦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我觉得此说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⑧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活过的那些人,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旅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

       ⑨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足顿胸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注】①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笃,局限、限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附加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