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当数字出版风潮来临: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2019年1月,“阅读X”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实体书出版面临转型。其实,图书出版业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下,早已出现一系列变化:数字出版、IP经济、跨界融合……出版的渠道和方式日新月异,也影响到书店的经营方式。未来,实体书店该走向何处?

热点问题一:数字出版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一段时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直不错。此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数宇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7000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2.7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5.35%。“实体出版的本质就是传递知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数字出版的本质就是内容多元化的表达和文化多传媒的传播。”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说道。因此,在她看来,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二者没有太大不同,二者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内容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渠道等。“走数字化的发展之路,也许我们的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盈利方式会改变。但是归结一点,还是在我们的选择、传承、传播中,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在新的技术环境中,让内容价值最大化。”

热点问题二:出版实体书竞争力还有多大?

在数字出版的影响之下,实体书出版及销售是否会受到影响?如果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公布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较去年进一步上升。今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其实,在出版界,有一句话常常被提起,那就是“内容为王”,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数字出版,现在“内容依然是核心”,发生改变的只是内容在不同背景下的延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浩波依然长期看好实体出版。他认为,出版业应立足实体出版,选题升级、产品升级、运营升级是通往实体出版的未来之路,“我们依然会用做实体出版的耐性、韧性进入新的产业,希望给新的产业带来变化”。

热点问题三:除了卖书,书店未来还能如何发展?

某种程度上,纸质书总是容易被和实体书店发展联系起来,实体书出版兴盛与否,也与实体书店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环境、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在思考售书之外,书店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近几年,很多书店开始销售各类衍生品,在跨界合作、转型升级等方面动作频频,为市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为迎合新的消费需求,“书店+”的模式将成为新一轮实体书店发展的主基调。

热点问题四:实体书店跨界发展该如何避免用力过猛?

时代在变化,公众的文化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跨界发展是实体书店唯一的出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实体书店才谋划跨界,寻找出路,实现多元发展。但是跨界却不能无度。书是书店的立身之本,这是书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如果失去了这一特征,书店就不能称之为书店,也就和其他的行业没有不同。就会沦为赤裸裸的物质消费。因此,在跨界发展中,一定要掌握方向,把握火候,切勿用力过度,一味地注重其他项目的发展,却忽略了书籍的经营,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唯有牢牢把握书店这个根本,抓住书店的文化味,在经营中分清楚轻重,做到主次分明,在做好书店经营和服务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经营,这样才能确保书店既充满书香味,又充满生活味道。实体书店跨界发展是大势所趋和现实所需,是并不等于在经营中可以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书店还是应该好好经营图书,将图书经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图书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也是长远之道。

各抒己见:

凤凰传媒苏州凤凰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曾锋:实体书店是流量消耗体,通过拥有好地段、借势好物业、自身成为好载体等来获得客流量。这种客流量的变现,要从消费者、书店自身、书店社会角色等层面考虑。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晞亮:提出了“未来书店”的说法。其核心概念大致如下:图书或阅读是核心产品,且颜值第一。未来书店更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会紧密连接人们的生活。至于实体书店的盈利问题,这取决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运营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化的理性的运营方式进行。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链接一】机遇空间是线下的实体空间,是年轻人的新聚场,但是聚什么?聚三个方面,IP、内容、流量,把这些聚集到机遇空间里,从而产生机遇空间的商业模式,IP Mall的商业模式是线上+线下,产品+内容,品牌+营销,投资+生态。机遇书店将打通线上线下图书销售,目前机遇书店正在跟京东做研发和对接,在上海的机遇空间将会做运营测试,每个书架都有二维码,可以扫一下二维码,在线上下单,然后由京东物流完成配送。

(选自网络)

【链接二】实体书店要转型成功,除了尽可能保证书籍的质量,还要努力提升读者在书店内的文化体验感。北京西城区实践“公共图书馆+书店”模式,广内街道图书馆与甲骨文·悦读特色阅读空间合作,读者数量年增长了10倍,阅读活动从原来每年20场至30场增长到400余场。北京房山区普华乡针对乡民热爱唱戏的特点,推动建立以戏曲文化为特色的实体书店,同时开展京津冀戏曲展演和曲艺邀请赛等活动,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选自网络)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赖雪梅认为实体书出版和数字出版二者并无太多区别,它们内容不变,走数字化道路的目的是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B、沈浩波对实体出版长期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出版业应立足实体出版和数字出版,选题、产品和运营的升级是实体出版的未来之路。 C、曾锋认为实体书店客流量的多少取决于地段的好坏、能否借势物业和自身载体的优劣等,客流量变现要考虑更多层面。 D、机遇空间是年轻人的新聚场,聚集了IP、内容、流量三个方面,把这三个方面聚集到机遇空间,从而产生机遇空间商业模式。
(2)、关于实体书店的继续发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实体书店的发展要保持“书店+”模式的主基调,这是由新的消费需求所推动的。 B、实体书店要转型成功,关键就是保证书籍质量,不需考虑读者在书店内的体验感。 C、实体书店唯一的出路是跨界发展,这是由时代变化及公众文化需要的变化促成的。 D、实体书店的跨界发展需注意书籍经营与其他项目平分秋色,用心地发展其他项目。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出版发展前景受到不少业内人士肯定,实体书出版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下出现一系列变化。 B、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35%,收入规模突破了7000亿元。 C、从《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来看,实体书的出版以及销售不会受到数字出版的影响。 D、蒋晞亮提出了“未来书店”的说法,“图书和其衍生品是核心产品,且颜值第一”是它的核心概念。
(4)、有人认为“实体书店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汤里有多少“营养”?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样

    ①一位读者提问:老话讲“吃肉不如喝汤”,认为营养成分都在汤中,喝汤比吃肉有营养。但近几年又有观点认为,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原料本身,汤里所含的营养少之又少……我家是南方人,经常煲汤,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喝。“汤”和“肉”,营养差别有多大?难道这么多年都“吃错了”?请求专家指点!

    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分成几个小问题来讨论。一、炖肉的时候,我们要从中获取什么营养?

    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肉为我们提供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等矿物质。肉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比较接近,消化率高,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铁、锌等矿物质是许多人容易缺乏的,肉中的含量比较多,而且也比较容易吸收。脂肪是热量丰富的营养成分。据.考.究.,在古代缺衣少食的时候,脂肪也可以算是“很有营养”的成分。不过对于多数现代人,热量摄入已经太多。过多的脂肪不仅贡献了大量热量,而且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是营养指南中要求“控制摄入”的营养成分。

    ④不过,“煲汤大补”是一个传统的养生概念。在所谓的“传统养生”里,人们认为汤中有某些“培本固元”“增气生精”的神奇成分。这些成分现代科学看不见摸不着,用仪器检测不到,只是因为古人说有所以就有了。

    二,__________

    ⑤在炖肉的过程中,脂肪、水溶性的维生素比较容易从肉中跑到汤里。脂溶性的香味物质溶解在脂肪里,会随着脂肪一并进入汤里。肉和骨头中有一些游离的氨基酸,在长时间高温炖煮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蛋白质发生了水解,也会释放出一些氨基酸。有一些氨基酸会产生鲜味,比如谷氨酸,就是味精的化学成分。骨头和其他一些煲汤的食材(比如蘑菇之类),还含有比较多的肌苷酸和鸟苷酸。在炖煮过程中,它们也会跑到汤中,称为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这两种物质被称为“呈味核苷酸”。虽然它们自己产生的鲜味有限,但与谷氨酸“互.相.帮.助.”产生的鲜味就远远大于它们各自产生的鲜味之和。此外,在长时间的加热中,一些游离的氨基酸还能与汤中的糖发生反应,生成香味物质。

    ⑥这些来源不同的风味物质在一起,就为汤带来了浓郁的鲜味。炖的时间越长,进入汤中的这些成分就越多,汤的滋味也就越鲜美。

    ⑦但是,这些风味物质量跟营养并没有什么关系。虽然谷氨酸等氨基酸也是营养成分,但它们的量并不大,所以对营养的贡献也不值一提。它们进入汤中,并不意味着主要的营养物质也大量进入了汤中。肉中的蛋白质种类比较多,在炖的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会溶到汤里。把一块肉炖熟前后进行称重,在去除了含水量的影响之后,会发现减轻的重量其实非常小。这也说明,包括蛋白质在内的绝大多数营养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而铁、锌等矿物质跟肉如影随形,进入汤中的同样也很少。

    ⑧肉中的营养成分是一定的,在煲汤的过程中并不能产生新的营养成分。肉中的维生素本来也不算多,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还有相当一部分耐热性不高的维生素被破坏了。

    三,那浓浓的的白汤里,难道不是营养吗?

    ⑨对于煲汤来说,浓浓的白色才是成功的标志。汤之所以变成白色,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微小颗粒,这些颗粒把照射到它们身上的光线往四面八方散射,就使得汤呈现出了白色。

    ⑩而这些小颗粒多数情况下是脂肪颗粒。肉中的脂肪被在加热中跑到了汤里,在不停的沸腾翻滚中打散变小,表面上吸附了蛋白质,也就不会再融合到一起。煲汤的时间越长,汤里的脂肪越多,这些小颗粒也就越多,汤也就越白、越浓。因为包裹脂肪并不需要很多蛋白质,所以即便是很白很浓的汤中,蛋白质的含量也还是很低的。

    ⑪还有许多人认为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通过长时间的炖煮,这些钙会溶解到汤中,所以这些浓汤可以补钙。其实,骨头中的钙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的,几乎不溶于水。经过长时间的“煲”,汤中的钙还是少得可怜。还有专业人员做过实验,哪怕是加了醋来炖,溶出的钙依然不值一提。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炖了很久的骨肉变得酥软,其实也主要是其中的胶原蛋白溶解了,而不是钙溶解了。

    ⑫简而言之,白白的浓汤里,脂肪很丰富、风味物质很丰富,但是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是不值一提的。

    ⑬长时间的炖煮“煲汤”,可以让汤中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从而获得美味的汤。但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还是留在肉和其他煲汤的食材中。所以,对于炖肉和煲汤,可以这么总结:要美味,喝汤;要营养,吃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古人如何对付蚊子

    ①现代对付蚊虫的方法很多,且很先进,但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没有现代好,科技手段落后,蚊虫对人类威胁更大。因此,人们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对付蚊虫的手段。那么古人是怎么驱蚊虫?现代驱逐蚊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烧蚊香,古人会这么做吗?

    ②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对付蚊子也会烧蚊香,不过说法不一样,古人称之为“熏”。滚,即俗话所说的“烟熏火燎”,这是古人夏天对付蚁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也最有效。从《周礼》记载来看,先秦周朝王室就是用这种方法,书中“翦氏”条:“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底盅之事。”翦氏就是负责给周王室驱虫的,其工作方法有两种:一是祈祷神灵驱虫害,一是点燃莽草熏虫。前一种借神力驱虫,这当然是迷信,但祈祷神灵时如果燃香,客观上会有一种驱虫作用,这也是庙堂不生蚊虫的原因。而后一种“熏之”,便是古人最常用的对付蚊虫的方法。

    ③用“熏”的手段来驱蚊虫,又叫“熏香”。熏在先秦时使用很广,包括室内环境消毒、祛味、衣物增香都会“熏一下”,甚至连老鼠这样大的动物都可以用熏的手段将之驱逐。如《诗经·幽风》中那首《七月》诗便称:“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④从考古发现来看,5000年前已有专门熏香用具,在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上,便曾出土了一只灰陶熏炉。到战国时,熏香用具不仅器型漂亮,焚熏的原理也更科学。

    ⑤1965年从江苏流水县三里墩西汉墓中出土的“银鹰座带盖玉琮”,是一件战国时期玉琮造型的熏炉,将玉琮加盖、加座,中置铜内胆,便成了一件高档的“玉综熏炉”。此滚炉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出土时器内尚有烟熏残迹,应该是墓主生前熏香实用器。

    ⑥秦汉及以后,从民间到贵族家庭都开始熏香。现在文物市场上常见的“博山炉”,便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当然博山炉可不仅仅是用来熏蚊子。博山炉是一种高级熏炉,又称“博山香炉”“博山香熏”“博山熏炉”,因器型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⑦博山炉功能在当时确实很先进,在今天也不落后,不只熏蚊子、焚香,还可为空气加湿,增加香气的持久性。这种当年古人日常愈香用具,如今身价飙升,有的精品价值连城,最典型的是从满城汉墓中挖出的一只错金搏山滚炉,已成博物馆镇馆之宝。

(选自2018年第16期《百科知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废旧手机该何去何从?

【市场现状】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日新月异,手机更新迭代不断加速。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回收处理渠道,我国废旧手机的回收率并不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相关调查】

    调查一:闲置手机可能带来环境和健康隐患。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

    调查二:小小的一部手机就是一座资源富矿。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000—3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苹果公司2016年发布的《环境责任报告》也显示,2015年苹果从约4万吨的废旧iPhone、iPad和iMac中,提炼出约2.8万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近1吨黄金和3吨白银,价值约为4000万美元。

    调查三:废旧手机拆解,一项可以暴富的生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被回收的旧手机中,仅有少部分进入正规拆解企业,多数流向广东汕头、深圳等地销售或进入非法手机拆解作坊,从而产生污染等问题。

    这意味着,二手手机回收,既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挑战。对于掘金其中的创业者来说,如何推动手机用户积极参与回收,让“沉睡”的旧手机被更好地利用,且真正实现环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查四:废旧手机回收,一块有待开发的大蛋糕。

    面对废旧手机回收这一块大蛋糕,希望撬动这一巨额存量市场的创业者蜂拥而来。随便以二手手机回收为关键词,搜索一下,便可看到几十个垂直平台。这还只是不完全统计。

当然,亦有手机厂商开始关注到这一回收产业。魅族便发布了一个名为mCycle的手机回收项目,回收用户的废旧的、闲置的手机,并提供相关补贴。华为也发布过绿色行动2.0手机回收计划,通过这一活动,用户可以将家中闲置的旧手机出售给华为,并换取华为、荣耀手机的等额代金券。

    市场,是彼此都看好的。但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歧。

【解决措施】

    废旧手机该何去何从?关键在于完善其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结语】

    回收处理废旧手机远非一桩生意那么简单。如果没有完善的电子产品回收体系,不翻过以上几道坎,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失去的不只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还有赖以生存的环境本身。

(根据中国环保网、和讯网、《光明日报》等资料编写)

【任务二:探究亚运文化】

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结束。这是亚洲的盛会,更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班级同学展开了亚运文化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琮琮”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它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饕餮纹”,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展现着自强不息的精神。组员们对“琮琮”的头部纹饰很感兴趣,决定探究其中的内涵,并撰写题为《琮琮是兽?——饕餮纹探源》的短文。

资料夹

【资料一】对于一个把美食奉为时尚的国族而言,饕餮是最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神系里最惊世骇俗的妖兽。饕餮的尊容,应该算是比较凶恶的。《神异经》形容它身体像牛,长着人的面孔,眼睛却藏在胳肢窝里,酷爱肉食,热衷于偷袭老弱病残或落单的旅行者,完全是一个阴险而卑劣的恶棍。在上古神话传说里,有所谓“四凶”的说法,为首的就是饕餮。

在华夏农业文明巅峰的唐宋时代,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在大幅提升,而菜肴、香料及其烹饪方法,也进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食物的丰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它终结了古老的饥饿模式,解放了人的饕餮本性,让一种曾经被视为罪恶的贪吃习性,变成了可以被容忍和鼓励的嗜好。于是,古代典籍里关于饕餮凶残本性的记录,被时间逐渐淡化,而饕餮就在“超级吃货”的名义下,重新回归了日常的市井生活,以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方式,成为人们用来互相打趣的佐料。不仅如此,由于世人的不断鼓励,饕餮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被中国人奉为食神。

——朱大可《饕餮是如何从妖兽变为神灵的?》(节选)

【资料二】钱欢青(记者):以您多年的研究,您觉得早期中国的神灵形象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

王青(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普遍流行,可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神灵崇拜是很发达的。后来又传入了中原地区,并演变成三代青铜器上装饰的饕餮纹。从兽面纹到饕餮纹,真切反映了早期中国的原始思维特点,也说明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些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的神灵是以艺术想象出来的兽面和饕餮为中心,将老虎、鳄鱼、蟒蛇、鸟、牛、鹿等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综合起来,赋予了它们超乎自然的神力。比如在良渚时期,兽面神灵主要是综合了鹰鸟的羽毛及鳄鱼的獠牙和足爪,到夏商时期又加入老虎的獠牙和大眼睛、蟒蛇的身躯,以及牛和鹿的弯角等,从而艺术性地创造出有名的“饕餮”大神。饕餮神灵应该就是夏商时期人们信奉的“最高神”,甲骨文中把这个大神叫作“夔”。古人相信,通过祭祀这些能沟通天地的神灵,就能实现消灾祈福的“世俗”愿望。

——钱欢青《王青:神灵考古与早期中国》(节选)

【资料三】饕餮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是什么兽?各种说法都有。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但此牛非凡牛,而是当时巫术宗教仪典中的圣牛。现代民俗学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的主要标志,被高高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所以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或是吃掉非氏族、部落的敌人,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在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李泽厚《美的历程》(节选)

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

①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②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 , 再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 , 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③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④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俗。当部落发展成为国家,氏族首领化家为国,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为国号。我国古代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号为商,“商”字的甲骨文极像衡门之上放置鸟牲。

⑤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

⑥匾额广泛流传,由官方传至民间是从唐末开始的。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开店,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匾额就更多了。

⑦俗语道“创出金字招牌,买卖找上门来”,流入民间的匾额逐渐成了商家的招牌、店铺的品牌。著名的招牌,实际上也就是著名的商标,它往往同优质的商品联系在一起,同顾客的认同感、信任感联系在一起。

⑧除了为建筑物和商铺“标识名称”外,匾额在古代还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

⑨明清之际,牌坊匾额成为最高统治者褒奖功德孝贤的重要形式,需经皇帝降旨或恩准才能建造,上镌“圣旨”“恩荣”等字样。

⑩清朝律例规定,匾额作为一项特殊的旌表物品赏赐给寿民,从而使得匾额被广泛运用到祝寿之中。据说,乾隆登基后的第一块匾,是赐予山东按察使黄叔琳的,因其母吴氏年近九十,赐其“德门寿母”匾

额。乾隆执政六十年,常常题匾赐匾贺寿。他的做法深深影响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多位皇帝,使得老人祝寿匾在清代成为一时风尚,至今仍有大量实物留存。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宇宙生命之谜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②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③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_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1 , 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④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⑤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的磁场非常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可以直接轰击火星表面。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