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调研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实现制冰自由,究竟靠什么黑科技

宋衍昌

①作为冬奥会的重点比赛项目之一,“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一直以“高科技”的形象出现。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不就是“结冰”吗?有啥稀奇?可是你知道么,人类真正实现“制冰自由”“绿色制冰”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②早在先秦时代,古人便利周天然冰来降温、给食物保鲜和做冷饮。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每年大寒时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冰块,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待来年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工匠和炼金术士们在生产火药时偶然发现:硝石(化学名称叫硝酸钙)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于是他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③1659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把一只乌放入了广口瓶中,紧接着用真空泵吸出瓶内的空气,这只鸟便一命呜呼。但是,蹊跷的是这只鸟被冻僵了。当时的人并没有搞清楚这件事的原理,伴随着19世纪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人们逐渐接受了一项共识:给物质做功或用别的方式输入能量,它的内能会增加;当物质对外界做功或者输出能量,它的内能会降低。内能的涨落给一些物质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温度的起伏,也就能利用这个原理来制冷、制冰了。

④1834年,英国的雅可比.珀金斯试制成功用乙醚为工质的制冷机。1844年,美国的戈里医生利用空气为介质制造了一台给医院制造冰块与低温空气的制冷机。

⑤在机械制造上,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人们早已与19世纪有了云泥之别。二氧化碳这一安全无毒的制冷剂,便从无人问津一跃成为了“当红明星”。

⑥随看人类在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制冰设备的推广,使得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便可以得到足够的冰雪场地。1908 年,第4届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1924年,首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举办; 2022年,首届完全实现 “碳中和”绿色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⑦二氧化碳是怎么制冰的呢?

⑧我们都知道,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相态:气相、液相、固相。而超临界状态则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消失的一种特殊状态。当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它同时存在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也因此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超临界二氧化碳是超临界物质应用之中的佼佼者,它的临界温度

只有31.3℃,临界压力(7.3MPa)和常温时的饱和气压(5.7MPa) 相比也不高。所以,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系统很容易跨过临界点来运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传热能力十分优秀,并且密度高于其他制冷剂,这让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体积可以更小,系统的效率也可以更高。

⑨国家速滑馆正是使用了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机组。制冷循环大致分为以下步骤:二氧化碳气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机械压缩后跨越临界点成为了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高温二氧化碳流体被送入热回收器,流过被冷水包裹的管道,把冷水加热到50-70°,这一部分水将被送往场馆用于生活用水、融冰池融冰以及冰面维护浇水,大幅度减少了电力消耗;另一边,被逐级降温后的二氧化碳最终跌下临界温度成为液态,再通过节流阀膨胀后,其温度大幅度降低达到零下20℃。液态低温二氧化碳经过液体循环泵被均匀输送到埋设在场馆冰面之下的蒸发盘管中,给冰面提供所需的低温。

(节选自《科学大院》)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说明先泰、唐末时期制冰时采用了引资料、举例子、 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B、文中“二氧化碳是怎么制冰的呢?”这句话能引起读者思考,引下文二氧化碳制冰的说明。 C、“它的临界温度只有31.3℃” 中的“它”指代超临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超临界状态是指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二氧化碳液体或二氧化碳液体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
(2)、人类实现“制冷自由”“绿色制冰” 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曲折过程?请作简述。
举一反三
说明文阅读

打印出个世界

    ①3D打印,也叫三维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也称“叠层制造”工艺,最早开发于上世纪80年代。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在一个平面上指定的位置放置并固化材料,然后通过逐层打印,把材料堆积成三维物体。

    ②基于这样的工作原理,3D打印技术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并不快,且成本昂贵,但此技术从零开始堆积材料,不受传统加工手段制约,可以制造几乎任意形状的产品。比如说你要在零件里面打印一些复杂却十分精确的孔,或者要做一个中空的牙齿模型,这时用3D打印工艺就比传统加工工艺快捷省事。最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让零件的制造不再拘泥于工艺,而取决于想法,越是稀奇古怪,越是传统加工工艺无法加工的零件,就越是3D打印技术的用武之地。比如科幻电影《我机器人》中出现的奥迪RDQ,其超现实的水滴形车身就是由德国库卡公司的工业机器人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

    ③由于3D打印技术自身的特点,其成熟的应用多出现在医学、教育领域,用于制造那些传统工艺无法精确完成,却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的单个零件。比如制造出用于移植手术的人造骨髓;还可以制作器官模型,供医生个人练习,为手术做准备。

    ④3D打印技术还在整形界享有一定的声誉。2005年,一位猛禽保育专家和一位牙医,用了18个月的时间,用3D打印技术为一只被子弹击碎了半个喙的白头海雕制造了一个“义喙”(注:假嘴)。在义喙安装手术后,这只幸运的鸟儿就摆脱了进食管,可以自主进食、饮水、梳理羽毛了。

    ⑤现在,3D打印技术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近已经有人在用3D打印技术制作精致的玩具了,比如用光敏树脂制造的小熊U盘,还有人打印出了可以食用的 巧克力。如果你是一位DIY达人,等你闲来无事,甚至可以打印个自己来玩玩。

    ⑥在未来,随着 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3D打印技术的适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

智能家居安防

①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想要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 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

①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②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 , 再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 , 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③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④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俗。当部落发展成为国家,氏族首领化家为国,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为国号。我国古代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号为商,“商”字的甲骨文极像衡门之上放置鸟牲。

⑤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

⑥匾额广泛流传,由官方传至民间是从唐末开始的。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开店,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匾额就更多了。

⑦俗语道“创出金字招牌,买卖找上门来”,流入民间的匾额逐渐成了商家的招牌、店铺的品牌。著名的招牌,实际上也就是著名的商标,它往往同优质的商品联系在一起,同顾客的认同感、信任感联系在一起。

⑧除了为建筑物和商铺“标识名称”外,匾额在古代还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

⑨明清之际,牌坊匾额成为最高统治者褒奖功德孝贤的重要形式,需经皇帝降旨或恩准才能建造,上镌“圣旨”“恩荣”等字样。

⑩清朝律例规定,匾额作为一项特殊的旌表物品赏赐给寿民,从而使得匾额被广泛运用到祝寿之中。据说,乾隆登基后的第一块匾,是赐予山东按察使黄叔琳的,因其母吴氏年近九十,赐其“德门寿母”匾

额。乾隆执政六十年,常常题匾赐匾贺寿。他的做法深深影响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多位皇帝,使得老人祝寿匾在清代成为一时风尚,至今仍有大量实物留存。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阅读理解

创造,在人工智能的挑战下

①“我在太空舱中醒来。一个声音叫道:你在这里干什么?我抬起头,看见一个巨大的浑身透明的身影,正站在我的头顶上方。我知道这只是幻觉。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不可能有另外一个人……”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一个名为“AI科幻世界”的人工智能程序。输入写作风格、故事背景、角色列表等关键要素后,这个程序便可以自动生成文本。这款由科研院所开发的“AI科幻世界”,与十几位科幻作家一道发起《共生纪》实验写作项目,宣布将以人机合作的形式创作科幻小说。

②相较于5年前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写诗并且出版原创诗集,这一次“AI科幻世界”试水小说创作,意味着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生成、深度学习等方面接受更大的挑战。诗歌语言向来模糊、多义,自由度和读者理解包容度都比较大,“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能够“以假乱真”被读者接受,多多少少得益于这种自由度和包容度。而小说作为一种更通俗的文体,往往有语言清晰、逻辑顺畅、叙述合理的内在要求,除非更“老道”的人工智能,否则很难胜任。

③我们曾经习惯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担心将来有一天自己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就选择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吧!现在看来,人工智能已经不甘于被关在“创造性”的门外了。从画画到编曲,从写诗到写小说,不断进阶的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接连进行尝试。世界上第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肖像画拍卖出40万美元的天价,与同场拍卖的艺术大师作品价格不相上下。但更多尝试无意也无力和人类创作一争高下,而是在辅助创作、人机交互协作层面持续发力,以丰富文艺创作的手段方法,带动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

④未来已来。在阿尔法人工智能战胜世界围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没有被围棋界视作洪水猛兽,相反,现在很多职业棋手都采用人工智能作为陪练工具,人工智能最终服务的还是人类“智能”。与之相似,人工智能在文艺创造上的不断突破,反过来也促使我们更好地正视人类的创造力。真正有内在动力与激情的创造,真正以人的全部情感碰撞才写出来的诗句,是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⑤一件优秀的人工智能作品的意义,不是让之前无数的人类作品变得黯然失色,相反,它让我们重新看清了其背后那些世代经典的真正价值。人类投注于创作中的爱与智慧、丰富的情感与充沛的精神、对生命的观照与超越生命之上的追求,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值得一代又一代创作者们接力精进。越是有人工智能的同行相伴,越要如此。创造永无止境,人工智能只会让人类对创造力的探求之路走得更深更远。

(选自《人民日报》,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近期正在广州举办,小元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门迎客首日,场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在展台前驻足洽谈,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展”的市场号召力。

本届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设55个展区、171个专区。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现场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从10月15日起至11月4日,广交会线下展将分三期举办,三期展会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题材,广纳新质生产力。可以说,广交会每一次举办都如同一次全新的出发,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整理自2024年10月16日《羊城晚报》)

材料二:

从1957年成立至今,广交会历经风雨,从不间断。每年春秋两次的线下展,是全球“广交人”的盛大节日。广交会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全球生意人汇聚于此?

广交会历经67载而经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在广交会,不仅能让你赚到钱,还能让你快速便捷地赚到钱,因为,这里主打一个“高效”。产品就摆在眼前,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很多工厂就在周边的珠三角,有必要还能来个实地考察。事实上,广交会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中国。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展会都无法与其媲美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所在。

历经多年蝶变升级,广交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商贸展会,这里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谈生意开始,随着接触的增多、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参展商们与国外客商逐渐从生意伙伴变成朋友。而逛西关、叹早茶、体验地道粤菜,已经成为了国外客商们逛展之余的必备“节目”。来到广交会,走进广州,走到广东,走向中国……“老广交人”对岭南美食、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们还会极力推荐“新广交人”去打卡体验。一代代延续、一代代传承,广交会这个神奇的展会,在悄然间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与平台。

(整理自2024年10月20日《南方日报》)

材料三:

面向2035年,广州加强大型会展优势,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优化全市展馆功能布局,在琶洲、空港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会展综合体。

作为会展之都,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2022年从全国第三跃居第一,会展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近年来,广州会展业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发展势头好的特点。2023年办展场次和展览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吸引境外展客商超过205万人次,不断向全球会展业释放“广州引力”。2023年,广州各重点场馆累计举办展览373场,展览面积首次突破千万平方米(1089.5万平方米)。

(整理自2024年10月15日《广州日报》)

附:
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总表(节选)

排名城市会展产业
竞争力
会展产业
竞争力
会展基础设施竞争力城市宏观环境竞争力会展综合服务竞争力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
1广州79.11328.39581.96478.88472.46168.532
2北京31.53378.00088.98888.03551.60762.705
3深圳55.83330.18873.86884.76038.15657.972
4成都52.97522.44669.78477.11556.43554.931
5上海34.11625.88390.00090.08660.455554.684
6杭州33.15122.47965.82078.24046.77946.919
7南京44.88414.29649.45265.82834.58443.429
8长沙44.59817.77948.31959.39836.05242.451
9武汉42.94210.56740.98064.78633.67540.805
10重庆33.21817.61740.80674.33323.72738.186

​​​​​​​材料四:

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只有广州保持了千年不衰的贸易大港与商业城市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奇迹。从秦汉时期开始,广州就是现今中国境内最大的海外贸易港。15世纪末国际航道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的东、西两线都经过广州。广州是全球经济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最盛时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商贸优势和市场基因深深根植于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

在全球最为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中,作为港口城市的伦敦、纽约的建城时间都比广州短,亚洲最大滨海都市日本东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400年前。与广州差不多同时期崛起的意大利威尼斯早已衰落,辉煌一时的荷兰鹿特丹也被众多城市赶超。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

(整理自王美怡等著《广州千年商都文化的历史轨迹与传承创新》)

班级拟组织“嫦娥冲霄汉·科技耀星际”知识科普活动,下方是收集的部分材料,请你参与筹划,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年6月2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为我们带回了1935.3克月壤。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成功,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创造的一项世界纪录。

在《开学第一课》现场,航天科技集团黄昊表示,月球是我们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第一站,通过研究小小的土壤,可以了解月球的前世今生,甚至太阳系的奥秘。

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挖的土,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土壤。嫦娥六号是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撞击坑。在这“挖土”,可以获得月球最古老的岩石或者月壤的样本。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难度最大的一次任务之一,嫦娥六号的具体难点,一是整个着陆过程特别难,月球背面相对要崎岖,有高地、有低洼,要求着陆更准确:另外一个难点就是通信难,月球背面不能够直接通信,必须经过一个二传手——中继卫星。特别是起飞需要落点的准确位置,确定所处位置才能准确入轨,这就要求航天器更“聪明”。

(刊载于2024年9月,有删改)

材料二:

嫦娥六号有四大“神器”,它们是如何分工协作的呢?

上升器和着陆器落月挖土,挖土成功后,上升器起飞,带着挖来的土与轨道器汇合后,自动把挖来的土放进返回器里,也就是返回器里。最后,轨道器带着返回器返回,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单飞”,带着月壤满载而归。

(有删改) 

材料三:

嫦娥探月工程关键任务一览表

材料四: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立项实施,命名为“嫦娥工程”,画出“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蓝图。嫦娥一号任务作为我国首次探月任务,就是要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

6月25日下午,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湛蓝的天幕之下,一顶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缓缓落下,嫦娥六号返回器到家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激动的人群中,一位白发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主持我国月球探测运载火箭选型论证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尽管已是八旬高龄,每逢探月工程的重要节点,他仍坚持到场见证。“17年来,“长征”火箭以全胜成绩六送“嫦娥”飞天,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还要再接再厉,向下一次成功发起挑战。”这位已经奋战61年的航天老兵豪情满怀。

从望月抒怀到着陆月球,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中国探月在20年里实现历史性跨越,以探月梦托举中国梦,生动诠释了梦想的力量。

(刊载于2024年9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