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②李培生和胡晓春都在黄山风景区工作,前者是常年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间清捡保洁的放绳工,后者是朝夕看护迎客松的“守松人”。日复一日忙碌,无怨无悔坚守,二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深刻诠释了伟大源自平凡和平凡创造伟大的真理。我们青年一代,应当与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坚守平凡,深入思考和正确践行平凡与伟大,成为时代新人。

③“做大英雄”曾是许多人儿时的梦想,但怀超世之才、建旷世奇功者,毕竟是少数。事实上,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可能就包括你我。坦然接受平凡,是我们获得出彩人生的基础。无论拥有怎样的天赋天资和人生际遇,我们都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平凡,不好高骛远或者沮丧失望,让梦想的种子长成闪着光芒的大树。看我们周围多少平凡的人们,为了不虚此生,真诚、努力地奋斗和生活。在全力以赴中,成就着一个个丰满的人生,这就是一种伟大。

④即使平凡,也不要妄自菲薄。再微小的力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请看,是7万名普通的群众,付出10年光阴,修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是成千上万怀揣梦想的平凡中华儿女,将南海边的“一个圈”变成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是无数平凡的建设者,让世界惊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辉煌画卷。排雷英雄杜富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战友;____ ;……哪一个不是平凡人物?出己力、尽己责,用坚守诠释存在的意义,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在平凡岗位上写下不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这也是一种伟大。

……

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品味“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真谛,高度认同并自觉追随李培生、胡晓春等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青春谱写平凡与伟大的交响乐曲,以忠诚、执着和朴实的青春力量,奏响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

(选自“人民网”,2022年9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二

“9•5”泸定地震之后,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湾东河沿岸山体发生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引发关注。在堰塞湖的下游不远处,装机6万千瓦的湾东水电站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电站位于山顶的两道泄洪闸,在震后半小时内全部打开,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村庄的灾难发生。

41岁的罗永是湾东水电站的水工,负责管理大坝闸门。泸定“9•5”地震发生,他放弃逃生的机会,沿着陡峭的滑坡体连续两次尝试,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的灾难。而打开泄洪闸的罗永,没能第一时间逃生。

9月8日上午,被困75小时后罗永终于得救,回忆起当时的逆行,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命,可以换几百人的命,我必须去做!”

(选自“川观新闻”,2022年9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选项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开头用“中国好人”李培生和胡晓春的事迹,告诉我们伟大就是要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B、材料一结尾号召青年人认同并追随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用青春谱写平凡与伟大的交响乐曲,奏响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 C、材料二中罗永的例子很好地印证“在全力以赴中,成就着一个丰满的人生,这就是一种伟大”这句话。 D、材料一第③段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平凡,不好高骛远或者沮丧失望,不要追求上进,不要追求名次、荣誉、金钱等。
(2)、请概括材料二的内容,补写在材料一第④段横线处。
(3)、学校准备邀请材料中的“平凡英雄”莅临我校讲述他们的事迹,你作为本校的学生代表,有机会采访其中一位“平凡英雄”,请从他们的职业、贡献等方面拟写两个你要采访的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录音:天津城市建设成果图片展 ;

    各位听众:

     “天津城市建设成果图片展”作为2002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的内容之一,将如期开展。昨日上午,大会筹委会负责人再一次对展览筹备情况进行了检查,记者也来到位于大会主会场侧边的展厅先睹为快。

     (现场检查音响) i

     (压混)筹委会的同志认真地审定着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介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市容委总工程师刘红尧告诉记者:

     (录音)“现在的布展状况已经审查过两次了。因为来的好多都是外国朋友,我们想通过这次展览尽量把我们天津市发展的历史和最近旧城改造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外国朋友和全国来的代表。这次检查以后还要根据大家提的意见补充、完善、调整。像规划方面的内容都是第一次对外公布。”

    记者在展厅看到,展览共分十三个部分,以大量图片为主,附以中英文介绍。每一幅图片都非常精彩,从最佳角度展现着一处处津城美景。天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明皓说:这些照片都是专业人员从专业角度拍摄的。

     (录音)“这些图片都是规划院组织的,规划院本身就是考虑如何将城市艺术、城市景观结合起来的。这次展出的好多照片都考虑到了城市美、整体美,特别强调建筑本身的美和环境的配合,讲究构图,建筑的韵律、线条、色彩都充分用上了。”

    这些精美的照片就来自于我们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照片上的地方可能我们每天都会路过,王明皓会长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多发现一些存在于生活中的美:

     (录音)“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城市多关心,在路上走的过程中:站下来看看,就是很荚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城市的美像交响乐的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茱萸青如山,伏起千里妆,庆云随风摇,舒卷泛金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中,生动绚烂的传统纹样借着歌曲+虚拟合成技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蔓延生长,刹那惊艳。

②伴随年锦图徐徐启幕,四位演员身穿汉、唐、宋、明制式的华服款款走来,每套服饰的衣、裙、领边、袖口等都结合了当时的典型纹样。汉代深衣选择了“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作为缘边,身上则有菜萸云纹等纹样,云气、山峦、茱萸都是汉代取自自然的典型题材。唐代大袖襦裙袖口为卷草立凤纹锦,上衣来自敦煌藏经洞出土唐代花卉刺绣,裙腰和裙摆则是来自法门寺的瑞兽纹、宝花雁纹,展现大唐盛世之美。宋代背子选用了花叶中有花的牡丹月桂纹,在花叶中还有各式花卉,配置了南宋背子、抹胸、百迭裙的常见套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袄裙上衣纹样是大吉葫芦纹缎,马面裙的底纹采用“五葫四海”纹,五葫芦、四海螺象征“五湖四海”四方和睦。

③厚植传统文化,欣赏中国传统美学,让中国传统服饰形成新的审美表达。《年锦》的网友评论里,“文化自信”成为高频词汇。正如网友所说,文化自信从来不是缥缈虚无,文化传承也从来不在别处,而是时刻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来源:CMG 观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材料二】

①央视龙年春晚节目《年锦》将中国传统纹样之美融入歌舞之中,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传统服饰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设计出满足人民需求的服饰,从而带动新中式服饰消费。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因为好看,所以买单”。

②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女性用户在抖音电商消费新中式服饰的订单量同比提升195%,其中马面裙的订单量同比增长841%,汉服、宋锦外套、香云纱服饰的订单量增速也相当可观,同比增长分别为336%、225%、112%。

数据来源:《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

【材料三】

①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②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题目。

【甲】

节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予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予,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②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乙】

①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丁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②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③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节选自《美丽的颜色》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政策要点

【链接1】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开篇即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链接2】

《意见》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的后顾之忧。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课后服务时间内,既可以由学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或补习辅导答疑等,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动……

【链接3】

《意见》在提升家庭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一是密切家校联系,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二是更新育儿观念,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三是融洽家庭氛围,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

(摘编自教育部网,有删节)

材料二:

专家答疑

【针对补习需求】

李昂然表示,研究表明补习具有补差培优的效果。对于部分孩子来讲,补习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理性选择。虽然目前教培机构面临严格管制,但是随着后续政策实际落地,教培行业会更加规范化……

【针对竞争模式】

有网友提出:“同一化竞争”必然会把学生归类为三六九等。可为什么“差异化竞争”在中国很难适应下去? 对此,李昂然表示,“差异化竞争”需要对当下的教育评价体制进行系统性变革,是个缓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和社会分工会更加精细,在宏观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模式会逐渐替代目前单一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学生感想

【链接1】

在这一个小时内写写作业,如有疑问也可以及时答疑。像这种作业课,其实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

【链接2】

课外辅导班的取缔,减轻了父母来回接送奔波的辛苦。高额的辅导班费用也确实减少了一大部分普通家庭的不必要开支,更多的钱用在我们的爱好兴趣上了……

【链接3】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家长思考

【链接1】

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如果说双减之前,教育孩子靠给培训班砸钱,拼的是家长的“硬件”。那么双减之后,更拼父母的认知、规划、监督,拼的是家长的“软实力”,更考验家长的担当……

【链接2】

双减后的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未来家长的使命,应如教育部所倡导的那样:充当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

将视野拓宽到课堂之外,陪孩子阅读丰富内心,陪孩子运动强健体魄,带孩子看展览培养审美情趣,带孩子旅游见见世面,带孩子体验各行各业了解生活百态……

(摘编自腾讯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