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邹容《革命军》 (1903)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中外历史纲要(上)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 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阐释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在革命道路学习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举一反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材料三: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的思想十分称道,并用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