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口实验中学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自主招生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吾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节选自佚名《二翁登泰山》)

材料二:

四月既望乘山桥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晞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趁起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赌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 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视女墙,日甚微,忽又不见。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

材料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

四月既望乘山桥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在文中是“横渡”的意思,与《劝学》“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相同。 B、四更,又称“四鼓”,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五鼓),四更在五时,是指凌晨一时至三时。 C、顾,在文中是“回头”的意思,与成语“三顾茅庐”“奋不顾身”的“顾”意思不同。 D、景,在文中是“日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记叙了二翁登泰山的经过,二翁老当益壮,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充分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 B、材料二中作者来到南天门,向上看石阶山道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石阶险峻如线、深不见底,使人产生进退两难之感。 C、材料二描写到泰山观日出,与姚鼐《登泰山记》中的写法类似,也是按时间顺序写日出的过程,也运用了正侧面结合及比喻的手法。 D、材料三姚鼐登上泰山山顶后,俯视山下景观,山水城郭甚是美丽,令人感受到身处险峰更能欣赏到无限风光的哲理。
(4)、把材料三翻译成现代汉语。
(5)、材料二、三都描写了登山的过程,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