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扫烟囱的孩子
    昨天晚上我到附近的女子学校去,因为我的姐姐西尔维亚的老师想看看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个故事。这个学校一共有七百多个女生。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她们放学,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因为明天是大家祈盼的节日,学校会放假,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将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就在学校的对面,街的另一边,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正在哭。他的身材很瘦小,整个脸都被烟熏黑了,肩上挎着一个包,手里拿着一柄刮刀。他一个手臂靠在墙上,他的头紧贴在手臂上,他正在放声哭泣。有两个三年级的女生走了上去,对他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他不答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哭。你到底怎么了?女孩子们问。他这才抬起头。原来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抽抽噎噎地对她们说,他今天给几家人家扫烟囱,赚了三十个小钱,放在口袋里。但是口袋里有一个破洞,这样,不知不觉地,三十个小钱都从破洞里漏掉了。他边说边给大家看他口袋里的破洞。没有钱,他是不敢回家见他的主人的。
    “主人一定会打我的。他一边哭泣,一边又把头埋在了手臂上,一副绝望的表情。女孩子们全都望着他,满脸的严肃。就在这个时候,又有几个女学生走了过来。她们中有的年龄大些,有的还很小;其中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阔小妞。她们的右臂下都夹着书包。其中有一个稍年长的,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枚小钱来,说:
    “我身边只有这两个小钱了,我们凑一下吧。
    “我身上也有两个小钱。另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子说。但是你不要着急,我们一定能够给你凑够三十个的!"于是她们开始喊另外一些女生的名字:阿马利娅!路易吉娅!安尼娜!你们身边有小钱吗?”“谁还有一个小钱啊?另一个女生问。
    “钱在这里!"不少女孩子的身边都有几个小钱,那是父母们给她们买花和作业本的。有几个小女孩还拿出了身上仅有的几个分币。那个帽子上插了蓝羽毛的女孩子把所有的钱都收集起,一五一十地数起来:
    “八个,十个,十五个!但是,还不够。就在这时,一个看起来像小老师的大女生,她拿出了价值半个里拉的一个银币。大家都欢呼起来。这样,就只缺五个小钱了。
    “五年级的女生来了,她们一定有的!一个女孩说。一些五年级的女生走了过来,钱币聚集得更多了。不知不觉中,男孩身边聚集的女孩子越来越多。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头上插着各色的羽毛,鬈发上系着鲜艳的绸带,把那个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围在中央。那情景真是美丽极了。三十个小钱早就凑够了,可是女孩们还在把钱往小男孩这边塞。就连那些最小的女生们也想贡献一点什么东西。没有钱,她们就拨开人群给他送来一小束、一小束的鲜花。突然,学校的女看门人来了。她冲着她们嚷道:校长来啦!女孩们听了,惊慌失措,一下子向四面跑开了,就像是一群麻雀一样。这下,只留下那个扫烟囱的男孩儿站在马路的中央,他高兴地擦着眼泪,手里攥着满满的一捧钱。他的上衣纽扣里、口袋上、帽子上都插满了一小束、一小束的鲜花,有一些落了下来,散落在他的脚边。
(选自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 请分析“他高兴地擦着眼泪,手里攥着满满的一捧钱”中“攥 ”字的含义。
(2)、文中两次写到帽子上插蓝色羽毛的女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3)、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 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望星空

莫言

       不久前,一串彗星的碎片(每片都有数公里之巨),撞击了木星。在那颗神秘的星球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如果那里有什么生物,那它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在彗木相撞的那些日子里,全世界亿万双眼睛盯着天上这颗与地球息息相关的星球。据说西方国家的电视台一天二十四小时滚动着播出有关彗木相撞的消息,是绝对的新闻热点。但在我国,媒体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以近乎麻木的口吻向国人转述着国外的科学工具获得的资料。好像彗木相撞是在某个大洋深处的小岛上发生的一次小小的自然灾害一样。

       在那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假如有一天,同样的命运落在了地球上,人类该怎么办?过去,杞人忧天是讽刺某些人的,现在,是否应该学习那些忧天倾的杞人,有那么点忧天的意思呢?彗星的碎片既然可以"亲吻"木星,谁又敢担保它不会"亲吻"地球呢?这样的“亲吻”是真正的天崩地裂,不是闹着玩的。

       有一位名叫王红旗的人,写了一本文采飞扬的奇书《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在彗木相撞的那些日子里,这本书陪伴着我,给了我很多的教益。王红旗认为:在不太久远的古代,小行星的碎片或者彗星的碎片,确曾光顾过地球,并造成了几乎毁灭人类的巨大灾难。王认为我国古代那几个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与那时代的一次巨大的天文事件有关。

       那是一颗足够大的天外星体与地球相撞的事件,当该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剧烈的摩擦使它发出了灼目的光芒,发出了难以形容的巨响,并且极有可能分裂成了多块碎片(十日并出),然后是风云突变、石破天惊、地动山摇、山呼海啸、天地变色——这些巨大的字眼就是事实的写照,后来变成了大形容词。这次事件,极大地震惊了处在混沌状态中的远古人类,使他们抬起了仰望星空的眼睛。这次天文事件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历史的意识由此产生,哲学也由此及彼地产生了。

       《淮南子·天文训》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山,天柱折,地微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周山正是这次撞击事件造成的巨大陨石坑。据王的解释,“不周”,是不完全的圆形。可能是那个天体带有一个棱角吧?这次事件的可怕后果就是“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敏锐地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最早知识,当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王认为如非亲身经历,绝难编造出来。忧郁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变化,以及撞击过后的巨量尘埃("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做大雾弥漫三月"),不排除破碎的高温天体落入大海后引起的海啸("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陨石落地引起的森林大火等,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突然的巨变,相当一部分人在事件过程中和事件过后的洪水、火灾、恶劣的环境中死去,活下来的人,都是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后的胜利者。所以,远古神话传说,既是那场巨大灾难的记录,也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记录。

       我想,所谓的盘古、女娲、后羿、嫦娥、夸父、精卫,应该是我们的远古祖先的英雄群体的名字或者是他们心造的英雄。盘古开天地是祖先们的集体行为,女娲炼石补天、后羿举弓射日、夸父持杖逐日、精卫衔石填海亦当如是解。嫦娥奔月则被王红旗理解为对月亮(亦或是那发光的天体碎片)的献祭。这使我联想其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著名小说《骑马出走的女人》,印第安人用女人祭奠月亮的行为应该是远古巫术的延续吧?当然,这些美妙的传说肯定是产生于那次大事件后的若干年,发生在新的自然环境形成若干年、人类重新安居乐业后。那场大灾难是通过一代代的传说甚至是形成了一种潜意识遗传给将历史事件神话化了的后代的,一直到文字产生,才被记录到《山海经》里。想想《山海经》这本奇妙无穷的天书的创作者和流传者也是一桩令人心驰神往的事情。

       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古老神话传说都惊人地相似,都有开天辟地、十日并出、洪水滔天之类的内容,这恐怕很难说是偶然的。地球毕竟很小,那次天文事件所产生的后果,并不仅仅影响到女娲们、后羿们、嫦娥们,那时候人类是否就形成了体征鲜明区别的种族也未可知,人类是不是由一种猿进化来的也很难说。我想"远古神话传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神话和传说本不是一回事。尽管传说久远了就具有了神话的色彩,这也不完全是祖先们对科学知识了解不够所造成的现象。传说本身就是个添油加醋的过程,如果再有文人一加工,那更要乱套,非搞得光芒四射不可。就连司马迁也是如此。根据考古发现,汉朝人的身材普遍比今人矮小,可那项羽在司马迁笔下,已经是巨无霸了。神话应该是比较近代的产物,是理想的产物,现实的折射,如牛郎织女之类。而传说,即便是被传神了的,也总是有一个真实的事件为内核。所以,看起来神乎其神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羿射九日等远古传说,反倒具有了历史的价值,而牛郎织女、仙女下凡之类,则一般地只有文学的和伦理学的价值。

       彗木相撞的情景(已经观测到的)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光亮、突破了木星深厚的大气层矗立数千公里的巨大烟柱等。木星尽管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多倍,但这次撞击,也令它哆嗦了良久(油然想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言壮语,心中泛起难言的凄凉)。据王红旗说,近年来在地球上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陨石坑(烟波浩渺的太湖也有陨石坑之嫌)。由上述推想,地球确是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的,这说明,地球并不是安全的,所以,杞人忧天是有道理的,新的杞人忧天的时代,应该开始了。

       那场远古浩劫,也许可以算作人类的一个转折点,而彗木相撞,该不该算作一个新的转折点呢?这是真正的"上天示警"。我想人类应该认识到:地球本以很小,国与国的疆界、社会制度的差异、阶级之间的争斗,与彗木相撞比较起来,简直是荒唐可笑了。假如有一天哪一颗一直在流浪的小行星之类的天体亲近了地球,即便它撞在了纽约,上海也不会舒服。人类实在是应该大度一点。多一点豁达大度,少一点鸡肠小肚;多一点襟怀坦白,少一点阴谋诡计;多一点堂堂正正,少一点蝇营狗苟。我想,当年美国宇航员站在月球上时,他代表的并不仅仅是"美帝"。假如有一天,中国人改变了一颗对着北京撞来的小行星的轨道,让它与地球擦肩而过,我们所拯救的也不仅仅是北京的市民和中国的首都。由此推想,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应该想开一些,最名贵的钻石也是石头,在沙漠里,它的价值还不如一块西瓜皮。至于争权夺利、投机倒把、打小报告修理朋友、为了头上的乌纱帽媚上欺下、卖友求荣等等,就更加没有意思了。

       当然一切还会照旧。彗木相撞的观测和研究使我感到人类的伟大也使我感叹人类的不可救药。即便明天就会有天外来客撞击地球,日本的大米也不会白送给朝鲜,美国的边境也不会对全世界开放。一般的百姓会好一点,但顶多也就像《编辑部的故事》里的那些人,多吃一碗盒饭——还是先顾自己的肚子,死到了临头还是难改自私的天性。至于各个国家的元首们会干些什么就很难想象了。据我的一个很有些见识的朋友分析,说一旦地球面临着灭顶之灾,各国的元首,就会坐上火箭飞上月球去找嫦娥玩耍。我知道他这是戏言。几十个总统,呆在一个荒凉的月球上干什么?尽管早就为他们储备了足够的水和氧气以及美味食品,但没有足够的子民供他们领导,他们很快就会感到没有意思。所以我想,当地球面临危机时,这些大人物不会往月球上飞,他们要做的大概是这样两件事:一是严密地封锁消息,不让老百姓知道,二是发射飞弹之类的东西拦截撞向地球的天体。

       写到此处,突然想起了离我的老家不远的潍坊市寒亭区双杨镇华潼村的村民栾来宗和他的孙子栾巨庆。栾氏祖孙是有名的“星痴”,穷毕生精力研究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轨迹和地球气象、地壳运动的关系,并写出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两部专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两个朴素的农民,并没受过学校教育,吃着地瓜干子喝着凉水,能有如此高远的目光和辽阔的胸襟,并且在神秘莫测的天文学领域仅仅靠着悟性和肉眼的观测就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的确令锦衣玉食者汗颜。在爷爷栾来宗的时代,潍坊出过很多举人和进士,其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者也不少,但从对人类的贡献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乡巴佬栾来宗。他们的眼睛望着金银财宝和官帽上闪烁的顶子,栾来宗的眼睛却在仰望着灿烂的星空。

       链接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链接2:在2004年,一颗1950年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成为美国航空局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他们预测,该小行星可能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目撞。 对于科学家和逻辑学者来说,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因为一旦变为事实,就意味着整个地球和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回顾一下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极为短暂和年轻的地球的历史吧!人们不会淡忘发生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的两件大事:6500万年之前,那时候,也许还没有我们人类,一颗直径在10~20千米之间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来岛。那次空前的撞击掀起的尘云,笼罩在空中经久不散,地面至少有6个月处于黑暗状态,并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核冬天”一般的寒冷岁月,地球上的大量生物遭到灭顶之灾。当时主宰地球的庞然大物——恐龙没能度过那个“冬天”,消失殆尽。 或许又有人会说:恐龙灭绝的事件太过久远,况且那时还没有人类,没有谁亲眼目睹过,今天所知的一切不过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链接3:两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荒凉的表面上,为一块牌子揭幕,两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荒凉的表面上,为一块牌子揭幕,那牌子上写着: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陆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树立在月球上的纪念碑,他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人类又一次抬起头仰望星空,唤起了人作为人的光荣感觉。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推子

单国伟

①说父亲是一名理发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②他从小出身于农民家庭,为了谋生,给人赶过大轱辘皮车,在水库大坝上拉过石头,在粮站上扛过两百斤重的麻袋,跟城里的施工队学会了泥瓦匠技术,还跟四川来的木工师傅学会了木匠活儿。至于他是跟谁学的理发手艺,一直是一个谜。

③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难。从我记事起,我们几个孩子的头发长了,都是父亲亲手帮我们打理的。那时候小,不懂什么发型不发型,也不管好看不好看,反正父亲一出手,回回都是清一色的小平头。每次理完发,父亲总会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啧啧称赞:“这娃头圆的!”“这娃精神的很呐!”

④记忆里,父亲手里有一把银色的呈倒V字形的手动推子,不大不小,握在父亲手里刚刚好。我很好奇,对这样一个奇形怪状的家伙,父亲是如何驯服它,使它在手里乖巧听话,创作出一个又一个人生“杰作”的?父亲让它往东,它绝不敢往西。父亲让它勤快而麻利,它绝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偷奸耍滑。

⑤印象中,父亲特别珍爱那把银色的手推子。每次理发前,他总要做一番认真的准备工作。先拿起推子在阳光下看看它是否完好无损,再把推子放到耳边聆听它咬合时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悦耳。接着,在推子的部件衔接处滴上几滴缝纫机油,待到悉心调试无误后,这才换上一件早已褪色的白色围裙,开始他的理发工作。每次理完发,他都要用刷子把推子上的头发渣认真清扫干净,还要再次检查推子的各个部件是否牢固,性能是否良好。当发现推子有卡顿现象或斑驳的锈迹时,他会马上拆开推子的零部件,逐一检查、擦拭和上油,做好深度润滑和保养,待一切完好如初,才悉心擦拭干净,用毛巾认真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壁橱顶层的拐角里。并一再叮嘱我们小孩子不要乱动,以免不小心摔坏。

⑥而一旦拿起推子,父亲便像个卓越的指挥家,和推子浑然一体,密切配合。一会儿上下翻飞、精耕细作,犹如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一会儿左右逢源、翩翩起舞,仿佛一只辛勤的蜜蜂,表现得无比忠实而欢快。或者,他就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时而节奏欢快、一路高歌,发出咯咯的欢笑。时而婉转悠扬、抑扬顿挫,发出嗒嗒的低鸣,宛若一首首优美的乐曲,伴随着我们度过无数难忘的少年时光。

⑦父亲除了给我们几个孩子理发,也经常给外公、舅爷和几个叔叔、舅舅理发,还给村里一些贫困家庭的老人和孩子们免费理发。只要他有时间,不管谁来上门找他理发,他都不会推辞。可父亲是个倔脾气,他往往根据来人的年龄和长相设计发型,他想怎样理就怎样理,不喜欢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左邻右舍或村里的熟客们知道父亲的脾气,每次都乐意来找他聊天,顺便请他理个发,也不提任何要求,每每都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⑧在我脑海里,记得最清的就是父亲给外公理发的情景。

⑨外公脾气大、要求高、好面子,想啥时候理就啥时候理,想理啥样的发型就理啥样的发型,父亲从不敢有半点马虎。而且外公有特殊待遇,每次理发都要坐沙发、晒太阳、听秦腔,在阳光下享受剪发、剃须、洗头和听戏的一条龙服务。

⑩后来,外公去世后,父亲用收音机放上外公平时最爱听的秦腔选段《三娘教子》,亲自为他理发、剃须、修眉、洗头、洗脚,为他换上崭新的寿衣……

⑪到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幼年丧父,寄人篱下,幸有外公将他视为己出,并将年轻貌美的母亲嫁给他,使他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在他心里,他一直敬爱着外公,每次伺候外公理发,就像孝敬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啊!

⑫而他的理发手艺,是他在年轻时修水库大坝时,跟临时到大坝上来给工人理发的一位老师傅学的。那把银色的推子,则是当年来村里的一位朋友在临别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在水库劳动的两年时光里,他曾帮这位朋友完成了繁重的劳动任务,朋友则帮他学文识字,两人又一起学习理发技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友谊的见证,父亲将这把银色的推子视作宝贝一般,伴随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

(选自《参花》2023年05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这块玉米地是村里人的热爱与寄托。

②父亲裸着上身,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玉米。家栋突然想起臧天朔吼过的一首歌:“如果你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老玉米。”

③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父亲知道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人后。这么多年,节假日都没怎么按板儿按眼儿地休息过。

④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回来看您啊。”家栋回答。

⑤已经80岁的父亲,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醉心于庄稼和田间的劳作。

⑥回到家,父亲去村街的小食堂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

⑦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误事,他不想自己负责的工作有任何差池。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工作标准。

⑧几杯酒下肚,父亲问他,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

⑨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

⑩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可是,盯着这个位置的不止他一人,而且也都跃跃欲试。有朋友“提点”他:该活动还是要活动活动的,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有,不多。于是,他想到了老家,想到了还在老家种地的父亲,想听听父亲的意见。

⑪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对他说:“吃罢回屋躺一会儿,你爱睡午觉。睡醒,咱爷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⑫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醒来,日头已经偏西。父亲说,洗把脸,咱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两个钟头的活儿。

 ⑬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了,却看到下面长着各种各样的草。

⑭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长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倒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⑮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拿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⑯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⑰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赶回单位上班,手头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⑱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生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⑲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闻,隐隐地,似乎真的听到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