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0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举一反三
材料一 “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

(摘编自《“小城故事多”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以上数据来源于《宝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点燃》,新华网2024年5月14日)

材料三 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

(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

材料四 “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

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

(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年5月7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文物修复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②文物修复要尽量保留和还原文物原有信息,尽可能降低修复对文物价值的负面影响,因此文物修复人员在工作中需遵循一些重要原则。文物修复要通过最小程度的介入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保留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实现延续现状、降低保护性破坏的目标,这就是“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也是文物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意思是修复中采取的措施都是可逆的,也就是将来可以使文物回到原始状态。此外,还有“修旧如旧”原则,即增添上色、做旧等环节,使修复后的文物达到远观一致、近看有别的效果,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学习的需求。

【材料二】

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用于文物修复,文物修复人员掌握了与文物修复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基于高科技的文物修复新方法。

②X射线探伤技术是金属文物检测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利用X射线能够穿透金属材料的特性,可以了解文物的内部情况。例如一件青铜簋(guT),仅凭肉眼无法判断其制作工艺以及底部是否有铭文。经过X光射线成像,可以看出簋底部有布局规则的小方块,这是铸造时支钉的位置,由此可知,其铸造工艺为整体铸造成型。从X光射线成像的放大图可以看出簋底部有铭文。这样,文物修复人员就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修复。

【材料三】

①2021年,《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②2015年,文博系统首次开展关于全国文物修复人员的调研。参与调查的533家文博单位中,92%的单位认为文物修复人员配备不足。参与调查的2207人,近5年人均每年修复馆藏文物约15件。调研估算,全国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缺口约为26000人。因为①____,同时②____,所以③____。

③培养文物修复人才不仅需要完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还需要在各级博物馆建立好“师承制”和“传帮带”等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重视文物修复基础知识的掌握。《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以“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为例,要求必须掌握纺织材料、织物基本组织、服饰裁剪、织物染整工艺、纺织品清洁、手工缝纫等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坐对有方法

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这只是看起来把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作“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

④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座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⑤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选自《武汉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坐错危害大

①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驼背的坐姿会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②脊柱侧弯已成为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③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主任说:“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最常见的还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造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先天遗传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选自“海南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某校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开展了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近视已成为当下人们遇到的比较普遍的眼健康问题。

据数据显示,孩子视力出现问题可以归为两大因素。第一是先天因素,也叫遗传因素。主要由于父母或再上一辈是≥600度的高度近视,那么对于孩子的遗传性很大。第二是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包括用眼行为、用眼习惯和用眼环境,简单点说,就是“看太久、近距离,光线暗”。

视力低下眼睛容易干涩疲劳,看东西模糊,对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近视人群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视力正常人群,甚至有致盲的风险!目前还没有直接治疗的手段,大多数是以矫正的方式去干预。

【材料二】

6月6日是每年“全国爱眼日”。眼科专家姜教授表示,青少年近视的发展与学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现实来看,青少年近视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吴女士说,之前有段时间儿子在家每天至少要上三四个小时的网课。“那段时间,儿子的近视度数一下子加深了100度。”她说,现在儿子晚上回来仍然会看很长时间的课外书或者一些感兴趣的科学发现视频,这让她很担忧。

“双减”如果落实执行到位,学生花在功课上的时间变少,用于户外运动的时间增多,这对视力健康是有帮助的。然而,相关政策执行起来仍有实际困难。有些家长认为运动与学习是矛盾的,运动影响学习;有些学校的场地有限,也会制约孩子户外运动。“一边是考试成绩、升学率,一边是青少年近视率,学校和家庭都有难处。只有解决实际操作困难,优化户外活动条件,学校和家庭才可以更安心地执行到位。”姜教授说。

近视具有遗传的易感性,父母患有近视的,孩子患近视的风险相应增大。“患有近视的父母也可能与他们自身行为习惯有关,比如更加爱好阅读而非户外活动,孩子受此影响也更多在室内活动,患近视的环境风险也会加大。”姜教授说。

【材料三】

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度数加深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检查视力:小孩一般到了4岁左右就要定期检查眼睛来预防近视,如果发现有近视倾向,一定要及时纠正或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出现近视,建议每隔3~6个月体检一次。

用眼时间:随着学生课业的加重,学习压力的增强,很多孩子在学习时都使眼睛长时间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让眼睛得不到放松。除此之外,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是造成孩子近视的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严格控制用眼时间,不能让眼睛长时间处于一个疲劳状态,要使眼睛得到放松才能有效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户外活动:第十五届国际近视眼大会上明确指出,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在户外放风筝、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对预防近视则更有效,进行这些活动时,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可以放松睫状肌,增加眼的调节力,可谓一举多得。

睡眠充足:晚睡早起,已经成为当代学生的标志。长时间的缺乏睡眠,就使得眼睛得不到放松。因此,无论对于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当适当减少孩子的作业压力,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让他们的眼睛不再那么疲劳。

饮食均衡: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锌和铬,应多吃一些含锌和铬的食物。(含锌多的食物有肝、肾、乳类、海产品、坚果类等;含铬较多的食物有牛肉、黑胡椒、糙米、葡萄汁、食用菌类等)饮食上不能偏食,多吃含B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胡萝卜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少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大量摄入糖分到人体内之后,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与此同时会降低人体内钙元素的量,而钙元素的缺失会导致眼部组织“无人保护”,从而视网膜弹力减退,晶状体压力增加,造成视力下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8日,中国政府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式发布。三天之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中国云南昆明拉开帷幕。本次会议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全面总结了全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力。多国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媒体高度评价此次昆明大会,称将开启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并称赞作为东道国与主席国的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大国风范和担当,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材料二】

①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才构成了自然界这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

②但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仍以惊人的速度丧失。土地开垦、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张、采矿、道路扩建、水电大坝以及管线建设等,这些活动造成毁林、生境破碎化;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产生变化,例如沿海挤占生境、近海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底拖网捕捞、陆上开荒、沿海城市扩张等,也造成生境被破坏。盗猎和贸易直接将很多野生动物推向灭绝的边缘。过去50年中,鱼类和海产品过度利用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目前,仅有3%的海洋被认为没有受到来自人类的压力。此外,47%的受威胁哺乳动物和23%的受威胁鸟类可能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臭氧损耗而增加的紫外线也对农、林、牧、渔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威胁。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海洋酸化带来的危害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尤甚。自1980年代以来,海洋塑料污染增加了10倍,至少影响到267个物种。自1980年代以来,外来入侵物种累计增加了40%,导致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而在一些岛屿上,外来入侵物种则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

【材料三】

重庆因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充沛的水热条件及众多的河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第四纪冰川时期的优良避难地,尤其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是中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大巴山和武陵山)以及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国西南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重庆自1979年成立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21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8处、风景名胜区36处、森林公园83处、湿地公园26处、地质公园10处、生态公园2处,金佛山是重庆市两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

【材料四】

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金融”专题政策研究组中方组长张承惠认为,应更多发挥ESG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的作用。

②据悉,ESG分别是“环境”“社会”“治理”的英文的首写字母。E表示一家企业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管理方面的成效。S主要指一家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是否践行社会责任。G考察一家企业在风险管理、合法经营等方面的表现。

③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大多数与人类的开发、建设项目有关,但对于投资者或者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较难识别哪些企业行为或者投资行为是违背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的。

④张承惠说,中国已经有一些金融机构把生物多样性潜在风险评估纳入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但这样的金融机构数量还需增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