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 B、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 C、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D、《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寥寥数语,既说明战事原因,也点出力量对比,为“退秦师”埋下伏笔。 B、第二段烛之武被举荐而“辞”,郑伯因烛之武的“辞”而自责,使本文突生波澜。 C、第三段烛之武站在郑伯立场,先用害动摇秦伯,再用利引诱秦伯,最后离间秦晋。 D、第四段晋侯拒绝子犯进攻秦伯的请求,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其清醒头脑和理智判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拒”后“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侯景之乱,与兄悉达聚众保新蔡。梁元帝承制授晋州刺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广达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僧 辩曰:“鲁晋州亦是王师东道主人。”仍率众随僧辩。景平,加员外散骑常。

    陈武受禅 , 授东海太守。华皎称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进讨。军至夏口,见皎舟师强盛,莫敢进。广达首率骁勇,直冲贼军。广达堕水,沉溺久之,因救获免。皎平,授巴州刺史。

    太建初,招定安蜀等诸州镇,时周图江左,大造舟舰于蜀,并运粮青泥。广达与钱道戢等将兵掩袭,纵火焚之,仍还本镇。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及秩满,皆诣阙请,于是诏申二年。

    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围寿春,诏遣中领军分部趣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为掎角以击之。周军攻陷豫、霍二州,诸将并无功,尽失淮南之地,广达因免官,以侯还第。

    至德二年,贺若弼进军钟山,广达于白土冈置阵,与弼旗鼓相对。广达躬擐甲胄,手执桴鼓,率励敢死而进,隋军退走。如是者数四。及弼乘胜至宫城,烧北掖门,广达犹督馀兵苦战不息。会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谓众曰:“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就执。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为诗曰:“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又制广达墓铭,述其忠概。

(选自《南史·鲁广达传》有改动)

【注】①称兵:称,举,兴。动用武力,发动战争。②命笔:用笔。也指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 , 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 , 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 , 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释】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 , 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缴缴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臻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