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桥在水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先生,男孩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呢?

       我没有房子。

       女孩马上说,你可以住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有房子。

       谢谢你,可我不能去你家。

       为什么呢?女孩很惊奇。

       那不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住自己的家。

       你的家在哪里?男孩问。

       我的家在外地,房子被大水冲掉了,我没有家。

       两个孩子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女孩问,先生,我能不能抱抱你呢?不,不不,男子惊慌地缩了缩身子,低头看看肮脏的衣服,我很久没有洗澡了……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一动也不敢动,怕扰了桥上这无比温馨的一幕。我问自己,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拥抱一个肮脏的发着烧的乞讨者吗?我知道,我是宁愿给钱给物也不愿让孩子这样做的。我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她依然站在那里,粉红的围巾飘动。

       我能和你玩一会儿吗?一转眼,女孩已经坐到男子的膝盖上,像自家亲人一样。男子激动得声音发颤,我怕是感冒了,会传染给你的。女孩说,不要紧的,我打过感冒预防针。男子说,可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玩的呀。

       我有玩具!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辆掌心大小的玩具汽车,递给男子。男子接过去。看了看,往地上一收一放,小汽车呼啦一下滑了出去。三个人趴在桥上一起玩了起来。咯咯咯的笑声在空气里震荡,传得很远。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表,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该走啦!两个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男子挥手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再次飞奔而来,每人给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妈妈说了,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谢谢你让我们有这样快乐的早晨!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伛偻着身子,不停地挥手,谢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最快乐的一天!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赚钱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暂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几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带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作者王周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
(3)、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4)、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5)、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塘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a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白洋淀瞪眼。他们冲着船吆喝,叫他过来。
        b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行

    ①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②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③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④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⑤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刚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⑥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们妹的脸上瞟。

    ⑦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⑧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⑨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⑩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⑪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⑫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⑬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然而,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了我心里。

    ⑭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⑮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⑯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⑰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

陈文中

    ①到省城进修,位在岳麓山脚,每天早晚都在山中漫步,我与这座名山有了一次全面的亲密接触。

    ②在山上走得多了,我对岳麓山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作为山来说,岳麓山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山,她不高,海拔才240米,从山脚到山顶,走路只要半个小时;她也不奇特,没有什么美丽的景点,可以说,这样的山在全国比比皆是。岳麓山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的旁边,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她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也就是说,岳麓山的出名,完全不在她自己,而在于她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

    ③像岳麓山这样的小山有无数,但是像岳麓山这样拥有如此良好的外部条件的山却绝无仅有,这也就决定了绝大部分的像岳簏山一样的小山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一个。这就是现实,残酷而冷峻。

    ④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⑤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当她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线上一个隆起的小小的土包。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自己就成功了。

    ⑥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了一座有生命的山峰,变成了世界上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⑦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巨大的压力使她的骨骼变了形状,巨大的压力使她痛苦得不能呼吸。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也许会想到放弃,但是也许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⑧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能生长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亿年不懈地坚持。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也许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也许她知道,只要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小的土包。

    ⑨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个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来为她的成长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她面前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⑩即使痛苦、即使漫长、即使寂寞,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她发现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她发现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的脚下。

    ⑪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⑫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珠穆朗玛。

    ⑬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⑭山如此,人也如此。

(摘自2006年第12期《中国青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着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地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地。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牌。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炊烟缭绕

孙玉秀

①大壮咬紧了牙,挥起匕首,拦腰刺向他面前的那棵松树。匕首插进有些开裂的松树皮上,好似一刀扎进敌人的心脏。大壮又顺势跨出右脚,运足全身的力气,将刀锋向右划过去。褶皱的松树皮立刻断裂,木屑随风而落,露出一条很深的刻痕。

②前几天,大壮做饭的炊烟被山下的敌人发现。敌人立刻追踪过来,“围剿”了毫无防备的一个班,最终牺牲了三名战友,还包括对大壮最好的炊事班班长老高。这刻痕是最深刻最惨痛的教训,是战友们鲜活的生命啊!都是我的错,都是我无用!想到老高和另两名战友,大壮失声痛哭起来。

③“小同志,你哭啥?你是新兵吧,想家了还是怕鬼子?”

④大壮闻声止住了哭声,见连长老吴和一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子迎面走来,问话的就是高个子。

⑤大壮说:“我要给牺牲的老高和战友报仇!”

⑥老吴说:“大壮,我给你介绍一下,他就是咱们的……”

⑦高个子冲老吴一摆手,笑着说:“我姓张,刚过来,也算是个新兵嘛,来,咱们坐下来谈谈。”

⑧大壮有一点儿拘谨,见高个子说话很和善,便围过来坐下。大壮是一个月前加入抗联队伍的,枪法还不太熟练。老吴见大壮力气大又会做饭,便让大壮进了炊事班。

⑨高个子说:“眼下敌人实行封山集屯政策,就是想困住我们的队伍,断了我们的粮食。这密林莽莽苍苍,有树皮野菜,有野果子,更有老百姓的支持,想困死我们,那是敌人的妄想!”

⑩老关紧蹙眉头说:“眼下的难题是我们缺少深山生活的经验。在深山里做饭,我们又在高处,只要炊烟一起,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为这我们不仅连续两天都没敢生火做饭,而且还牺牲了好几位同志,这代价太大了。”老吴说完从腰间掏出一杆铜烟袋,搓了一把地上的干树叶子摆进了烟袋锅,点燃后吧嗒吧嗒抽起来。

⑪“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队伍里这么多人,办法总会有的!小同志,你说呢?”

⑫大壮连忙点头:“我会砌烟灶,我在老家还干过瓦工活儿呢。”

⑬高个子伸出大拇指说:“好样的,如果能解决了炊烟这个难题,就是为咱们队伍立了大功。”

⑭老吴吐出几道烟圈,若有所思地说:“要想不被敌人发现,那得想办法让炊烟顺着地皮走,可炊烟也不会听话啊。”

⑮高个子赞同说:“那就想办法做一个通道,像烟囱一样的通道。”

⑯老吴咳了几声,嫌树叶子太呛嗓子,便把烟袋锅倒扣在地上,见烟圈依旧缭绕,又盖上泥土,伸出脚踩了踩,那些树叶子烟气便瞬间消失了。

⑰大壮盯着老吴手里的烟袋锅看了半天,一拍脑袋,从地上跳起来:“有了!我有办法了!”

⑱高个子哈哈大笑说:“我就说嘛,办法总会有的。”

⑲半个月后,高个子和老吴带领大壮及炊事班的战士成功研究出地下烟灶。也就是在地窖子里挖出三个坑洞,上面砌好锅灶,又顺着坑洞砌上一条徘烟道,或者接上挖空的木槽。蜿蜒几百米,每隔一段留一个排烟孔。做饭时,灶烟就会顺着排烟道里的排烟孔分散冒出去。远远望去就像大山里的雾气一样,再也看不见那缭绕的炊烟了。“成功了!成功了!”大壮和战士们雀跃欢腾起来。

⑳那天晴空万里,高个子和老吴找大壮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大壮领到任务后格外兴奋,他和炊事班的战士们第一次大大方方点燃了灶火。从山下望去,密林之上,炊烟缭绕,颇为醒目。

㉑山下的鬼子见了,立刻集合队伍,很快围拢过来。高个子和老吴见敌人钻进了包围圈,一声令下,枪炮齐鸣,彻底给敌人“包了饺子”。

㉒打了胜仗,给老高和战友报了仇,大壮高兴得一夜没合眼,更加敬佩那个高个子和连长老吴。

㉓表彰大会上,高个子站在前面特意点名表扬了大壮,说他在研究排烟灶时有经验有胆识,遇事不退缩。是一名难得的好战士。面对敌人的凶残,我们的战士要学会用智慧和敌人周旋,跟敌人血战到底!保家卫国。誓死不屈!

㉔“天作被,地作炕,密林就是我的家……”战士们的歌声穿过密林,缭绕在长白山上的天空。大壮对老吴说:“连长,我早就看出来这位张同志不简单!原来他是咱抗联队伍的大官啊。”

㉕老吴笑着说:“那当然,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杨靖宇司令。”

(选自《202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歌声洒满大地

①我们整个村子的人都怕孔老师,好像她会长生不老地活着,教完了我的父亲,又教我,然后是我的子子孙孙。于是,一脸威严的孔老师,走在村里的大街上,再威风凛凛的人,都会谦卑地停下脚步,向她鞠躬问好,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一定要严加管教自家小子。

②孔老师教了四十年书,从一年级跟到五年级,再从五年级回到一年级,语文、数学、自然课本倒背如流,吹拉弹唱也样样在行。校园里倒挂在梧桐树下的校钟,一见她走过来,恨不能自动敲出上课下课的铃声

③每个周五,孔老师都会站在花坛边上教我们唱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主义好》《南泥湾》《我的祖国》……但凡流行的,就没有她不会唱的。她的指挥颇具将军风度,有不容置疑的威武气势。

④正是秋天,激越的歌声穿过小小的花园,让一朵攀缘在玉米上的牵牛花,发出轻微的颤抖。随即,歌声越过我们的教室,飞过白色石灰涂抹的低矮围墙,绕过大道两旁粗壮挺拔的白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抵达正忙着掰玉米、刨地瓜和花生的村民耳中。人们于是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走出农田,涌进校园,穿过操场,围拢到学生们周围,拄着锄头笑嘻嘻地盯着孔老师。有男生故意唱跑了调,公鸭嗓“哧”一声撕破了空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孔老师朝出洋相的学生瞪视一眼,破锣嗓子立刻鸣蝉一样噤了声。周围看热闹的家长们也缩了一下身体,为自己刚才的失礼感到羞愧。女人们甚至正了正衣襟,理了理头发,又恨自己衣着随便,满是尘灰。男人们要是有燕尾服,这会儿肯定钻进去,摇身一变,让自己体面起来。

⑤歌声因此仿佛被河水清洗了一遍,重现干净辽阔的底色。整个村庄浸润在歌声里,就连鸡鸭牛羊也在秋风中驻足,侧耳倾听。阳光洒满了大地,小小的村庄被清澈的童声包裹,犹如一枚成熟的大豆,安静地隐匿在壳里,享受收割前最后的温暖。

⑥演唱终了,人们恍若梦中惊醒,跟孔老师道声“再见”,神情恍惚地走出校园。旗帜在昏黄的半空中,发出啪嗒啪嗒寂寞的声响。墙头的茅草迎着清冷的夕阳,发出圣洁的光。

⑦这时的我们,全然忘了教鞭敲在脑门上的痛和讲台上罚站的羞耻;尺子打在手心里钻心地疼,也化为一丝甜蜜的哀愁。听到歌声的父母,这一天好像接受了洗礼,通体舒畅,看庄稼觉得处处生机,满目生辉,看孩子觉得个个出息,大有可为。

⑧我们唱完了歌,被孔老师轰进教室上最后一节自习课,心里都美滋滋的,知道回到家不会挨揍,父母都和颜悦色,城里人洋气的拥抱、亲吻虽不会有,但一顿热气腾腾的好饭是少不了的。父亲高兴了,还会用尖椒蘸上酱咔嚓咔嚓吃上半个,再喝一盅县城特曲,啃下半个煎饼,这才滋拉着嘴跟母亲聊起下午的精彩演出,说孔老师就是有本事,临近几个村子的小学,哪个也没有我们村的歌声嘹亮,一听那豪气冲天的声音,将来咱们村准得又出几个状元。

⑨我坐在教室里,一边默写生字,一边想起晚饭时的愉快光景,忍不住唇角浮起一丝微笑。抬头再看让我总是惧怕的孔老师,她的鬓角不知何时又添了几根银发,也不知那是长年累月的粉笔末落下来染白的,还是被村里一茬又一茬的“兔崽子们”气白的。

⑩孔老师是永远不会老的,她会神仙一样供奉在我们村子里,掌管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程风水,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可是这样一个长生不老的人,竟然也白了鬓角。我抬头看着讲台上威严扫视着学生的孔老师,心里忽然涌起一丝惆怅,仿佛站在秋天的田垄上,看到收割后空空荡荡的大地。

(选自《深圳特区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