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康语》,“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大意是,周公告诉康叔,应帮助周王依天命保护和改造殷商的遗民,让他们去掉旧习成为“新民”。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明德而后能新民……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强调通过革故鼎新、革旧更新而成为“新民”。“新民”思想广泛流布。

材料二

序号

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895年,严复认为治国之根本在于治“民”, 理想中的“新民”在“血气体力”“聪明智虑”“德行仁义”三方面都应强大, 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实现国家富强。

1903年, 郑观应在南宁创设“蒙养学堂”, 发布《告示》说:“尝考泰西富强之国, 皆学堂林立…盖学堂所以开民智, 未有民智不开而能致富强者也。”

 

1902—1906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新民”要有独立自主意识,“民之自由焉, 自治焉, 则群治必蒸蒸日上”; 要有公德“利群”之品性,强调树立国家意识和群体观念,“知有公德⋯而新民出焉矣”; 认为“天下无中立之事, 不猛进斯倒退矣”, 推崇进取和冒险精神。

1918—1919年, 李大钊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 变成劳工的世界”; 应“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 改造“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 认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 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 应“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 认为向上的、进步的“新人”, 应以社会主义“互助、牺牲”的精神来代替资本主义“竞争、自利”的观念。

——摘编自梁启超《新民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新民”的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以来的“新民”或“新人”思想。(任选一种思想进行评析)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侵占中国……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1941 年, 日军进攻国殖民地缅甸,应英方要求, 中国筹组远征军入缅协防。滇西方面,设立了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远征军一部渡过怒江,与沦陷区各族民众抗日武装一道,开展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入缅后, 军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战斗意志始终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确实十分英勇”。印度方面, 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进行了扩充、整训, 中美联合开通了印度阿萨姆到国的“驼峰航线”。 1943年10月, 中国驻印军和中美混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序幕。 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歼敌2多人 , 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摘编自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14年227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