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傻老头

褚福海

①彼时,他年过不惑,重返了久别的故乡。小镇上,有个繁忙而杂乱的路口,险情频出,他曾付出过肉绽骨折的代价。

②疗伤中,他思忖再三,一定要力避悲剧重演。

③两个月后,他头戴棒球帽,手执小红旗,口衔哨子,略显僵硬地立于那路口,用欠娴熟,却还算标准的动作,引导车辆与行人。

④自那以后,不管严寒酷暑,无论阴晴雨雪、朝霞暮霭中,都能看到他松段般的身姿。

⑤镇上人纳闷,指挥交通地面有交警,空中有红绿灯,哪用得着他“板鸭挤进鹅阵里——装模作样”。爱八卦的水英嘲笑他脑子有问题,多管闲事。懒汉春生讥讽他喜作秀,好出风头。

⑥那阵子,闲言碎语不断袭来,他无端被推到风口浪尖,屡遭腹诽口诛。但他没放弃。

⑦后来,镇上人熟悉他的也好,不认得的亦罢,都不再喊他名字,一概称其为傻老头,令他啼笑皆非。

⑧深秋一日,晌晚时,离傻老头收工约一支烟工夫,蹒跚来了个老妪,怯怯问他,去南湾怎么走?他耐心告知老妪在哪儿乘车,坐几路车,到哪个站下,再换乘什么车。老妪摇摇头,喃喃道,她不坐车,是步行。傻老头急了,夕阳都已滚下屋脊梁,两地间隔那么远,怎走得动?经耐心追询,老妪羞涩回说,她身无分文,连坐车的钱都没有。傻老头愣了愣,从裤兜里掏出20元钱,塞入老妪手中,并叮嘱她快去赶末班车。老妪接过钱,先作揖,又磕头,方转身离去。

⑨有一次,傻老头与伙伴在路口值守,瞥见一辆卡车突然抛锚,趴窝在路上。为不致交通拥堵,他旋即叫来几个人,哼哧哼哧将车推至路边。转而,傻老头打电话请来了机修工,仅一顿饭辰光,机修师傅手到病除,引擎重新发出了平稳均匀的旋律。卡车司机感激之余,问多少钱。师傅说,卖傻老头的情面,费用就免了。司机为表达谢意,摸出两张大钞,非要傻老头收下,被他婉拒。

⑩司机坐进驾驶室后,还眼含敬意伸出手对他翘大拇指。傻老头的坚守,终于让人们看清,他胸中没怀半点私心杂念,而是真心实意帮衬人。有人被傻老头感染了,便陆续加盟,形成团队,一道去做“傻事”。

⑪傻老头有份体面的职业,朝九晚五,双休,工作之余原本可陪家人出去旅行休闲。可他自从做了公益,那些成了奢望。每日一早出去,至半夜回家,他马不停蹄操劳,家里大小事情一概不顾,仅把家当作宿歇的旅馆。如此一日未停、经年不辍,傻老头仍不安于现状,整日寻思延展服务项目。

⑫时光能改变人。傻老头做傻事亦上瘾了。

⑬妻子做胆结石摘除术时,傻老头遗憾缺位,字都是由儿子代签的。当时他正率领大家突击整治环境。妻子醒来后,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夜里傻老头去陪护,妻子嗔怪道:“你来干吗,去跟你的公益过吧。”他低垂下头,内疚喃喃:“我身不由己,你明白的,多包涵。”妻子抿嘴莞尔,柔声讲:“理解,谁让我找了个傻瓜呢。不过,傻瓜大多脑子单纯心善良。”说完,抛给傻老头一个赞许的眼神。

⑭体味过做公益乐趣的人,或许就不会放弃。傻老头越做越起劲,除了早晚两次引导交通,还增加了夜间小区巡逻、去高中部维持放学秩序,每日忙到晚上快11点才归巢。

⑮庚子年仲夏某晚,大雨滂沱,傻老头站在没过脚背的水里指挥停车,疏导学生,蓦地腰部疼得像刀剜一样,脸色煞白,冷汗直淌,痛苦地用双手撑住两腰。搭档发现异常后,劝他赶快回去休息,而倔强的他回答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走!”愣是咬牙坚持到最后

⑯长年超负荷运转,让傻老头身体透支严重,每况愈下,而他仍强撑着。一日,傻老头私下里对与他一道出生入死的秋萍讲:“哪天我万一那个了,你别忘把党旗盖到我身上噢。”秋萍惊愕地望着他,泪水瞬间盈满了眼窝。

⑰十五年风雨磨砺,愣是把傻老头锻造成了“公益一哥”与“中国好人”。

(1)、第⑩段说“有人被傻老头感染了,便陆续加盟,形成团队,一道去做‘傻事’”,简要概括傻老头重返故乡后做了哪些“傻事”?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⑫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时光能改变人。傻老头做傻事亦上瘾了。

②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划线句子。

傻老头站在没过脚背的水里指挥停车,疏导学生,蓦地腰部疼得像刀剜一样,脸色煞白,冷汗直淌,痛苦地用双手撑住两腰。搭档发现异常后,劝他赶快回去休息,而倔强的他回答说:“这个时候我怎么能走!”愣是咬牙坚持到最后。

(3)、读小说不仅要关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小说中设计“水英”“春生”“镇上人”的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4)、选文与杨绛的《老王》都塑造了善良的小人物形象,讴歌人性之美,但两位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有何不同。

链接: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苹果皮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⑪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⑫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本文原题为《书》)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心中的芦苇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A( 摇撼 摇动 摇曳 ),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成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稿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飙。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消失 弥散 弥漫)。 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的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久悠悠的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春野
        ①大门是一扇七八片旧木板钉在一起的柴门,还没有黄土夯的院墙高,白天从不关。我挎着小篮出来,往北一拐就到了我家屋后的大路。麦田就在路的对面,我蹦跳着走过大路,一脚站在了麦地里。
        ②再回头看我家,麦草苫的屋顶黑乎乎的,像一只趴着的大麻雀。后窗和我的书包一样大小,封着的灰白油纸上落满了尘土。院子里的槐树蹿过了屋脊,四下里乱伸的枝条干黑干黑的,枝杈上坐着的鸟窝就像树杈结的果,也灰不溜秋的。
        ③可是田野就不一样了。冻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麦苗正在返青,绿幽幽的,往东瞭,二姨家的村庄远的根本看不见,只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麦田,无穷的幽绿仿佛是从天边一路铺过来的。前几天才下过雨,娘,三婶,趁着地潮都刚刚搂过土,田垄又软又暄,脚陷下去再抬起来,就有一股土香从脚窝里冒出来。我是出来挖荠菜的,顺着麦畦走出去了老远,回头望望我家,呀,真的小成一只麻雀了。青青的麦田还没到,我已挖了小半篮,累了,坐在田埂上。荠菜还不大,但绿叶白根,新鲜得像挂在草尖上的露滴。那些长在麦苗中间的荠菜,拔的时候,不小心把麦叶也揪下来了。肚子在咕噜,我拈起几株干净的小荠菜,连同麦叶,一起填进嘴里嚼起来。村里有几间牲口棚,我和小花没事就爱跑去看牲口吃草。牛嚼得最慢,最细,有时会有绿色的草汁贴着嘴角滴答下来。我嚼啊嚼啊,也嚼得又慢,又细,把荠菜根都磨成水了,我成了春日麦田里的一头小牛了。
         ④挖回家的荠菜,在清水里涮涮,捞出来,晾晾,撒上点盐,拌一拌,就能吃了。荠菜有点苦,可是咽下去,又觉得有股清幽幽的香一点儿一点儿地升上来。
        ⑤三婶家的旺才歪歪扭扭地学步,还不会干活,娘就让我把挖来的荠菜给三婶送去一些。我颠颠地跑去,站在院子里脆生生地喊,三婶!三婶!三婶的门前有一丛迎春,青柔的乱枝满了小黄花,鲜黄鲜黄的,比鸡蛋黄还黄,黄得照眼。三婶应声从屋里出来,经过迎春花丛,三婶比花还好看。
        ⑥天暖起来,麦苗像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线提溜着,往上猛蹿。麦田绿得淌油了。放学后再去拔野菜,麦苗没过小腿了,麦苗没过膝盖了。累了坐在田埂上,麦苗齐着眉毛了。小花坐在另一条田埂上,她一偏头就不见了。我拧着脖子望一圈,眼里全是青翠的麦穗。我大声喊,小花,你变成一棵麦子了吗?并随手摸起粒土坷垃蛋掷过去。躺下去的小花咯咯地笑着坐起来,指着我别在耳边的荠菜花,也大声喊,妞妞,你变成一棵荠菜了吗?我也咯咯地笑。整个春天,我和小花除了上学就是蹲在麦地里,剜荠菜,拔荠菜,薅荠菜,顿顿饭吃荠菜。二婶说我们三根筋着个头,说我们细细的脖子快成荠菜茎了。可我们还是天天咯咯地笑。小花一笑,腮上就凹进去两个深酒窝,我揪下一朵荠菜花按进去。我笑个不停,她看不见,她把荠菜在指上缠来缠去,跟着我傻笑,我们成了田野里两棵会笑的荠菜了
        ⑦背着满筐的野菜往回走,抬头看看我们的家,呀,一间间黄土房子不见了,只有一团团一汪汪的绿树,我们的村庄也成了一块绿色的田野了。
        ⑧野菜老了,不能吃了,只能喂牲口。我成筐成筐地背回家,小毛驴的黑嘴角就天天衔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吃不了的,就摊在太阳里,晒干,垛起来,给小毛驴留着。
       ⑨而我,依然穿行在田野里。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大山里边造书屋

纪红建

①又一次开始“折腾”时,他已经73岁了。头发花白,结石病等小疾病会不定期地来骚扰一下。但他不服老,1.68米的个头,73公斤的体重,敦敦实实,似一座大山,伟岸而坚毅。

②他刚搬到一所职业学院旁住不久,消息就在学院传开,说学院旁住进了个“农民”。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穿着绿色解放鞋,一只裤腿高,一只裤腿低,沿路步行。有同学形容说,那个老爷爷是不是当运动员出身的,走路健步如飞,他们跑步都跟不上。他经常在学院附近的小餐馆吃早餐,把最便宜的米粉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大汗。三天两头和老伴在房前的菜地里忙碌,翻土施肥,深耕细作。菜地四季如春,蔬菜全年自给,但经常弄得解放鞋和裤子上满是黄泥。有时穿着溅满黄泥的解放鞋和裤子,就来到了某个会场,让满会场的文化人感受泥土的气息与芬芳。

③他出生于一个叫曹家村的曾经偏僻贫穷的小山村。虽然他十多岁就离开了这里,进军营、下矿井、居城市,走南闯北。但近60年来,不论是在异域他乡,还是在繁华都市,他的心都被一根线紧紧牵着。这根线,便是他那魂牵梦萦的乡村情结。

④“有个事要商量一下呢!”一只脚刚迈进院子,他便朝在屋里忙碌的老伴说。

⑤“都一把年纪了,要不就算了吧!”老伴的声音很小,小到他几乎听不到,与他的声如洪钟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他还没说要商量何事,但结婚58年了,老伴太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又要“折腾”事儿了。

⑥“那不能算了,我心里过不去。”他说,“我想在山村建个活动中心,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一个阅读、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那里不光是老年人活动的地方,还要有当地先贤人士的墨迹和感人故事等元素,成为促使山村里的青少年发奋图强的地方。”

⑦“那工程不就大了吗?”老伴说,“要不就发动作家朋友捐点书,让村里提供一间房子,建个农家书屋算了。”

⑧“我也这样想过,但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建一个简单的农家书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他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我走过这么多城市,看到过城里这样、那样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是党和国家对奉献一生的老干部的关爱。看到这些,我就会想到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⑨“这倒是个好事,打算建在哪里呢?”

⑩“我想建在生我养我的曹家村。”他说,“前段时间,碰到曹家村支部书记,我了解到一些情况。他说村里贫困户脱贫了,路也修好了,小日子都过得不错,但文化生活非常缺乏,没有个像样的文化基础设施。”

⑪“一下子哪能拿出那么多钱呀!”老伴问。

⑫“我正要跟你商量这个事,我想把‘三友会所’卖了。”

⑬他所说的“三友会所”,是他前些年在市区买的一套99平方米的商品房。

⑭“你自己作主就是了,我支持。”老伴说,“但还不够呀!”

⑮“我还打算把最新出版的散文集稿费全部捐出来,再从家里的积蓄中拿点。再不够,我就请朋友们来帮忙。”

⑯他说完此事,老伴依然忙着家务活。她心里没有任何涟漪,因为她知道他决定要做的事,再苦再累也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他所做的,是惠及他人的善事。

⑰这个晚上,他辗转不能寐。他是个急性子,已经开始构思这个“作品”了,活动中心分“晚晴书屋、晚晴广场、晚晴诗湖”三章,章下再分节……

⑱不久后,他拿着76万元钱现金(卖房48万元,散文集《相依的山水》和《晚晴居散笔》等的稿费8万元,还拿出家里的积蓄20万元),交到了曹家村支部书记手中。他的做法,像春风一样吹绿了三山四水、神州大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有识之士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矛盾与困难,也像冰雪一样,被“春天”融化。

⑲消息传到曹家村,男女老少奔走相告,一片沸腾。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