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昆明的冬天

①昆明是春城,故而昆明的冬天是最没有冬的气质的,昆明的冬天在积蓄了一年后,抖落出来的仍只是秋的力度。

②在昆明,只有到了冬天,植物园的枫叶才算红得到位;只有到了冬天,团结乡的苹果才能熟到甜心;只有到了冬天,早晨才能看到一地白霜……就算是偶尔下点雪,黑龙潭的梅花也无法展示它傲雪的风姿,雪实在是太小了,梅花小小的花瓣上积不起来。就算那些落叶的树木终于变得光秃秃的,你也会发现,旁边还点缀着些常绿的植物,甚至是开放的花朵,冬的力度又被减了一层。总之,昆明的冬天是不彻底的冬。

③昆明的冬天是很不彻底的,会让期待冰天雪地的人心里生出一些失望,然而正是她的这种不冷酷到底,然她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④冬天到了,长虫山上的尖刀草的叶鞘边沿终于变得血红地挺立着,有了尖刀的气质。银杏叶也终于熟透了,云大的银杏大道显得有些老气了,厂口的银杏林又觉得有点儿距离感。就小区会规划处的一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城市的中心已是难得的存在,刚长成气候,叶子黄时一片生机。从深秋开始叶子就一天黄似一天,仿佛是黄这种颜色在不断的加速、凝固,加速、加速,越来越黄,黄的浓重,黄得诱人。它们还在加速,黄到最极致的时候,最终在某个夜晚离开枝头,失去对自己生命的掌控,静静地躺在树下的草地上,像一只只在昨夜在寒露中死去的蝴蝶。它们成熟到在叶柄与树干的中间自然分离,当一阵风吹来,它们就飘散离开枝头,分离出没有丝毫伤痕。风大一点,它们就纷纷飘落,近看像一只只金蝴蝶,远看像一阵金色的雪,舞着曼妙的身姿飘然落下。虽然是叶子离开枝头,而这一切并没有死亡的气息,只让观者欣赏到美。这是叶的奇妙之处,虽叶落枝头,却彰显着活力与优雅,这不正是“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写照吗?

⑤雪并不是昆明冬天的必需,昆明的人们对此有种难言的情愫,有盼而未得的失望,而这种失望又不会在心头驻留太久,成为心头的隐痛,这像极了昆明冬天的性格。昆明冬天的雪是羞涩的、秀气的,她是捉迷藏的高手,有时会在不经意间的转头看到她在窗外飞舞,引得孩子们莫名地惊呼和欢喜。有时她会在天气预报上留下点身影,当人们怀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梦拉开窗帘时,她却常常以阴沉沉的面孔来宣告人们的失望。偶尔她也会认真的现一下身,但总觉得有些羞涩,城市里看不到她完全的容颜,只有到山上去与她邂逅。到了山上,地面上已经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雪白,路旁的草地、菜地和矮小的灌木丛上要厚点,但还不足以遮盖掉一切,隐隐可以看到一点菜叶的青绿或者树枝的墨黑,有种半含半露的娇态。堆雪人、打雪仗是可以成全的,这也是孩子们对雪的最大期待。或者去摇一下树上的积雪,伴随着一阵笑声跑开,或者在浅浅的雪地里踏出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然后像看作品一样地去欣赏……在昆明有一场像样的雪总是能给人不少兴奋与乐趣的。倦了,吃点山上的农家饭,驱车下山,城市里又像没下过雪一样,生活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顿有一种出世和入世的感觉,心灵放了一个假。昆明的雪太羞涩,太秀气,是不足撑起一个纯粹的冬天的,掩盖不了到处的生机。

⑥昆明的冬天还有城市精灵红嘴鸥,它们每年冬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昆明,等春天到来时又悄无声息地迁走。它们的一来一去就像是一种提醒:冬来了!冬去了!人们在心里默默应着:知道了!它们到来像冬的到来一样,有些潜移默化,来得有些不知不觉,去得有些无声无息。它们在昆明常驻的地方是翠湖和滇池,因为昆明的冬天水是很难结冰的。昆明人的热情,每年都会为它们的到来做好准备,它们则尽情地装点这个城市。它们有时成群地翱翔空中,留下一片片美得身影,有时伫立翠湖或滇池大坝的围栏石柱上,安静得像一个思考者,透着优雅的美。人们喜欢往空中抛洒一些鸥粮,或者扬起手臂,手里举着一块面包。红嘴鸥则成群结队地从水中飞起,像一架架战斗机,姿态优美地盘旋着飞过这些人,每次靠近都会准确无误的瞄准、出击,干净利落地把猎物衔在嘴里。得手的就找个地方停下来享用战利品,没有得手的就在空中绕个圈又飞回来,等待下一轮的争夺。喂的人多,红嘴鸥也就越多,在激烈争夺时发出清脆的鸣叫,给昆明的冬天添了几分活力。它们很机警,不会贸然啄食人们手中的面包,它们会无限接近又警觉地飞开,然后再来,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只觉得手里一紧,再看手中空空如也。红嘴鸥是优美的、活泼的,它们的到来,又给昆明的冬天增添一些生机。

⑦昆明的冬天就是这样,不是彻底、纯粹的冬的样子,但却因为这种独特的存在,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昆明的冬天,始终保有生机,这时我想到一句话:哀而不伤!这就是昆明的冬天,没有从大流追求生命的极致反弹,却始终以她的力度展现着冬天可以另外有的样子!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昆明的冬天的?
(2)、为了呈现昆明冬天独特韵味,作者主要写了三种景物。请依照示例,概括出另外两种景物。

示例:优雅而有活力的银杏叶。

(3)、请指出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并简要分析。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在硬木家具中,紫檀有着什么样的特性呢?首先它的外形是沉穆雍容的。木头开启、打光以后,色非常沉静,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它从视觉上取悦于人,这种光泽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而是闪着一种金属的光泽,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其次,紫檀没有太大的料。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偶尔有大的,但是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所以俗称“十檀九空”。紫檀长大了以后,内心是空的,会腐朽,所以常常不出材料。材料少,因而显得更加名贵。
        紫檀的第三个特性是它的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木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会打不开,挤着什么的,这都是因为变形,遇冷收、遇潮胀,木头都有这个个性。紫檀的变形率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第四,紫檀的纤维非常细,适合雕刻。它有一个特征,叫“横向走刀不阻”。所谓“横向走刀”就是在树的横断面雕刻的时候,跟它竖的木纹感觉差不多。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必须竖着,叫“势如破竹”。你横看试试,当你横着给一刀,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紫檀没有这个毛病,紫檀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它特别适合柔韧的雕刻。紫檀的优点在它雕刻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当它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就像是冲压出来的花纹。我们看到有些优良的雕刻,看上去给人的感觉都不像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这种感觉是其它木头达不到的。这都是它内在的好处。由于它的这些内在的好处,才使它稳坐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紫檀还有药用作用。《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紫檀,咸,微寒,无毒,主治: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简单的说,我们家这把紫檀椅子,砸碎了都能卖药铺去,你想它值不值钱?它有这种潜在的价值感。
         紫檀,清代使用最频繁。清朝宫廷用了100年的时间把清宫里的家具都换成了紫檀。我们今天上故宫里去看,你趴在任何一个地方,透过玻璃看到里头都是紫檀家具。紫檀在雍正、乾隆年间使用十分慎重,宫中有大量的记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海问怡亲王,紫檀木用得差不多了,能不能再调一点过来。这说明当时使用紫檀需要打报告,等待批准。怡亲王说:“准行许,尊此。”意思是说“我同意,你们用吧!”清宫中这种纪录比比皆是。当时每用一次紫檀,都要一层层打报告。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使用紫檀的时候,也非常心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较长时间的舟车劳顿,我终于回到了家乡。那天,天空透不出一丝光辉,空中的云,浓而厚,有着模糊轮廓如纤维结构,饱含水分,一片片呈凝聚态如一坨坨吸饱了的纸尿裤上的棉絮。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雨便柔和地下了起来。

       午饭过后,雨停了,三叔带我出了村。临行前爷爷一再叮嘱我要听三叔的话,山上虫蛇多,捕猎陷阱多,别乱跑乱逛,以免走丢或发生意外。同时他又嘱咐三叔好好照看我。三叔早已成家立业,见过的世面也多,难免不愿意多听爷爷的叨唠,说:“放心吧,不就去挂个纸扫个墓啊,丢不了。”说完,爷爷递给我一袋子,里面装了扫墓要用的鞭炮、冥纸和几柱香,外加两把伞,三叔则扛着一把锄头。就这样我们开车出发了。

       出村不远,没了水泥路,取而代之的是稀泥浑水的山路。车子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艰难的驶着,给脆弱的泥地留下如刀割般的累累伤痕。泥泞不堪的路使得车轮陷入打滑的困境,看来这天气是无法驾车上山了,我和三叔只好把车停在一旁,徒步上山。

       虽然相聚不远,但山脚下的天气却不同于村里。山被薄雾笼罩,山岚若隐若现。我们拖泥带水的声音在寂静的山中显得格外清亮。越往山里走,雾越发多,山路越发的窄,直到没有了山路的痕迹。我望着眼前的景象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志怪。啊,难道看鬼片看多了?淡定,要淡定,好歹我也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我是去看祖先的!我一边努力说服自己,一边不由自主的拽着三叔的衣角。再往前走,草木越密,荆棘越多,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三叔和我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凭借着往年的印象,寻路来到了祖辈的墓旁。

       一到墓前,三叔就向四周张望,过后,便拿起锄头把墓边的草和灌丛刈去。我走到墓前,凝视着墓碑上的字,从中可以看出清晰的家族脉络。在我看来,三叔锄草必要花费一番工夫,我便在一旁采起了厥条。或许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造出的万物是如此的精致与奇兀,即使在墓山上,厥条也够到了天地万物的灵气,长得愈发长而粗壮。我遍地撒网似的在丛林和墓边穿梭采颉,忘乎所以,殊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毛雨又密密地斜织着,雾越发大了起来,像层层纱布似的轻垂。看不到三叔,看不穿这浓雾后所隐藏的万物,我只是阵阵感觉到脖领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和沉重起来。我有点急了,我有些后悔独自乱窜。与此同时,我感觉脚边的灌木丛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双眼睛在监视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我,走的越快我越感到背后不安。在我眼中,老墓地是最恐怖和最神圣的地方。这里埋葬着祖先,所以神圣;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怪事,所以恐怖。

       我不断跑着不断回过头张望,然而身后什么也没有。我继续走着,怀着失落的魂魄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告诫自己:亏你是大学生呢?!学了那么久的唯物辩证法哪去了,党不是说了我们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没有神仙鬼怪……真的是鬼片看多了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可是,此时的心理暗示对我而言毫无作用,我心越发急了,咬紧牙关,双脚不听使唤的往前走。越往前,雾渐散。地域慢慢地变得开阔起来,突然,在一小平地旁的树影里闪出一个人,我乍一看,以为是三叔,正当我准备走过去时,他却从一棵树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抿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这声音很熟悉,像是小时候小爷给我吹唱的曲子。我诧异地望着不远处的他:“三叔,是你吗?你也会吹这曲子?呃,还是回家再吹吧。山上吹听得怪可怕的,别招来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他吹着树叶,回头看着我。

       “小爷?!”原来是小时候经常逗我玩的小爷啊。我心里激动极了,连忙跑去和小爷寒暄一阵。小爷和我谈了很多,叫我好好学习,高考考个理想的大学。我笑嘻嘻地凑过去说,我高考完了,现在在上大学呢!

       “啊?是么?都高考完了?。”小爷迷离幽暗的眼神中闪出一丝迷惑。

       我望着眼前他,总感觉有点陌生,紧接着心里一阵急跳。我想逃,我要挣脱这里。我突然之间转身就跑,给毫无防备和顾虑的小爷一脸的惊讶,他一边追一边喊:别跑,小心别摔了!

       我心里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我不是高考完了吗,为什么小爷不知道呢?……啊!,不对,小爷…小爷好像去年意外去世了,而且听说在6月左右走了!我吓得头皮发炸,心跳急促,双脚像是装上了发条似的拼命往回跑。终于,我耳边不再传来小爷的声音,而且不远处的鞭炮声。我寻着鞭炮声跑去,终于豁然开朗,我见到了三叔。三叔望着衣服溻湿的我,问道:“你去哪了?快给你曾爷爷烧纸。”我连忙走去,说:“好,但是…三叔,小爷的墓在哪儿?”

       三叔带着一丝诧异的眼光:“挪,在那。”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连忙拿了些冥纸和几柱香,走到小爷的墓前……

       山中的雾已全部消散,我和三叔也踏上了归途。在路上三叔追问我,刚才他扫墓的时候我去哪了,把他急得。对比我抿嘴一笑,我说自己采厥忘了时间。说完还连忙拿起袋子里的厥条给他看,他点了点头。但他没看见在那厥条中还夹杂着一片亮晶晶的树叶……

       我不断拷问和审视自己的心灵,我懂了,在这场迷雾后有着许多的错误:我相信我遇到了早已逝去的小爷,我也明白为何小爷听到“我高考完了”这句话时的惊诧。为了高考,我们失去了许多,失去了联系,失去了亲人,为了高考,我们禁锢中学校的题海战术中。清明节本该祭祖扫墓,可是为了高考我已记不清我何时到扫墓。在高考面前,朋友,家人,青春,节日都俨然如山上的层层浓雾,可远观而不可近触,在高考面前高考分数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高三学子们重走旧路,重蹈覆辙。

       噫嘘唏!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节时,扫墓去吧!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③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铪铬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④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⑤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⑥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⑦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氩。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周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⑧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铪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⑨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⑩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⑪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年第11期  有改动)

阅读卢树盈的《送你一把草》,完成下面小题。

    ①蛮塔村有一个低保户,扶贫干部过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扶起来。这个低保户叫老郭,是一个老光棍。他就是懒,什么也不想干,就靠着低保金过日子。

    ②这天,市里来了一个扶贫干部,三十出头,穿着很嘻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进了老郭的小院,直皱眉头。里面杂乱脏,无处下脚。

    ③老郭看到扶贫干部后面跟着一个扛摄像机的人,马上就兴奋起来。以前的扶贫干部来,带着小鸡、小鸭、小鹅、小兔,都想让他勤劳致富。结果这些小动物养大,都进了老郭的嘴巴。这次得目标大点,要头小牛,不用喂养就可以宰杀了吃牛肉。

    ④扶贫干部让老郭叫自己“小伍”,并一口气答应了老郭的要求。巡视屋内屋外一番后,小伍对着摄像机夸下海口:一年让老郭脱贫,两年让他进小康,五年让他致富。这些话老郭听了无数遍,心想又是扶贫干部在作秀。

    ⑤几天后,小伍来了。身后没有记者,也没有小牛,他只拿着一把草。老郭有点失望,热情的脸马上变得冷若冰霜。小伍嬉皮笑脸地说:“郭大叔,你要养牛,先种草。如果你种上一亩蒲草,我送你一条发财牛。”看来这次的扶贫干部不简单。老郭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把草,敷衍地点了下头,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⑥第二天,小伍就拉来蒲草苗。老郭本想偷懒,在自家的水田里随便种点蒲草,剩下的蒲草苗卖给别人。可小伍不走,跟着老郭种蒲草,晒得全身发黑。老郭不好意思偷懒,只能硬着头皮干。

    ⑦蒲草苗施足了肥料,在水田里疯长。可小伍到了九月才来,仍然不见小牛,只告诉老郭把草割了晒干,就把小牛送来。遇到这样较真的扶贫干部,老郭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收割蒲草。小伍仍没走,陪着他收割蒲草,等到晒干,装进屋子才离开。

    ⑧老郭得意地等小伍送来小牛,他想着喂完蒲草,就宰牛吃肉。结果却只等到了小伍的电话,他着急地让老郭帮他谈了几年的女朋友找一双植物染色、手工编织、花色好看的拖鞋。承诺只要女朋友满意就马上送牛来。

    ⑨老郭生气了,小伍这不是变相地问自己要贿赂吗?可一想到自己一屋子的蒲草等着喂牛,便压住了火。一想到蒲草,老郭突然眼前一亮,年轻的时候,他可是蒲草编织能手。干脆给小伍的女朋友编一双拖鞋,贿赂一下小伍。

    ⑩老郭赶紧挖了些红茜草,捣碎,加入明矾发酵后,得到了红色染料。再把蒲草放下去染红,晾干,就得到了红色蒲草。他花了一天时间,按照商店里最流行的样式,用蒲草编织了一双女式拖鞋。小伍接到老郭的电话,喜滋滋地来了,拿着拖鞋就急匆匆地走了。

    ⑪一个月过去了,小伍才过来,可仍不见牛的踪影。小伍笑嘻嘻地拿出一百元钱和一张禅语窗帘的照片,说拖鞋女朋友非常喜欢,并央求老郭为丈母娘编织照片上植物染色的窗帘,承诺只要丈母娘满意,马上送钱送牛来。

    ⑫这禅语窗帘,样式新颖,有五种颜色,还有花鸟,编起来肯定费心思。可想到既有牛又有钱,老郭只能埋头苦干,足足花了一个多月功夫才完成。小伍把这比照片还古朴耐看的窗帘放进车里,急匆匆的走了。

    ⑬小伍拿走窗帘后,居然一个月没有露面,电话也打不通。老郭想起自己一个月的心血,一气之下跑到镇长办公室举报。镇长说小伍去日本考察了,等他回来一定给老郭一个交待。

    ⑭这天,老郭正呆在家里郁闷,小伍挎着一个大包急匆匆赶来,将一叠钱拍在桌上,喜滋滋地说:“这是禅语窗帘的三千元钱!”说着又递过一张地毯照片,问老郭会不会编织蒲草地毯。老郭冷笑:“你太小瞧我了。我家祖上五代都是编织蒲草的,有独特的植物染色技术,秘不外传的编织手法。不过让我编,得先给订金。”小伍激动地从大包里拿出一万元钱递给老郭:“如果你编织得好,还会有很多订单。”

    ⑮老郭愣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⑯“在我参加精准扶贫活动以前,详细地了解过你。你是民间艺人,有工匠精神。我早就结婚了,为了给你的蒲草编织物找销路,才骗你编出样品。我拿着样品跑遍大江南北,还去了日本。你的手工编织很受欢迎,这不还接到了地毯订单呢!”看着老郭惊愕的眼神,小伍继续兴奋地说:“郭大叔,为了不让你的编织技法失传,我还准备给你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我们的蒲草编织业发扬光大……”

    ⑰老郭的眼眶湿润了。他告诉小伍,他只是一个蒲草编织的匠人,常常被人瞧不起。年轻时,媒婆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条件一般,说话可气人了,说老郭这种穷鬼,就是瞎子都不嫁给他。就这样,老郭自暴自弃,变得懒惰了,手艺也不想做了。

    ⑱小伍握着老郭的手,坚定地说:“郭大叔,不管别人怎么打击,人穷可不能志短啊!我这个小扶贫干部扶‘智’,更要扶‘志’!现在我已经交给你了一把草——咱凭手艺吃饭,靠勤劳致富!”

    ⑲看着小伍信任殷切的眼神,老郭狠狠地点点头,大踏步走向那间蒲草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36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给母亲的一封信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您还记得吗? 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眼睛盯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照顾小孩,您也到了安江。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等我空闲一点儿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能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研究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无论如何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 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下噼啪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选自《袁隆平传》,有改动)

〔链接材料〕

〔甲〕2019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他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乙〕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回答问题。

花香中的外婆

ㅤㅤ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ㅤㅤ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ㅤㅤ③外婆喜欢养花。她的小院里一年四季都开着各色的花,就连小小的角落里,也会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野花。所以,不管何时踏进小院,夹杂着泥土香气的芬芳总会扑鼻而来。村里人家都知道外婆爱花。每当他们出远门或者很长时间不在家时,都会委托外婆帮忙照看他们的花,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有时,小院里同一品种的花开得太旺了,她就会移栽到几个盆里,送给左邻右舍。她相信,花能带来幸运。

ㅤㅤ④记得一个秋天,外婆小院里大部分的花在霜降那一晚后都枯萎了,院子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调,我看了之后不禁难过起来,垂下眼帘问外婆:“花都死了,怎么办?”外婆黯淡的眼神中忽的闪过一抹亮色,她轻轻对我说:“花死了变成泥土,泥土再重新让它开花。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呀!”外婆没读过什么书,甚至不认得几个方块字,但我却觉得外婆心里装着的,是比知识更伟大的东西。

ㅤㅤ⑤有段时间,外婆搬到了我家来住。对于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都市环境,她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很不适应。她每天能干的事情,也就只有下楼走走。每次回来,她手里总会握着一束淡黄色的小野菊,进门后将它们养在窗台的花瓶里。几天之后,它们竟也开得灿烂。每当傍晚,她都会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我问她:“外婆,你在干吗?”“哦,我在看花呢。”其实我知道,妈妈已经到了下班点,却还没回家,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我放学回家时,抬头总能看到厚厚的玻璃窗后向我招手的外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ㅤㅤ⑥如今外婆已年近古稀,但她眼睛里依旧闪耀着太多的美好,像十八岁少女的心事。看着眼前的外婆,忽然忆起我小时候拉着她的衣摆问她:“外婆,你为什么喜欢养花呀?”这个如花般的老人抿了抿嘴,在淡淡的花香里笑着告诉我:“你不懂,今世养花,来世漂亮!”

(选自《作文通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