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主题 | 文学常识与名句 | 出处 |
景物 | 诗人王绩站在东皋向远处眺望,写下了:“树树皆秋色, ①”,呈现出山林秋景的清冷。 | 《野望》 |
②(人名)登黄鹤眺江渚,写下了:“③,芳草萋萋鹦鹉洲”,体现了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 《黄鹤楼》 | |
情怀 | 外出远游者,或许可以从李白的“④,万里送行舟”两句中得到些许慰藉;孤独问边的王维,为大漠雄浑风光所震撼,目睹“⑤,⑥”的奇丽之后,慷慨悲壮之情油然而生;徜徉于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吴均,颇有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⑦,窥谷忘反”。可见,大美山川不只怡情,也可移情。 | 《渡荆门送别》 《使至塞上》 《与朱元思书》 |
哲思 | 刘桢的“岂不罹凝寒?⑧”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乏严寒,就看你有无与之抗衡的品性。 | 《赠从弟》(其二) |
曹操认识到即使年老,亦不可“苟活”,生命的意义在于奋发有为,你我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⑨,⑩。” | 《龟虽寿》 |
调查报告单 | ||
调查对象 | 唐宋文学作品(诗、词、文言文等) | |
特征 | 举例 | |
唐代文学重情致 | “① , 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 |
“② , ”诗人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无题》唐·李商隐) | ||
宋代文学重理趣 | “③ , 一山放出一山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 |
“④ , ”,词人融入了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 ||
“⑤ , ”揭示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哲理意义,这也展现了古人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 ||
结论 | 唐代文学尤以诗歌为盛, 唐诗重情致, 唐代诗人将自己的情思熔zhù 在诗歌形象中; 宋代文人以理趣入诗词, 将自己置于广mào 的宇宙间, 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理性,臻 于成熟之境。 |
写景技巧 | 示例 | 感受 |
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多感官角度。 | 角声满天秋色里,①{#blank#}1{#/blank#}。(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blank#}2{#/blank#},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
抓住景物的特征。 | ③{#blank#}3{#/blank#},{#blank#}4{#/blank#}。(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一个“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小草刚破土的样子,妙极了! |
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动静结合。 | ④{#blank#}5{#/blank#},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⑤{#blank#}6{#/blank#},{#blank#}7{#/blank#};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俯仰之间,远近皆是美景;动静之中,山林自有意趣。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