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我国水产品在居民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21—2030》指出,到2026 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3kg,占消费总量的36%左右。这( )
A、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B、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C、表明水产品将成为主要食物 D、反映了国人对营养品质的盲目追求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本国的供求平衡。1947 至1976年30年间,印度共进口粮食1.22亿吨,花费60多亿美元的外汇,粮食短缺不仅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及国家的稳定。 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中间人”制度,排除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一套与之不同的有效进步的农业生产制度。其次,独立以后,成立了粮食政策委员会、粮食收购委员会、粮食调查委员会、粮食价格委员会和中央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印度粮食公司。这些相对稳定的粮食机构,对粮食问题进行干预,对印度的粮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开艳 权衡《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发展情况。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1952年

进行土地改革、大兴水利等粮食增产政策及粮食自由购销和政府调控市场相结合的粮食流通政策

1953~1977年

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压低粮价、限制粮食消费

1978~1984年

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3年

废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4~2003年

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调节农民收入

2004年以来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