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普通班)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字)。

据兰州日报报道(首席记者 杨贵智 记者 耿睿 文/图)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由兰州日报社主办、省文联、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协办的“纪念抗战胜利,怀念抗战老兵”书画笔会在兰州日报社举行。来自全省书画名家及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的近20名书画名家齐聚一起,挥毫沷墨,以纪念70年前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举一反三
近日,随着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我市掀起了向全市文明家庭学习的热潮。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重庆市杨兴明家庭、封孝利家庭、吴恒忠家庭、鄢光菊家庭、郑璇家庭、冉井平家庭、郭世忠家庭、孙蓉家庭8户家庭受到表彰,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重庆市文明办会同市妇联等单位,经逐级推荐、社会公示、审核评选,推选出8个候选家庭。这8个候选家庭均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材料二:【郭世忠家庭】今年77岁的郭世忠是重庆云阳一名国企退休职工,从小喜欢读书、买书,现藏书已3万多册,还写了245本读书笔记。在郭世忠的影响下,子女和孙辈们从小就喜欢读书看报,三个孙子一个在浙江大学念书,一个留学加拿大,一个保送陕西师范大学读研,邻居都称他们是“书香世家”。为了让自己的藏书发挥更大的作用,退休后的老郭买来4口立柜,办起了家庭图书馆,将自己的藏书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借阅,引导和鼓励更多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家人主动关心身边的困难群众。

材料三:【麻万军家庭】天津民警麻万军与妻子田俊萍结婚30年,携手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爱和乐观支撑起一个家。他们的大儿子聋哑且智力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四位老人重病卧床,三个成了植物人。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磨难,麻万军和田俊萍没有被压垮,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他们互相支撑,用理解和宽容支持着彼此的事业,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麻万军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人民警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受到嘉奖;田俊萍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警嫂。2015年,田俊萍被全国妇联、公安部评为“好警嫂”,被市妇联授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阅读

双手翻炒 茶香四溢

①“僻僻啪啪……”翠绿的茶青接触滚烫的锅底,立刻发出声响!张子全双手伸入锅中,捧起青叶,开始翻炒,此时的锅温已经达到近300摄氏度。

②五十八岁的张子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铁锅、土灶、柴火,还有一双手,是其制茶的全部工具。

贵州都匀市茶山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孕育出了高品质的都匀毛尖,张子全的制茶基地就在连片茶山下。制作毛尖茶,茶叶是关键。采摘的茶叶必须是清明节前后初展的一芽一叶,色泽深绿或浅绿,长度不超过2厘米,形似雀舌者为上乘。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芽叶根部向上提拉,不可用指甲掐断留下痕印。

④眼下正值春茶采摘时节,一排排茶树争相吐新芽,嫩绿的茶青刚冒头,就被采茶人一捏一提,装入茶兜。晚上8点,茶青积累到一定量后,张子全的炒茶工作便开始了……

⑤“炒茶的第一步是杀青,去除茶叶中的青草味,此时的锅温需要达到250到300摄氏度。”张子全的一双手,便是感知锅温的温度计。将手掌伸入锅中,热感袭来,再翻面用手背感受温度,“觉得有点烫的时候,温度就到了。”

⑥张子全口中的“有点烫”,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尝试!自打12岁开始炒茶,他的手早已习惯高温,并且还能精准感知炒茶所需的不同温度,就像温度计一样。

⑦来回翻炒间,茶青水分逐渐蒸发,叶子也变得柔软,“用手捏一下,能成团,这就炒到位了。”此时,张子全将火退到80摄氏度左右,开始进行揉捻。只见他抓一把茶叶放在手掌,双手贴合顺着一个方向揉搓,“揉捻讲究力道,要把每一片叶子都揉皱、揉紧。”这道工序大约需要20分钟,才能将一锅500克的茶青揉捻完。

⑧通常,我们看到的成品都匀毛尖茶微微卷曲,呈鱼钩状,这样的形状来自制茶的第三步——做形。同样,张子全将茶叶放入手心,与揉捻不同的是,此时双掌微微拱起,不完全贴合,顺着一个方向将茶叶搓成鱼钩状,“锅温保持在80摄氏度左右,用于将搓好的茶叶定型。”张子全介绍。

⑨“茶好不好,得看茶毫显不显露。”提毫是都匀毛尖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这时张子全将锅温提高至130摄氏度,迅速翻炒60秒后退火,一层白色的绒毛便出现在深绿的茶叶上,“大火翻炒,稍不注意,茶叶就会坏掉。”张子全介绍,“这就跟炒菜一样,翻炒的节奏和锅温要配合,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水平。”

⑩最后,张子全将锅温降至50到60摄氏度,将茶叶烘至十成干。小半锅青绿的茶青经炒制后,“缩水”陷入锅底;味道也从涩涩的嫩香转变为清新的茶香。“收锅!”待茶叶冷却后装袋,一包都匀毛尖茶就制成了。制成的茶叶具备“条索紧细卷曲、银毫披身、色泽绿润”的俊美茶形,留存了“嫩香持久、香清味鲜、鲜爽回甘”的独特茶香。

⑪刚接触炒茶时,张子全还没有家中的灶台高。40多年过去,张子全已经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拥有自己的茶山”。2009年,张子全和当地村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到36户,茶园的面积也增加到380亩,“每亩需要两个村民管护。”张子全介绍,“每年,合作社茶园能带动700余人次增收。”

⑫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机械也逐渐用于都匀毛尖茶的制作过程中,但张子全对手工制茶有自己的执着,“6.6万个芽头才能得到1斤茶青,手工采茶芽头能确保匀整无破碎。”张子全说,“另外,手工采茶、炒茶的每一个工序都需要人工,可以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⑬区别于一些非遗传承人,张子全并不担心手艺的传承问题,“都匀毛尖茶有市场,这门技术就有用武之地。”张子全收徒弟从不收费,每到采茶季,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都是慕名而来的学生,“我希望让更多人从茶叶中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张子全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