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精通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基础型学习任务专题四评估与检测
小安:先秦儒家思想就强调“和”在国力角逐中的重要性,正如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说:“, 。”
小信:是的,此外,“和”还可以指个人的内心平和,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自然的运行规律中获得了内心的安宁与释然:“,。 ”
小安:嗯嗯,我在读古诗时发现“和”也可以指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如王维《竹里馆》中所绘:“ , 。”
小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和”也随处可见呢。 如宣传家庭和睦的对联、标语等。 我这里就有副对联,你能猜出上联是哪一句吗?
上联:, 下联:熙风敞意,慈怀抒善可承情
A.和气宽心,厚德生良能载物
B.和谐有道,轻语柔言个个欢
小安:我选,我认为: 。
小江:听了你们的讨论,我发现“和”的内涵真丰富啊。
角度 | 古诗文名句 |
直抒胸臆 | 斯是陋室,①{#blank#}1{#/blank#}(刘禹锡《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blank#}2{#/blank#}(周敦颐《爱莲说》)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blank#}3{#/blank#}(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借景抒情 | 征蓬出汉塞,④{#blank#}4{#/blank#}。(王维《使至塞上》) ⑤{#blank#}5{#/blank#},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⑥{#blank#}6{#/blank#},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
寓理于事 | 诗人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里,借“⑦{#blank#}7{#/blank#},{#blank#}8{#/blank#}”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而陆游在《游山西村》里,用“⑧{#blank#}9{#/blank#},{#blank#}10{#/blank#}”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思考。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