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论述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泗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近代民族危机加重,激发中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发表,是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菁作比较完整地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戊戌维新运动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激起如此巨大的思想波澜,是因为它适应着当时众多的苦苦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答案。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戍戌雏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素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关于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尧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记者 香港罢工纪略 李幽影 北京劳动状况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李次山 上海劳动状况
无我 唐山劳动状况(一) 李少穆 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
许元启 唐山劳动状况(二) 杨赓陶 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高君宇 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间底风俗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长沙劳动状况 文化大学
学生
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
高语罕 芜湖劳动状况

资料《新青年》第7:卷第6期,1920年5月1日: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政府“自强运动”的起讫时间,并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和“再向前跨出一步”的思想涵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拟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历史阐释。(要求:主题适切,围绕主题,史论结合,叙述准确。)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董仲舒指出,太学可以作为“教化之本原”;他建议:“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位博士弟子,但是这一文化雏形,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制订了工厂制度,进行了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实验,以解决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无文化状况。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在教育领域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

——摘编自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