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

县、道

/

郡、王国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 十牌为甲,立甲长; 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所对应的高层政区名,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 阅读材料二,写出“保甲之法”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在我国基层治理演变过程中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 2017年),我国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方面取得的成就。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传的演变 (部分)

两汉

仅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叙传》、王充《论衡·自纪》数篇。附属于史著或学术著作,旨在叙述著书原委, 附带讲述作者家世、个人经历和思想等。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行,思想多元, 自传开始以独立的文体形式出现。江淹《自序》自叙生平、仕宦经历, 认为自己是“天竺缘果”“老氏清净”之人。庾信的《哀江南赋》采用骈体文,概述了自己由南至北的经历。

宰相“监修国史”制度确立,国家严禁私撰史传, 但作自传不在禁内。陆羽《陆文学自传》第一次自觉以自传命名, 自传作者主要是文人。

明中后期

随着阳明心学激发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传大量涌现。剧作家还把自传写作延伸到了戏曲剧本。张瑀《还金记》中, 作者作为主角登场,全剧主要写其亲身经历。

清末民初

社会新陈代谢加快, 自传传主身份显著扩大。既有文人墨客的自传创作, 如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作的《我史》, 也有军人、医家、画家、商人参与其中,如徽商詹鸣铎叙述本人及父兄商业经营情况的《我之小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白话文成为自传写作的主流。为扩充销路, 杂志、出版社热衷于刊登、出版自传。男性自传侧重以亲历者身份描写抗战的宏大历史,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女性自传大多仍以争取男女平等、个性独立、婚姻自由为旨归。

——摘编自骆兵、徐彩云《略论古代自传写作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