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者

叶梅

    唐代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们这代人有些生不逢时,正经书没念多久,初中只上了一年便遇上“文革”,紧跟着上山下乡随波逐流,再有所学便是东鳞西爪,这时便分外怀念小时候的几位老师,幸得他们的苦心教诲,才有一点童子功。再后来越发明白,真正的老师就是渗透你的魂魄,影响你一生的人。人生路上,闪耀着他们点亮的一盏盏小灯,或许叫知识、善良、真诚、勤奋、坚毅……它们宁静而又明亮,默默地陪伴着学生的前行。

    我的小学是在长江三峡、湖北的巴东一小启蒙的。但在那里只念了一年级,便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恩施,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山区,但那时还没有成立自治州。那年秋天我背着一个小花书包,转学到恩施舞阳附小二年级2班,便认识了班主任田老师。

    田老师名槐山,土家人,个子不高,但结结实实的,两只胳膊举着,可任由学生们捄着打秋千。他刚从师范毕业,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成天笑嘻嘻的像一个孩子王,高兴起来就把学生娃一个个举过头顶,只要田老师在操场上,一定是欢声笑语一片。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像一个个跟屁虫,上课下课都跟着他。

    喜欢听他的课,田老师教语文,讲课时声音洪亮,又讲故事又打比方,长大才知道田老师是一个农家子弟,他将恩施土家的风情、谚语民歌信手拈来,让人听得着迷。那些在课本上看去严肃规正的词汇在田老师的讲述里变得那么有趣。我们这个班上的学生语文成绩普遍都好,我想我后来喜欢文学与田老师教的语文绝对分不开。那时没有偶像和粉丝,现在想起来,田老师就是我们这些小学生的偶像,他除了会教语文,还会打球游泳跑步跳远,动作潇洒,活力四射。我们成群结队跟着他在小河里游泳,土台上打乒乓,他手把着手,不厌其烦地教。这些爱好一直伴随我到今天,有时候人们问我从哪儿学来的,我便有些得意,忍不住会说到遥远的田老师,说那时的老师多好啊,那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呢。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工作调到了武汉,我转学到武汉水塔小学,却常常思念恩施的同学和老师。两年以后,母亲执意要回到恩施,我也巴不得地跟着回来了,仍然回到舞阳小学,仍然在田老师的班上。走进校门的那天,已经打过了上课铃,田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我走近,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我熟悉的同学,他们无言地微笑着,我难以忘怀那时涌到眼里的热泪。说真心话,那时候到学校比回家的感觉好,当代人有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在我的记忆中,好老师也常常胜过好妈妈。

    我始终认为,我的小学对我最重要最扎实,如果不是田老师,又怎么能够呢?小学临近毕业时,同学们最难受的事就是要与田老师告别,一段时间里很难接受现实。进初中后还隔三差五邀约在一起,跑到小学去看田老师,喋喋不休地对他倾诉在新学校的种种事情,把刚接触的新老师拿来与他比较,带着各种抱怨。田老师平静地听着,却不像从前那样跟同学们逗乐,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却催着我们快回去。还没等我们转身,他就快步朝着他刚接手的那班学生走去了。看着老师头也不回的背影,我们一个个怅然若失,心里老大的不舒服。可事后却听说他私下里打听着我们这班同学毕业后的情况,问了又问,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老师的良苦用心是想逼着我们尽早适应新的环境啊。我们像飞出鸟巢的小鸟儿一样,终归要到更远的世界里去。

    在我心目中,田老师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而且读过土家历史后得知,田姓土家人曾做过长达数百年土司,并喜爱写诗著文,相传至今的诗集《田氏一家言》为清代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编定的大型诗文丛集,共收录五代九位田姓诗人的作品。有这样祖先的田老师后来却改行教了体育,我听说之后十分惋惜和不解,回想老师讲过的语文课,心想怎么会这样呢?可几年后有一次偶尔翻阅湖北日报,却见一大版表彰全省优秀老师的报道,心中不由一动,看着看着就突然见到了田槐山三个字,我不禁又惊喜又骄傲。田老师他果真是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出了光彩啊。后来得知老师转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一阵没人教体育,缺教师,他就主动请缨啦。他惭愧地说,虽然他业余爱打球爱跑步,但并不专业,为了不误人子弟,他多次找机会参加各种培训,日夜操练,拍球把手都拍肿了。

    多年以后我的女儿也上了舞阳小学,非常有缘的是,教她数学的梁老师正是田老师的爱人。我因为瞎忙,有时候顾不上女儿的学习,梁老师常将女儿叫到家里补课,田老师在一旁帮忙,还把我拿出来做榜样,说你妈妈上小学时成绩多么好,总是数一数二的,你得向她学。年幼的女儿不甚了然,茫然地瞪着眼睛,一副听不进去的样子,有时候被我碰见,心里着急得很。我让老师操了心不够,女儿一代又让老师费神,这可如何是好?灯光下,老师夫妇的两鬓已开始斑白,让我拿什么回报您?

    田老师看出我的心情,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一如往常淡定地微笑,将一杯清茶放到我的面前,仿佛一切都理所当然。后来写作我用过一个笔名,叫“槐子”,槐之弟子也,满心感激地用以纪念田槐山老师所给予的教导。这份心情随着岁月荏苒,应是越来越浓,可后来因为离得远,与老师却极少见面,一晃居然几十年过去了。今年春节我找到他的电话,急急打过去,田老师的声音依然是那样清亮,我不由满心欢喜。

(选自《2013散文集》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信手

(2)、司马迁曾经有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寥寥数语却形象地道出了学子对人师的深情,本文就塑造了这样一位影响学生一生的好老师。作者深情回忆了有关田老师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作者用平常之语,述铭心之事,塑非常之人,抒感恩之情。本文的语言冲淡平和,自然舒缓。下面语句就体现出这样的特点。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体会其妙处。

走进校门的那天,已经打过了上课铃,田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我走近,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我熟悉的同学,他们无言地微笑着,我难以忘怀那时涌到眼里的热泪。

(4)、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像作者所说的“渗透你的魂魄,影响你一生”,田老师就是这样将他的人格魅力渗透到了学生的灵魂深处。细读文本后说说田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5)、当年幼稚的孩童也许不会读懂深爱他们的老师,在文章第六段中,田老师面对看他的学生表现冷淡,但背后却关注着学生们的成长,你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表现?
(6)、作者叶梅一位土家族作家,与同为土家族的田老师可谓是同宗、同源、同根。在第七段中作者写到了关于本民族与文学之间的历史渊源。这看似闲笔而略显无意。你如何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7)、有些感情不会因距离遥远而荒疏,也不会因时光流转而淡忘。几十年的往事在作者的笔下依然清晰生动,寄托着无限的情愫。说说文章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妇女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11)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12)“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13)“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14)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生正道是弯路
         我的家在大山深处,一条崎岖的山路蜿蜒通向山外。山里人靠采山货为生,每到集日挑着山货沿着蜿蜒的山路出山赶集。
         本来乡亲们每次下山都要走这条山路,但后来,几个人为了能在集市上早早地占一个好位子,他们便开辟了一条通往山下的捷径,路是近了,可危险却增大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冒险走这条路。
         父亲也和乡亲们一样,挑山货下山卖,但他却从来不走这条小路。我每次放暑假,都要跟着父亲一起,挑着山货担子沿着崎岖山路下山赶集。每次下山,我都对山路的弯转盘旋有许多感慨,想着这趟山路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我便经常劝父亲说:“爸,我们也走小路吧,那要快一些。”可父亲听后急忙摇头,坚决要走这条山路。可这样一来,我们每次赶集都占不到好地方,都被那些走危险小路的乡亲们占上了,我们的山货卖的明显不如别人卖的快,为此,我常常抱怨。父亲对我的抱怨根本不理,为什么走山路而不走小路,也成了我心中一直想解开的谜。
        多年以后,我在离家千里的城市安顿下来,也将父亲和母亲接出了山村,走的那天,父亲不坐车,执意要再走一回山路,下山的路上,我问父亲说:“爸,我一直想知道,你为什么偏要走这条山路,那小路您为什么从来不走?”父亲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在山路上,痴痴地望着它绵延向前,眼里充满了泪花,对我说:“孩子,爸必须保证平安。爸靠卖山货供你完成了学业,几十年了,我一直平安无事。你王叔他们几个都走小路,可他们怎么样?你王叔胳膊摔断了两回,山货不知丢了多少,你四哥最危险的一次滚下了山……经常走小路的,谁真正平安无事了。”
        父亲拉着我坐在了路边,深情地对我说:“儿子,这条路蜿蜒回转,但永远是下山的正路,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放弃走正路;这条路是条平安路,走这条路一生平安。孩子,这两点我一直印在心中的,但愿它能给你的人生指条路。”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了。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我也懂得了人生的许多道理。人生的历程就像这条山路,要经过许多崎岖,但方向始终不能偏,始终要走正路。只有走正路,人生才会平安,这条路也会因为我们的走过展显现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吾师

舒乙

    一生中教过我的老师上百位,但有一位,他并不会说话,他是长在树上的小树叶,却使我难忘,我尊他为我的老师。

    他曾伴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给我安慰,给我勇气。直到今天,一闭眼,他便回到我的眼前,真的。他仍在树梢上迎着寒风飞舞,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我住的“牛棚”是两间大教室,外间住着看守我的人,总有五六位之多,里间就我一个。住进来之后,他们便向我宣布了纪律:不准回家,不准自由走动,完全隔离,写信要经过审查,去食堂吃饭时不得和任何人说话。每日三餐是放风时间,我在前面走,后面五六个人跟着,浩浩荡荡,面孔非常严肃。

    审查并不是天天进行,甚至根本就没有几次像样子的审问。隔离本身仿佛才是目的。

    越是没有变着花样的折腾,日子越是难以打发,孤独就成了最难受的事。孤独窒息了我,几乎把我掐死。

    窗外有一棵大树,是加拿大杨树,长得很茁壮,树冠蹿得比楼顶还高。我住进去的时候,是夏天。满树的绿叶油亮油亮的,迎着微风舞动,因为叶柄长,摆动幅度很大,显得非常活泼。

    我常常呆坐在窗前,瞧这棵大树,看树叶翻腾飞舞。树叶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不说话的而充满了生机的朋友。我一看就是一天。

    迎来了秋天,又送走了夏天。西伯利亚寒流既冻坏了绝大部分树叶,又刮走了大部分树叶,大树上差不多只剩下光光的枝干。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眼前,连叶柄在狂风中由树枝上脱离的一刹那我都看得很清楚。朋友们随风而去,我感到凄凉,冷冷的,虽然窗户的亮度增加了,大树的枝干也清晰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大而无当,单调枯燥和万分失落。

最后,全树只剩下一枚大叶子始终没有被风卷走,特别神奇。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于是。每天醒来,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枚孤军奋战的叶子还在不在树上。

    他在树上足足比别的树叶多呆了十天,多么艰难的十天,多么难忘的十天,多么伟大的十天。

    在这十天里,我每天都在观察他,为他揪心,为他害怕,为他担忧,同时也为他骄傲,打心眼儿里敬佩他,把他当作最贴心的知己。他的状态有点儿和我相似,但他的处境比我更加险恶,比我更加孤单,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成为我无言的榜样,伴我走出困境。

    我坐在封闭的禁室内,面对一枚小小的树叶,受着一堂生命的课。树叶是我的老师,我是树叶的学生。随着树叶的每一次翻飞,我思绪渐入正轨,完全镇定下来,像一只蜕壳的蝉,体验到一种心灵的新生。

    我终于能把逆境当成一种锻炼自己身心的机会;我终于能把度日如年的日子尽我所能安排得满是节目,宛如给自己开办一所单人补习学校;我终于能修得一付心安理得、遇事不惊、吃得下睡得着的坦然心态;我终于能把只说真话不讲假话的原则坚持到底;我终于能把宽厚待人、善待他人,包括善待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当作自己的处世信条;我终于发现自己变得更爱我的长辈、妻子、孩子、朋友,变得更加热爱这个多事的世界。

    所有这些变化只因我接受了那枚不会说话的挺立到最后的小树叶的启示。

    多年以后,我又回到那棵大树的所在地,可惜,大树已被伐掉。

    那枚孤单而可敬的叶子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一闭眼,它便来到我的眼前,真真的,在狂风中上下翻腾,一点儿也不服输。

    可爱的小树叶,我的老师,我谢谢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5年第1辑《时文选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

    ①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厂礼拜,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②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接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是在冥冥中引起了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和他们三个相依为命,什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暖融融的。有一次刮龙卷风,一家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风,引得大家又害怕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诅咒老天,陈信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

    ③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空洞的水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池边的手背上,他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他扭头走出了公园。

    ④商店开门了,营业员都在卸排门板,亮出了橱窗。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他感到心里忽然有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回了。他离开上海时,心中留下了一片金色的记忆,而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他便拼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⑤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下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地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然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那个地方却不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有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可以信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一番亲切和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

    ⑥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点渗透他心灵的苦苦的而又是甜甜的思念,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⑦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进来。虽然是朦胧隐约的,但确实是光。

    ⑧“阿信!”他转脸一看,见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无可奈何爬行着的一辆公共汽车窗户里,伸出大哥的半个身子,向他伸着手。大哥背后还有大嫂。他不知出了什么事,掉转身子追着汽车跑去。大哥一把抓住他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他心里一酸。大嫂也伸手抓住他:“阿信,你可别想不开!”

    ⑨“你们想到哪儿去了?!”陈信笑了,眼泪却也滚了出来。

    ⑩“回家吧!”哥哥说。

    ⑪“好的,回家。”他忽然感到羞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而感到羞愧。妈妈、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还不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比如,林荫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邪的学生、月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⑫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止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

(原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