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阅读训练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 第①段中加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 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 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 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完成线面题目。
      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地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2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⑥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⑦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Wi﹣Fi是英文WirelessFidelity的缩写,是一种把以太网和无线通信结合起来的技术,能够让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不用线路连接就可以在局域网中发送和接收高速数据。这种网络的唯一缺点是通信距离很短,只有几百米。但是如果使用定向天线来加强无线信号的话,通信距离就可以达到1公里以上。定向天线的构造十分简单,只要在一个金属圆筒中放入合适的能加强信号的介质就可以了。

       ②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在任何一个Wi﹣Fi基站周围半径300米的范围内实现无线上网。无线网卡其实是一种带有天线的调制解调器,目前它所提供的上网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1Mb。

       ③连接的Wi﹣Fi网络可以覆盖公寓楼、校园和整个社区,无须为每栋楼挖开街道以铺设光缆,也不用搭建一座座发射塔,Wi﹣Fi技术可以既便宜又轻松地扩展网络连接光缆,其覆盖范围可以让所有信息流汇集到高速光纤主干网络的各个节点上。

       ④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⑥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⑦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⑧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

    ①有人说,历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是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

    ②乔布斯的这个“苹果”,在计算机行业中几起几落,如今又杀进了通讯领域。自从2010年市值超过微软以后,2011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销售额达到了123亿美元,大大超过了长期领先手机行业的诺基亚(94亿美元),跃身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最近又爆出,苹果的现金储备超过70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诺基亚、RIM、HTC和摩托罗拉移动这四家竞争对手市值的总和。除三星外,苹果可以用现金收购其他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就一家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③在传统计算机领域,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至今仍是一些发烧友和专业图形工作者的宠儿,充其量也还是一个“小众产品”,而其在手机市场的表现,就大不相同。

    ④早在2007年,苹果就把自己的名字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表明了进军手机领域的信心。虽然苹果手机的总市场份额还不及诺基亚,但它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市场的高端。

    ⑤当今手机的竞争领域,也在随着时光前行而不停扩展。先是硬件。所有的厂商都希望以最优成本提供最好的硬件,元器件制造商如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等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会使手机硬件性能快速提升,价格快速降低。在这一方面,苹果的优势并不明显。

    ⑥还有手机的操作系统。当今的对阵形势是,苹果的iOS系统VS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厂商使用的谷歌Android系统。虽然诺基亚加入了微软的WindowsPhone7阵营,但结果还不明朗。未来,苹果能否领先,还要看iOS系统的后续研发能力如何。丰富的应用程序也是赢得手机用户青睐的法宝。现在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更愿意为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开发程序,支持其余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实在是门可罗雀。相比之下,由于iO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多开发者还是会首选在iPhone上进行开发,获得成功后再移植到Android的平台,在这里,苹果手机比Android手机有着更大优势。设计二字就不用多说了,苹果已经证明,好的设计能让消费者为之疯狂。苹果把手机当做一种时尚消费理念灌输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崇拜”。这一点目前无人可及。

    ⑦当然,苹果称霸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为人称道的时尚设计,也不仅仅在于明星产品创新,更关键的是,苹果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正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让苹果改变了过去传统电脑厂商的暮气,成为3G时代的领航者。

    ⑧商业模式创新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为重要,有时并不亚于伟大的技术发明。苹果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前沿的技术,也往往不是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但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为用户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苹果与其竞争对手有所不同的地方。

    ⑨这些模式属于苹果,这个苹果属于乔布斯。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乔布斯: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忽视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爱又让人恨的人,仅仅拿着咬了一口的“苹果”就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

(选自《走进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余建斌

    ①(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

    ②“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③“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乙)

    ④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⑤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

    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5版,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最近,ChatGPT火热“出圈”,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小深也积极参与其中。下面是他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请你帮助他完成探究。

材料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致使其爆火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试(SA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GotBa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构思了简短的侦探小说;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RLHF),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而进行的工作。

(选编自《光明网》2023年1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二: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结构预测

(数据 中国电子学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既有形式上的,更有内容上的。形式上,教育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好其便利性的一面,同时规避其有害性的一面,以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内容上,教育需要思考未来社会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核心素养,有哪些是机器可以替代的,又有哪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实际上是对教育职能的再定位、再认知、再深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未来ChatGPT如何改进,它带给教育的不是危机而更多的是契机。从人类历史发展看,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不断更新迭代的进步史,更是一部人类自身不断解放、不断完善的进化史。科技进步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更增加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可选择性、便利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这与教育的使命和价值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

ChatGPT全称为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即可以聊天的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实质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其工作的原理是,先给它提供一个庞大的语料库(通常是直接从互联网上抓来的),让模型通过上千亿个参数对这些文本进行打散、标记、学习,构建起一个复杂的预测模型,然后再依据这个预测模型,推定任何给定句子中下一个词出现的概率。

换句话说,它给出的结果是概率性的,而不是确定性的;它回答的方式只会忠实地按照内在的预测模型进行。如果对其进行诱导性提问或者其依赖的语料库被污染,往往会给出错误乃至是偏离道德伦理的回答。这就是为什么它有时候表现得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有时候又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更为致命的是,在面临价值或伦理选择时,它无法像人一样把握分寸、权衡利弊,进行深度思考和价值判断。而这些正是人类所独有且无法被机器代替或超越的地方,也是教育的价值或契机所在。

(选编自《现代教育报》2023年3月3日,有删改)

说明文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结果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筒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钢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____。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 (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 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 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靠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雾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流入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