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文学性文本阅读

老鲁

汪曾祺

①有一天,似乎看见校警们所住的房间热闹起来。看看,似乎多了一个人。想,大概是哪个来了从前队伍上的朋友了(学校校警多是退伍的兵)。再过几天,我们在挑菜时看见一个光头瘦长个子穿半旧草绿军服的人也在那里低着头掐灰藋菜的嫩头。走过去,他歪了头似笑不笑地笑了一下。这是一种世故,也不失其淳朴。这个“校警的朋友”有五十岁了,额上一抬眉有细而密的皱纹。看他摘菜,极其内行,既迅速且准确。我们之中有一位至今对摘菜还未入门,摘苋菜摘了些野茉莉叶子,摘灰菠菜则更不知道什么麻啦蓟啦的都采了,总要别人再给鉴定一番。有时拣不胜拣,觉得麻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哗啦一起倒下锅。这样,在摘菜时每天见面,即心仪神往起来,有点熟了。他不时给我们指点指点,说哪些菜吃得,哪些吃不得。照他说,可吃的简直太多了。这人是一部活的《救荒本草》!他打着一嘴山东话,说话神情和所用字眼都很有趣。

②后来,大家都称呼他为老鲁。不久,老鲁即由一个姓刘的旧校警领着见了校长,在校警队补了一个名字。校长说:“饷是一两个月发不出来的哩。”老鲁说不要紧的,只想清清静静地住下,在队伍上时间久了,不想干了,能吃一口这样的饭就行。老鲁名为校警,其实做了本来是工友所做的事。他每天必做的事是挑水。

③每年春末夏初,几乎全校都要泻一次肚,泻肚的同时,大家的眼睛又必一起通红发痒。是水的关系。学校附近没有河,也没有井,我们食用的水只能从两处挑来:一个是前面胡萝卜田地里的一口塘;一个是后面山顶上的一个“龙潭”。龙潭,那也是一口塘,想是下面有泉水冒上来,故终年盈满,水清可鉴。如果从山上龙潭里挑水来吃,自然极好。但是,我们平日饮用、炊煮、漱口、洗面的水其实都是田地里的塘水。塘水是雨水所潴积,大小虽不止半亩,但并无源头,乃是死水。照一学生物的同学的说法:浮游生物很多。他去舀了一杯水,放在显微镜下,只见草履虫、阿米巴虫来来往往,十分活跃。向学校抗议呀!是的。找事务主任。主任说:“我是管事务的,我也是×××呀!”这意思是说,他也是一个人,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他跟由校警转业的工友三番两次说:“上山挑!”没用。说一次,上山挑两天;第三天,仍旧是塘水。你不能看着他,不能每次都跟着他。实在是,上山路远,路又不好走。也难怪,我们有时去散散步,来回一趟,还怪累的,何况挑了一担水乎?教员们呢,不到眼红肚泄时也想不起这码事。等想起来,则已经红都红了,泄都泄了。

④自从老鲁来了,情况才有所改变。老鲁到山上、田里两处都看了看,说底下那个水“要不得”。——老鲁的专职是挑水。全校三百人连吃带用的水由他一个人挑,真也够瞧的。老鲁天一模糊亮就起来,来回不停地挑。一担四桶。水挑回来,还得劈柴。劈了柴,一个人关在茶炉间里烧。自此,我们之间竟有人买了茶叶,泡起茶来了!因为水实在太方便。老鲁提了一个很大的铅铁水壶,挨着个儿往各个房间里送,一天送三次。

⑤老鲁来了,我们且问问他:“老鲁,你累不累?”

⑥“累什么,我的精神是顶年幼儿的来!”

⑦这个“顶年幼儿的”,好新鲜的词!老鲁身体很好。他并不高大,但很结实。他不是像一个运动员那样浑身都是练出来的腱子肉。他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力气呢?老鲁是从沙土里长起来的一棵枣树,对,就是枣树!

⑧寒假以后,学校搬了家,从观音寺搬到白马庙。我是跟老鲁坐一个马车去的。老鲁早已到那边看过,远远地就指给我们看:“那边,树郁郁的,哎,是了,就是那儿!”老鲁好像很喜欢,很兴奋。原因是“那边有一口大井,就在开水炉子旁边,方便!”。

⑨自从学校迁到白马庙,我不在学校里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除了上课,很少到学校来,下了课,就回宿舍了,对老鲁的情况就不大了解了。

(写于1954年,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老鲁的情感或态度

热情

平静坦然

老鲁负责为学校挑水

老鲁和我们一同搬去新校址

(2)、赏析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妙处。

自从老鲁来了,情况有所改变。

(3)、小说在刻画老鲁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⑦自然段中说到“老鲁是从沙土里长起来的一棵枣树,对,就是枣树!”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文学类作品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⑪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①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出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②这是从血的教训中午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

       ③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因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

       ④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⑤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zuò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⑥                       。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⑦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⑧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书祸

    ①我酷爱读书,读书总给我带来巨大享受,尤其是乘车的时候。

    ②不过我也曾因为乘车读书而“闯祸”,并且不止一次。

    ③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天,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共进晚餐,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菜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需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菜市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脚先于我的意识迈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

    ④我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瞪圆了:“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shùn jiān张口结舌---东西全忘在电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市场一旦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⑤刚到美国读书时,一次有位朋友得了感冒,我临时代替她去打一天工照顾一个两岁的小女孩,给她喂饭、换尿布,放卡通片给她看,她累了就哄她睡觉,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小时5美元。

    ⑥当时我正在恋爱,这天晚上要和男友(现在是我丈夫)一起去他家,和他的父母共度圣诞前夜。男友的父母有个习惯: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酒,而这瓶酒总是由他们的儿子当作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家庭的传统。我知道这瓶酒对男友的重要性,决定下班后就替他去买来。

    ⑦结束了八小时换尿布、喂饭和放卡通片的工作,拿到40美元现金,我赶去买了酒并请店员给它做了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拿着酒挤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百年孤独》,忘情细读起来,等回过神才发现已足足坐过了两站。等下了车,我感到手中空空、步伐飘飘,若有所失,直到走到男友家门口,才猛然醒悟到那瓶酒已经被我忘记在地铁上!无奈只有再买一瓶。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闯祸”,我丈夫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

    ⑧当然并非每次“闯祸”的损失都那么大,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抽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她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我只把夹在书里的一张从加拿大买的,具有经验意味的牛皮书签弄丢了。

    ⑨回家告诉丈夫,他对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这倒是真的,我还从没丢过书,哪怕是丢了夹在书里的书签,书照旧紧紧攥在手中,跟着我一路回家。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刷屏致命

倚蓝桥

    ①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走路、吃饭、坐车,眼睛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学学院( 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②早在2012年3月,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字游戏、图片找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者紧盯屏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有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没有听到。

③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没留意,或听到了没记住呢?2016年1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将脑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到声音并产生感知的所需时长(即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没有听到。

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聪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为他很有可能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⑤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试想一下:在驾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喇叭声,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遭的路况提醒,从而给自身带来的危险可能是致命的!

    ⑥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8期)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幽古老居崖

①小径裹满苔藓,像往上蠕动的青褐色蚯蚓,曲曲弯弯,悄然伸入陡峻的山崖间。盛夏的阳光淌在峰峦之上,苔藓便洒满斑驳而层叠的竹影。山风习习而起,浓密的竹林簌簌有声,竹影轻摇,矜持而动,仿佛踏着碎步的温婉女子,满山幽寂的苍碧也便瞬间灵动起来。

②我循着一两声似乎沾染了浓翠的鸟音抬头而望,竹梢上的峰顶壁立,仍然隐在白云深处;挨挤的竹林漫延而上,又与它处合围而来争夺地盘的松树、杉树、枫树、梓树们短兵相接,混战一场,或退避三舍,或迂回而进,直到云蒸霞腾,目光尽处只有浸透绿意的袅袅云霭。再回首登临之初的山脚,早已与村落、稻田、池塘及尘世的喧嚣一道,消隐在浩漫的绿海里。

③此刻,我立在这座叫龙居崖的峰峦半山腰,听凭幽绿一寸寸浸润衣衫与肌肤,山泉般洗涤周身残存的尘灰与疲惫,忽然想寻一块青石而枕,体会一番古人A“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趣。远古高士放浪形骸,对生命理解的通透,是许多耽于蝇营狗苟的今人难以企及的,他们放浪的足迹或许早已到过此处。

④作枕的青石一时不可得,洪荒远古的空寂却渐渐侵逼而来,我蓦然有了陈子昂“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的感喟。不过,空寂只是一瞬,我很快依稀听见了山林深处最幽秘的协奏曲:竹树的拔节、藤蔓的盘曲、根脉的展动,甚或山峦的心跳……而在远处,还隐隐传来飞漱的水声,似鼓角击呜。我好奇心顿起,循声寻路,斜穿竹林,下坡复上坡,攀扯着藤蔓即将转过一面侧峰时,水声已轰然震响,水珠也从竹梢飞溅而下,有如暴雨突至,将我淋了一身精湿。

⑤急步狼狈而过,到几米外一处平地立定,一帘瀑布赫然挂在了右侧。银白的水幕从峰顶倾泻而下,虽不十分宽展,却也有虎吼雷鸣的气势。峰顶与瀑布贴近的崖壁是一整块巨石,呈湿漉漉的深黑色,在两旁青碧的灌木杂草映衬下,格外醒目。瀑布下端还在须俯瞰的谷底,底部也是一整块硕大青石,经亿万斯年的飞漱冲刷,已凹陷为一处深潭。潭水溢出,顺深谷流成小溪。小溪左岸的碎石滩,存有三两圈柴火烧过的黑色痕迹,应该是野游者炊爨①中后所遗留了。望着这些黑痕,我默然而笑:在这深山幽壑间,舀瀑布流泉烹茶,择竹笋野菇充饥,也算是人生难得的洒脱了。

⑥收回目光,我才发现脚边草丛隐伏一条浅浅的水渠,从瀑布的腰身处引水。我本乘兴野游而来,并无目的,于是顺水渠悠然而行,想着渠水尽头会是怎样的人家。峰回水转,几栋木质青瓦的房屋隐在浓荫深处。山路一侧悬着柄木牌:龙居崖水寨。我瞬间有了偶适水泊梁山的时空错觉,疑心屋边碗口粗的枫树后会跃出一个手持板斧的黑脸大汉。

⑦黑脸汉子确有一个,是房屋的主人,姓王,但没有闪着寒光的板斧,只有憨憨的笑脸。他引我踏上松针满地的青石板屋场,板壁上悬着斗笠、竹筛、簸箕、箩筐、箢箕、扁担、蓑……多是山外早已消失的竹制旧物,门口一左一右还立着两个木水桶。房屋一侧的板壁,挂着老辈木匠用的刨子、手摇钻、墨斗、木锉、角尺、画规,地坪上则放着犁耙、打谷机、手摇纺纱车……四十年前的时光似乎并未流逝,而是凝固在这深山。我须臾间也似乎回到了童年:祖父辈们披蓑戴笠,在田间扶犁、拌禾挑谷;祖母与母亲单们挑着箩筐、箢箕晒谷或端坐纱车前纺纱;节衣缩食请来的木匠,给家里打造一两件碗柜类的……大人们所有的行止,都有我或愁苦参与或兴奋旁观的身影。”唐人刘禹锡一日山行,为烂漫的山花惊叹:“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则想说:“长恨童年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⑧疑惑之下问主人,才知眼前旧物多是祖传,也有因怀旧而从邻舍们那里淘来。他家开了民宿,思量着用满山的葱碧与幽寂、清澈的瀑布和远去的旧物引来游者,不想正击中了我的心房。我展颜而笑,欣然进屋,歇宿在他家中,也留住了这幽古的龙居崖……

注:①炊爨(cuàn):烧火煮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