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西汉王朝对开拓祖国西部疆域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单于都护府 D、西域都护府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不是“铁板”一块的均质化区域,不是文化落后、野蛮的地方,也不具有地理、文化与行政边界高度重合而形成的清晰“区域”。…… “西北”作为一个多中心互动的历史空间,长期被另一种视角遮蔽,只有超越“欧洲中心观”对“西北”—“边疆”、“野蛮”文化等级的偏见,“去边疆化”才能释放“中心”的意义,这有助于在“整体史”视角中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地缘区位观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摘编自黄达远《“中亚”:被遗忘的游牧社会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不仅远离亚欧大陆接壤地带的文明冲突,而且拥有平坦而富饶的平原, 为汉族政权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使中国长期维持了庞大的经济体与领先优势,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得不那么必需与迫切,相应商业、牧业在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便成为附属,对外扩张的经济驱动主要是农业动力,由此可将其边疆开拓的历史特征概括为“农业边疆”。……因此,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呈现 了“有节制的扩张”的特征,在边疆扩张中,坚持“内政优先”的政治立场,一旦边疆开拓影响到内政稳定,便会呈现向内收缩的历史选择。

——摘编自赵现海《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流》

材料三

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 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 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一 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隆(庆)、万(历)之世,增额既 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 收,一县有至十万者。

——摘编自《明史·卷七十八》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即玉门关、阳关)焉”。玉门关坐落在地势较高的疏勒河南岸高地上,登城举目,四野无垠。彼时疏勒河水水势浩大向西流入罗布泊,沿河流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道路,东达敦煌,西通楼兰。凡是西汉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诸国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出入;而一般西汉使节出使西域或西域使者进入西汉则经过阳关。西汉时期四郡两关都处于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中,适宜屯垦生产。
——整理自魏迎春、郑炳林《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及其性质》等

明中期以后,明政府继续修缮长城工事,遂使“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明蒙双方在长城沿线开设贡市、马市。昔日满目萧条的边塞重地张家口呈现“南京罗缎铺,苏杭纲缎铺,……临清布帛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的繁华景象。蒙古地区也“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塞外还屹立起一座归化新城(今呼和浩特市),“垦田万顷,连村数百”,“城郭宫室布满丰州川”。“蒙人入塞”与“汉人出塞”现象普遍,汉人带去了制铁、制瓦等技术。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人渐习华风,历主贡市的三娘子平日爱穿大红彩缎妆汉服,“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明朝长城沿线曾出现“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景象。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