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钦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历史试卷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见,食物物种的大交流(   )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 D、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
举一反三
农耕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开始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广。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二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营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 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拉丁美洲也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9世纪末,在西半球、东南亚、非洲等适宜种植的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种植园体系和供应链。20世纪咖啡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但咖啡生产国的相对贫困化问题在现有国际体系下仍难以根本解决。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400 年前,喝咖啡只是土耳其人的一种神秘习俗,英语里甚至没有“咖啡”这个词。今天, “咖啡”可能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传播最广的词语。300年前,商业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只有一个——也门,他的供应控制在一小群商人手里; 今天,这种经济作物已经覆盖70多个国家,关系着2500多万人的生计。200 年前,咖啡是专属于特权阶级的奢侈品,咖啡馆是思想、谈话、 艺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今天,它成了无物可替代的工作提神药,全世界每天要消耗几十亿杯咖啡,近2/3的美国人有喝咖啡的习惯。100 年前,因为担心咖啡价格过低,拉丁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商人开始向美国的咖啡消费者宣传种植园的情况和他们的重要性;今天,咖啡是最主流的“公平贸易”商品。 想思考世界经济如何运作, 自己又如何应对,咖啡是最常用的案例道具。 出于上述原因,人们常说, “咖啡联结世界”。

——《咖啡帝国:一部崭新的资本主义全球史》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却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美国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频频使用了“人才赤字”的概念。为此,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人才赤字问题不仅未彻底解决,而且呈常态化趋势。

——摘编自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