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直上九霄揽明月

    一舞衣袖,西昌城内,“嫦娥”翩翩启程,飞向遥远月宫。流传千年的传说,这一刻变为现实。

飞天的嫦娥

    映衬着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组成一幅美妙图景。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搭架摆杆迅速移开。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

    “点火!”

    “起飞!”

    18时05分04秒,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飞向浩瀚太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此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但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18时30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紧接着,经过测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控制中心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骄傲的嫦娥

    只用了3年,就托举着自主创新的嫦娥进入太空。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据报道,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起,美苏欧日在49年时间里123次探访月球,实现了6次共12人的载人登月。2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尽管我们晚了,但在历史长河中这四十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够代表全国人民送中国的首位月球使者上天,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荣幸与骄傲。”

    而据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从绕月探测工程2004年初正式立项,到现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节约的嫦娥

    14亿元的花费,仅相当于修14公里高速路。

    栾恩杰还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自动采样返回。作为“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于2004年初正式立项。

栾恩杰介绍说,从2004年初立项研制到发射,总共用了3年半时间;工程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目前国内修建14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中国探月工程以好、快、省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诗意的嫦娥

    从“探月”改为“嫦娥”,还选在“月亮之城”。

    “这颗卫星最初叫‘探月一号’,后来改为‘嫦娥一号’这个诗意的名字。”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说,“‘嫦娥’从‘月亮城’升起,这本身不就是件富有诗意的事情吗?”神话传说和古典诗词中,“嫦娥”和她所居住的“月宫”,常常是代表着思念、爱慕等美好情感的意象。而且在“嫦娥一号”的升空地西昌,人们把美丽勤劳的彝家女子比作“月亮的女儿”。

(1)、这则新闻选用了四个小标题,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2)、简要分析“骄傲的嫦娥”这一部分的写作特色。
(3)、你认为中国首个探月卫星用“嫦娥一号”命名恰当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根据下文内容填空。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美国作家)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白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阅读下面的一篇科技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超级细菌”:我们如何应对?
        近年来,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时等国出现的“超级细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超级细菌”究竟是什么细菌?其致病力如何?应如何防范感染?
        英国加的夫大学的马克·托尔曼博士参与蒂姆·沃尔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细菌的超强抗药性来源于一个名为NDM-1的强悍基因。只要细菌体内拥有这个基因并通过它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就可以对的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其中有些“超级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更可怕的是,NDM-1基因并不只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上,还可以存在于一种名叫质粒的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中。质粒具有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的能力,因此这个基因现在散布在多种细菌中。这也意味着“NDM-1细菌”不是一种细菌,而是许多种拥有NDM-1基因的细菌的统称。托尔曼说:“这是我见过的移动性最强的基因之一,它会使多种不同疾病都难以治疗。”
        “超级病菌”是否会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对此公众不用恐慌。“目前来看,这种病菌的致病力并不强,和普通大肠杆菌差不多,只是感染后很难治疗。”他说,“现在这种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正常的、抵抗力没有下降的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不用像防非典那样来防范。” 由于“超级细菌”难以治疗,对付它最好办法是防御。对个人而言,托尔曼的建议很简单:多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因为“超级细菌”仍然还是走“病从口入”的老路。
        托尔曼表示,对付“超级细菌”的治本之策还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自上世纪40年代以青霉素为代表的第一批抗生素诞生以来,人们日益依赖这种对付细菌的“神奇武器”。细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发生变化,逐步获得各种抗药性。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病菌耐药性也就越来越强,最后就出现了针对王牌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病菌”。临床上一般危重感染的患者出现“超级病菌”的情况较多,因为患者本身已经用过多种抗生素,这种情况的威胁也比较大。
         “一有耐药的病菌出来,立刻出来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肖永红指出,现实情况是,抗菌药出来后马上就有针对这种抗菌药耐药的病菌;而针对耐药病菌开发新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他表示,单靠开发新的抗菌药不太现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就去买消炎药、抗菌药,这是很危险、很不好的用药习惯。据2007年统计,我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肖永红指出,对医疗机构、药店也要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我国早就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规定,但是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执行,对执行的情况也缺少监督和评估。”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工匠精神”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考工记》成书于战国初期,书中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将卓越的能工巧匠视作具有“济世”之能的“圣人”。他们能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它对“工”的见解非常卓越。所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是对不断创新,提高工效,保持优良传统工艺的歌颂。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被中国的工匠们视作毕生的追求。除了庖丁,《庄子》里还塑造了大批匠人巧者的形象,《达生》篇里的承蜩(tiáo)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粘蝉若拾;梓庆“削木为鐻(jù,古代的一种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道法自然,合于天道——工匠的最高境界便如是。

材料二:

    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对中国传统工匠给予这样的描述:“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材料三:

    《大国工匠》是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的八集系列节目。这系列节目讲述了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高凤林,“发动机焊接第一人”,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孟剑锋,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丝巾”。

    张冬伟,焊接质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观上的完美无缺。

    宁允展,高铁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只有他一个。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2016年3月29日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链接材料】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京接触到电影,开始了他20几年坚决不用替身的表演生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就是因为有梦想的支撑,所以在他开始筹备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时,他甚至特意到解放军部队中训练近两年,和士兵一起摸爬滚打、实战学习。据吴京回忆说,他经历过子弹从耳边飞过,坦克从身上开过,连腐烂恶臭的泥水他也喝过。从武装泅渡、潜水、跳伞,到射击、格斗……吴京学习到了各种军事技能,还获得了潜水33米的纪录和国际三星潜水员证书,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学习操作直升飞机。

吴京七年磨一剑,身体已多处受伤,在拍摄《战狼2》时,旧伤添新伤,仍然毫不松懈的继续接下来的工作:26次跳水,水下13小时拍摄,受伤76次,没用1次替身;吃泡面、啃馒头、席地而卧;卖房+全部身家8000万投入。2017年10月26日《战狼2》以56.81亿人民币收官,位列全球票房榜第55名,中国票房榜第1名。这部成为中国最高票房电影的作品,以近乎免费赠予的方式植入了数款国产产品,涵盖如出口军火(坦克)、自卸式卡车、越野汽车、茅台飞天(一款酱香型白酒)、三防手机等。吴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茅台和北京吉普,都不是植入的广告,我就是想宣传下国货,让世界见识到真正的中国制造”。

    在《流浪地球》上映前的一次发布会上,吴京谈到了自己带资进组一事。吴京表示为了我们伟大的科幻事业,客串吧!客串到最后,吴京作为投资人特别出演了该电影。面对记者的采访,吴京霸气回应:“像这种科幻电影,如果我们不拍,就没人拍了。有人说,吴京你不怕拍坏了把你毁了吗?我说我不怕,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 , 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②(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3)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4)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7)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9)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