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直上九霄揽明月

    一舞衣袖,西昌城内,“嫦娥”翩翩启程,飞向遥远月宫。流传千年的传说,这一刻变为现实。

飞天的嫦娥

    映衬着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组成一幅美妙图景。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搭架摆杆迅速移开。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

    “点火!”

    “起飞!”

    18时05分04秒,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飞向浩瀚太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此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但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18时30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紧接着,经过测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控制中心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骄傲的嫦娥

    只用了3年,就托举着自主创新的嫦娥进入太空。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据报道,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起,美苏欧日在49年时间里123次探访月球,实现了6次共12人的载人登月。2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尽管我们晚了,但在历史长河中这四十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够代表全国人民送中国的首位月球使者上天,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荣幸与骄傲。”

    而据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从绕月探测工程2004年初正式立项,到现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节约的嫦娥

    14亿元的花费,仅相当于修14公里高速路。

    栾恩杰还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自动采样返回。作为“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初正式立项。

栾恩杰介绍说,从2004年初立项研制到发射,总共用了3年半时间;工程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目前国内修建14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中国探月工程以好、快、省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诗意的嫦娥

    从“探月”改为“嫦娥”,还选在“月亮之城”。

    “这颗卫星最初叫‘探月一号’,后来改为‘嫦娥一号’这个诗意的名字。”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说,“‘嫦娥’从‘月亮城’升起,这本身不就是件富有诗意的事情吗?”神话传说和古典诗词中,“嫦娥”和她所居住的“月宫”,常常是代表着思念、爱慕等美好情感的意象。而且在“嫦娥一号”的升空地西昌,人们把美丽勤劳的彝家女子比作“月亮的女儿”。

(1)、这则新闻选用了四个小标题,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2)、简要分析“骄傲的嫦娥”这一部分的写作特色。
(3)、你认为中国首个探月卫星用“嫦娥一号”命名恰当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北极洲的“消失”
在远古严寒的冰河时期,有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猛犸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亚至北极一带。它们是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在陆地上繁衍生活过的大型史前动物之一。
可是,北极地区不是被大洋覆盖的吗?猛犸象怎么能在北极地区生存呢?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之前,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如果有人来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一片草原。这片生活着许多猛犸象的辽阔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极。
草原?难道它铺在大洋的冰上吗?是的,但是冰不是现在这样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冰河期的温度急剧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当时浮冰相互联结成巨大完整的冰原。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极地区虽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盖形成了一块特殊的陆地。
人们通常把这种陆地称为“气候性陆地”。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冰河期的北极地区是联结在一起的漂浮的“冰封大陆”,人们称它为北极洲。
当时北极洲的气候是“超大陆性的”,这里经常形成“持续不断的”强大反气旋以及它所特有的无云天气,致使冬天十分寒冷。那时的猛犸象、麝牛、北极牦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层厚而密的长毛,甚至能拖到地面。为了维持生命,它们身上降起的部位积存有大量脂肪。它们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因为冰原上覆盖着一层土壤。可是这些土壤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冰河时期不光有冰川和冻土,当时整个欧亚大陆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干旱草原。在欧洲,西伯利亚和北美洲这一片干旱的冰土草原上刮着旋风,尘土飞扬,有时尘土被风卷得象一根柱子那样立在地上。当然,这些尘土都是由大气上层,带到北极地区并降落在某个地方逗留片刻,后来才渐渐形成日益增厚的黄土层,这些黄土层把整个冰原覆盖在下面。
到了夏天,北极的太阳在无云的天空上昼夜照射,温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层。这就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不厚的土壤下面便是冰层,受到热而稍稍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大约在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猛犸象无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最终灭亡。被消灭的还有北极野牛、马、北极高鼻羚羊、北极牦牛、亚洲麝牛、长毛犀牛和许多其他动物。
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原解冻,在寒冷的北极“大陆”上绽开出一片北冰洋。受北冰洋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得潮湿,成为海洋性气候。原来的广阔草原成了一片沼泽冻土和森林冻土,较南面的地区长出了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猛犸象世界正是由于这一地貌的巨大变化才消失的。人类由于失去了捕猎对象,才不得不去创立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新文化,转向那些变得稀少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猛犸象世界的灭亡和北极洲的消失,实际上促进了新文明的建立。

阅读丁立梅的《花盆里的花仙子》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②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包,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③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女老师手上托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④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⑤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⑥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⑦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⑧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⑨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⑩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现代文阅读。

草原藏香

王宗仁

      从汽车抛锚在藏北草原的那一刻,以至五十多年后到今天,回忆起来,始终认为那个夜晚是我人生中最黑暗也最郁闷的一夜,当然也是我温馨地享受藏汉民族深情厚爱的一夜。如果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那晚的漆黑和阴森,显然太轻描淡写了。我和助手昝义成共同的感觉是,我们掉进了深不见底的井里,成为一只随时都可能漂走或沉没的浮在水面的木桶。嵌进骨髓里的可怕孤独把我们逼到黑暗的深处,绝望的境地。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的身体也仿佛变成了黑夜的一部分。当时我已经从驾驶室下来站在了汽车保险杠前,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莫名其妙地感到我离天很近,所以我多想用指头在夜幕上戳个洞,让太阳光射进来。没有太阳,钻进来几颗星星也行啊!

      我们要干活呀,坏了的汽车需要修理!

      偏偏又是车灯坏了,无月无星无车灯,怎么修车?

      那天,我们从拉萨出发赶回西宁时,已经是午后两点多钟了。原计划是次日清晨回驻地,我和助手为了赶到驻地执行另一次运输任务,就提前走了。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与愿违的事几乎都是突然袭来的。我驾驶汽车赶路行驶到藏北草原不久,车灯就莫名其妙地坏了。当时大约是深夜一点钟,周围无村无店,夜色浓重得仿佛刺刀也戳不出一点火星来。四周是黑洞洞的深渊,我们的眼睛完全失去了功能,车和人整个被夜色淹没。那条延展在汽车前后的青藏公路也随着车灯的熄灭匆匆远去。

      我对昝说:“拿扳手来,咱们把灯修好!”

      他递过来的却是钳子。

      我又说:“给我电线。”他回应:“摸遍了工具箱都摸不到。”

      我索性自己在工具箱里摸揣着我需要的一切。我想,哪怕能摸出一颗星星也好!我确实有一种本能的感觉,我的指尖能把黎明牵出来,让它突然出现在这藏北夜色浓浓的时候……

      她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我是在闻到一股淡淡的无法忽略的幽香之后看到她的。她那温和宁静的身影虽然融在夜色里,我却能感觉出,她的眼神远远地将生命的甘露洒向我们冰冷的心田。

      那是几点晃动的微光,有时又晃成了一点,不是火,也不像灯。如似米粒般的微光又很倔强,夜色始终没有吞没它。它坐在夜的皮肤上,很不示弱地将微光展示给藏北。乍看一眼,很像饥饿时见到的果子;多瞅一会儿,心就被它烘暖。那是拯救饥饿的圣火!我们对它,不,首先是它对我们饱含着激励和爱意。

      我捅了捅昝:“不要惊动它,多看一会儿! ”

     “别出声,让它走近我们!”昝的声音很小。

      我俩暂时停下手中要干的活儿,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每一个毛细孔都怀着既惊讶又不是特别疑惑的温暖心情,眺望着不远处,那一束犹如蔷薇花静静开放着的光点。向往的喜悦使我心头的倦意渐渐消失。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那束微光在快要逼近我们的一瞬间,竟然发出了声音:“金雕来了要找窝,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来了要歇脚。你们为什么宁愿在山里挨冻,却不进藏家的帐篷去暖暖身子?”

      女孩的声音,仿佛带着草尖上露珠和太阳暖色的柔美。绝不是隔山架岭,她分明就在我们眼前。虽然她并没有现身,声音仍然来自那一豆微光。坦率地说,这是一个我们无论如何没有预料到的结果——会有女孩来请困在山野的我们到她的帐篷里歇脚。我一时手忙脚乱,竟然不知对她说些什么。昝毕竟是我的助手,他知道这时候自己该有事情做了,便迎上去说:“谢谢姑娘的好心好意,我们的军车坏了,需要在这里修好。麻烦你借一盏灯给我们照亮,你的帐篷我们就不便进去了!”

      姑娘执意要让我们到她帐篷去歇脚,她说:“修车可以等到天亮出来太阳的时候,这么冷的天气,荒天野地你们要挨冻的!帐篷里就是家,先暖和了你们的手脚,再暖和你们的心,还是进家吧!”

      说毕她自报家门:“我叫卓玛,是阿妈让我出来请你们到帐篷里去歇脚的。她知道是金珠玛米的军车才让我出来请你们!”

      善良最能抹去人心的距离。会说话的卓玛打动了我和昝的心,我俩不约而同、不由自主地上前一步,要细细看看这个姑娘的脸蛋。这样夜色浓浓的夜晚,我当然看不清卓玛的脸蛋了,但是我却清楚地看见她手里捧着一束正燃着的藏香。点点火星,明明灭灭,喷吐着浓浓淡淡的扑鼻香气。她的脸庞在藏香的映照下,显露着明明暗暗的被高原风雪镀得如岩石般的光,一束束编扎得精密、细小的辫子修饰着她的脸蛋,使她显得羞涩而美丽。看着让人欲罢不能,舍之不忍。啊,好一朵藏北深山的格桑花!卓玛,你是用花擦亮了脸蛋的姑娘!藏北的小溪,清澈见底又深藏不露!

      我逮住了卓玛在谈话中透露的这样一个细节:她说是她的阿妈让她出来请我们这两个金珠玛米到帐篷去歇脚的。这使我好生奇怪,黑沉沉的深夜,老人没有出门,她怎么会知道是金珠玛米的军车?

      卓玛回答我:“阿妈是我们藏村里人人都尊敬的精明又善良的老人。她虽然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瘫痪在床上也快二十年了,可是她的耳朵很灵敏——不能眼观六路,却可以耳听八方。她长年坐在地铺上,手里捻着佛珠,安静地听着帐篷外公路上的各种声音——动物跑过,行人走过,汽车驶过,甚至就连风儿吹过,她都能分辨得很清楚。特别是对金珠玛米的汽车声音辨得最清,司机一摁喇叭,她就知道是亲人的汽车开过来了!”

     “怎么一听喇叭的声音,就能辨别出是金珠玛米来了?”

     “军车司机过藏村时,车子开得很慢,摁喇叭总是轻轻的,绝不会狠摁不放。特别是在夜晚,他们的汽车更是像一阵轻风吹过藏村一样,怕惊扰了牧民的睡梦!”

      我深情地看着手捧藏香站在面前的卓玛姑娘,心里涌满着激动和爱怜之情。对她,更多的是对我还没有谋面的她的阿妈的感恩、钦佩。藏北草原是那样辽阔,远方仍然夜幕笼罩,星月也没有钻出云层,可是我已感到了迎面扑来的亲人的气息和温暖。有人说,有时一棵草就是一片草原,也许这棵草尖上的露珠还带着没有褪净的苦涩,但毕竟让我尝到了清凉。我当然很愿意走进帐篷里去歇脚,尤其想给热爱着金珠玛米的老阿妈行一个正规的军礼。但是军情在身的我们无暇实现这个心愿,只有待来日再回拜慈善的老人家了。

      我对卓玛姑娘说:“我还是那个请求,借一盏油灯,就是你们藏家的酥油灯,给我们照明,让我们修好汽车好赶路!”

      卓玛竟然那么固执,说:“酥油灯就不必借了,我再燃起一束藏香,照着你们修车。你要知道两束或者三束藏香的光亮会像酥油灯一样明亮!”

     “为什么非要用藏香照亮呢?”

      卓玛这样回答我:“阿妈这大半生这么坚信,她认为藏家人迎接尊贵的客人,就应像进寺庙朝佛拜神一样敬重。我们请回来的藏香只有进寺庙时才用,但对于心中的活菩萨金珠玛米当然例外!”

      一片温暖的祥云在藏北的寒夜里升起,我和助手麻利地借着卓玛手中藏香的微光,修理抛锚的汽车。也许我们依旧看不大清楚一些东西,但是因为我们的手指尖上长了特殊的眼睛,特别是,心里装上了阿妈赠送的“藏香”,所以我们很快就修好了汽车。告别卓玛,我们就要上路了。我要收藏这淡淡的藏香味,就像收藏月亮的清辉和太阳的明媚。我当然也会留一些激情,去点燃那些遥远的或在身边的仍然沉浸在雾霭中的星星!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去了。

    ②天下事都是如此——

    ③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④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淡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⑤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⑥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⑦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⑧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⑨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⑩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⑪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⑫春在眼前了!

    ⑬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⑭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⑮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⑯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⑰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