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锁定)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语文信息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你好!海洋!

邢强

中国第一个临海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长征”7号运载火箭,而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下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人们给AG600赋予了大量任务:海洋巡逻、水上救援、灭火救灾等等。而此时此刻,“雪龙”号科考船正在北冰洋海域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近期,中国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仿佛是一下子就亲密了起来。无论是今后可堪大任的“蛟龙”,还是如今正在北极奋进的“雪龙”,都再次唤醒了国人对海洋的种种期待和梦想。

天空与海洋、水与陆的关系向来是辩证统一的。而相对于陆地来说,海洋往往能够给予飞行器一种更加包容的胸怀。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早期陆上机场数量不多,许多机场的跑道并未经过适当的整理,而且早期的起落架容易产生意外。即使有跑道的机场也会因为风向的关系限制飞机起降的方向,水上飞机受到的限制较小。对于陆地面积较小但是被水环绕的地区,或者是远距离航线上没有可以使用的机场时,只有水上飞机能够到达这些地点。有些需要跑道特别长的飞机,像是大型客机或者是竞速机,水面给予它们良好的起降场所。因此,卡普罗尼、道尼尔、波音、别里耶夫等大师或者大公司的早期杰作,往往都和海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31年拿下施耐德杯竞速赛冠军创下651.2千米/小时速度记录的S.6B飞机也是在水上起降的。

    通常的说法是中国从历史上不太重视海洋权力的夺取,而实际上,且不论公元1405年就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能够充分说明中国人与海洋的关系不一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积极寻求海上发展的道路。借助夏冬两季的助航季风,中国人将丝绸、瓷器、糖、五金等货物送出,把香料、药材、宝石等货物运进,建立起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如海军史学者章骞说的,“海权并不是去争夺,而需要去维护。”能够有常态化的海洋经济活动存在,也就为海洋权益的保障做好了铺垫。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宏观上来看,中国海域辽阔,原油、散货等商品的运输借助繁忙的海上航路;从微观上来看,老百姓的餐桌早已离不开海洋。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为18.8千克,发达国家为26.8千克,而中国人的人均消费量为37.9千克。这个几乎超出了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平均数乘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之后,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消费了世界上将近四分之一的水产品。

    ⑤既然我们的吃穿住用早已和海洋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发展水陆两栖飞机以及其他与海洋活动息息相关的船舶和飞行器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然而,就在迈向蓝水的海空力量刚刚执行了一些护航、救援任务的时候,噪声就出现了。这正好应了巴尔扎克的那段话:“你不久就可以知道那些庸俗的人对天才所发动的可怕的、无休止的战争。如果你集中优势兵力来对付这些侏儒,你的最好的朋友便要叫嚷,说你想鲸吞一切,说你有意横行霸道,压制别人。总之,你的优点都会变成缺点,你的缺点变成罪恶,而你的德行都成了犯罪。”文章写得好,会有谣诼;飞机造出来,颇受猜忌;大船将下水,恐起波澜。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美好的事物诞生所必经的阵痛吧。

    ⑥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做好了再次拥抱海洋的准备,因为海洋里不仅有海鲜,有资源,还有无限美好的梦想。

(选自《航空知识》2016年10月刊)

(1)、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为何“相对于陆地来说,海洋往往能够给予飞行器一种更加包容的胸怀”。
(2)、请说一说第④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②段划线词“早期的”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根据文章内容,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个临海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长征”7号运载火箭,而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下线担负起重要任务以及今后可堪大任的“蛟龙”和正在北极奋进的“雪龙”都说明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很亲密。 B、我们的生活与海洋密切相关,因此,理所应当发展水陆两栖飞机以及其他与海洋活动息息相关的船舶和飞行器,并且发展得很顺利。 C、“海上丝绸之路”充分说明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积极寻求海上发展的道路。 D、第③段中引用学者章骞的话说明常态化的海洋经济活动的存在,为海洋权益的保障做好了铺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 , 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了解再生纸

    ①再生纸是以废纸(又称二次纤维)为原料(或主要原料)而生产出来的纸张。目前,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浆,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

    ②在1990年,日本就规定普通期刊纸、复印纸、报表用纸等一律使用再生纸,在这些纸品中,废纸浆的比例不得少于70%,美国则要求从19年起白宫采购的所有办公用纸和生活用纸,其原料中必须含有30%以上的废纸浆成分。之所以出现这种“众口不一”的情况,是因为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对再生纸中废纸浆使用比例的一个明确规定。

    ③由于废纸的来源广,因此再生纸中的废纸浆应该是我规定的指标回收所得,再经过清洁、脱墨等工序处理后的纸浆,而不应该是随意捡来的废纸。考虑到生产再生纸的技术水平,也为了促进再生纸产业的发展和环保纸的推广与使用,我国再生纸中含有的废纸浆比例一般以超过50%为现在,一些造纸厂把含有不同比例的废纸浆制成的纸张统统称为环保纸,这是不准确的。生产厂应该在包装纸品上注明其中废纸浆的比例。

    ④我国宋代便己开始利用废纸制造再生纸了。明代料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得更明白:“废纸去墨污,浸烂……再造……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名曰还魂纸。”显然,这里说的还魂纸就是再生纸。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生纸好用吗?一般人认为,废纸纤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造成纤维结构损坏,反复回用会使成纸强度减弱,其实,在废纸的循环利用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木质素被“胶质化”,使纤维的结合力和弹性增加,成纸强度反而增大,处理中如果再添加一点化学助剂,对改善再生纸的物性是有利。所以,再生纸松厚度很好,印刷效果也佳。

⑥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据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制造再生纸0.85吨,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此外,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能源的消耗。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

    ⑦一般制浆造纸过程中会产生黑液、中段水和白水,它们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废纸制浆中没有黑液,故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程度。再生纸制浆过程中可以节省60%的用水,废水的排放量减少50%,尤其是可以省去造纸前期的几道工序,废纸制浆比原木制浆降低了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

    ⑧使用再生纸还能保护视力。众所周知,纸张的白度过高、光线反射过强对阅读是不利的。研究发现,纸张白度在82度左右,对阅读是适宣的。因为再生纸的白度比较低,通常漂白到84度所以大大减少了对眼睛的伤害。

现代文阅读

蝙蝠鼠中仙

①蝙蝠,也叫东亚家蝠、天鼠、飞鼠、仙鼠等,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眼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朝》中有“蝙蝠鼠中仙”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仙鼠。其实,蝙蝠和老鼠是截然不同的动物。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于蝙蝠毀誉参半。在中国古代。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端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但在西方传说中,蝙蝠却是吸血鬼的化身.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不过,在蝙蝠家族中吸血蝠只是极少数,目前确认的只有这3种。

    ③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延年益寿(蝙蝠寿命达20年,比老鼠长得多),又可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④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

    ⑤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原因是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它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⑥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辩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辨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振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即使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也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⑦与回声定位系统相适应,蝙蝠耳廓很大,内耳十分发达,主要由内耳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虽不到1克重,但灵敏度极高,蝙蝠1秒钟可接收和分辨250组回声。其抗干扰能力也很强,哪怕干扰噪声比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强100倍,蝙蝠仍能有效工作。洞中数百万只蝙蝠都要发出超声波,这成千上万的超声波和洞壁的回声交织在一起,对蝙蝠个体却毫无干扰。从这方面看,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要比先进的雷达和声呐还优秀得多。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让我抱抱你

郑玉超

①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

②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

③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

④他吃得很尽兴。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

⑤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A】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

⑥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

⑦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到城里。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

⑧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

⑨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

⑩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

⑪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父亲笑,说:“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他说。

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

⑬父亲咧开大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⑭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B】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

⑮他知道,父亲撒了谎。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