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论述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90年代末,康有为对于以农立国论调批评道;“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因此力主将中国“定为工国”。他在《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进而提出:“今天下之言变者, 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变事而已,非变法也。”“若决欲变法,势当全变”。梁启超提出“以工立国”。他还斥保护关税政策是“病国之道”,认为自由贸易乃”天地自然之理”。严复出于经济自由的需要,认为政治民主权利乃其保证与前提。

张謇宣称:“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他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人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固农、商之枢纽”,“非此不能养九州数百万之游民,非此不能收每年数千万之漏卮。”

对于“依靠国内自筹资金而不必借外债”、“借外债足以引起瓜分”、“让外商赚钱中国吃亏论”、“借外资有回扣损失”等论调,孙中山一一予以了批驳。他还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因此走出闭关自守的藩篱,以溶入世界性经济之中。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

——摘编自苏全有《论晚清海洋经济思想的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举一反三
近代民族危机加重,激发中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发表,是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菁作比较完整地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戊戌维新运动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激起如此巨大的思想波澜,是因为它适应着当时众多的苦苦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答案。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戍戌雏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素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关于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尧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记者 香港罢工纪略 李幽影 北京劳动状况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李次山 上海劳动状况
无我 唐山劳动状况(一) 李少穆 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
许元启 唐山劳动状况(二) 杨赓陶 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高君宇 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间底风俗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长沙劳动状况 文化大学
学生
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
高语罕 芜湖劳动状况

资料《新青年》第7:卷第6期,1920年5月1日: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